自我人設,先救自己

習慣了每週上四天半的班,週五、週六和週日睡3到4個小時的午覺,西班牙不愧位居歐豬五國之列,把我養得白白胖胖。

但是,最近我害怕了。害怕回家會被激烈的競爭碾壓,害怕留在這裡“養膘”會失去戰鬥力,害怕科技進步的滾滾洪流,在我還沒有抬頭換氣的時候就把我溺斃了。凡此種種,這幾個禮拜我聽了些書,看了些勵志演講,喝了些雞湯,到林子裡散散步,好好想想。得出結論:自我人設,先救自己。

自我人設,先救自己

Casa de Campo -Madrid

寫一篇文章,梳理梳理如何得出這個結論。

1. 自我人設

在Youtube上看到一個叫Sam Ovens的諮詢公司創始人介紹的“樂高積木”模型,我覺得非常有趣。他說創業者想要成功,則需要一整套的樂高積木。其中積木結構的基礎就是心理意識,就是對自己的認識。

自我人設,先救自己

樂高積木模型(表格簡單,不要介意喲)

Sam Ovens還提出,不要問“我是誰?”(“Who am I?”),而是要問“我想成為誰?”(“Who I want to be?”)。因為,“我是誰”只是對自己過去的一個簡述以及周圍環境給我們的定義,而這個定義往往具有很大的侷限性。因此,展望未來,我們應該問自己“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給自己來個人設。

在另一個雞湯Ted演講裡,一個叫Dan Lok的華裔加拿大企業家舉了個例子,我挺有共鳴的。說,他有一朋友每天6點起床跑步一小時,11年從未間斷過。他問“你咋能堅持這麼久?”,朋友回答說“因為我是一個跑步者(runner),所以我跑”。由此可見,自我定位的力量。有的人定義自己為“菸民”,那麼他就永遠無法戒菸,因為每當戒菸時,他就覺得自己不是在做自己,自然堅持不了多久,又會抽上的。

最近我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因此天天睡大覺逃避,窮,也是活該!

無論“我是誰”還是“我想成為誰”,這些對自己的定義其實就是一種想象。就像尤瓦爾·赫拉利《人類簡史》中說的那樣:人類最強的力量來源於想象,那麼為什麼不利用這種力量呢?給自己來個理想的人設。

自我人設,先救自己

2. 先救自己

各種成功人士在演講或訪談中都說有偉大理想,就是幫助其他人怎麼的、怎麼的。又有各種成功人士說自己對啥啥啥無比熱愛,願意奉獻一生,鼓勵年輕人一定要找到心中所愛的事業。雖然知道商業的最初原型就是為人解決問題,但是作為一個吃瓜群眾,真是很難想出自己熱愛而又能普度眾生的事業。

回過頭來再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大多數人最初的目標都是在社會上生存下來,為取得大於零的現金流,日夜兼程。等到事業有成,再將一路所思所學分享出來,幫助大家。

所以,我以為先生存下去,先救自己,才是對自己、家人和社會最大的幫助。不一定一開始就定下“拯救人類”之類的任重道遠的目標,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為宜。

自我人設,先救自己

吃瓜小群眾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自我人設,先救自己。做好吃苦的準備,先為生存而奮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