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歷史學家陳寅恪曾說過:“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蔣勳先生則說:“今天大企業的職場人,每天回到家,應該有一個宋代的空間給他。”高曉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說:“給我十次穿越機會,我都要去宋朝”。

無論是有口皆碑的《知否》,還是豆瓣高分的《清平樂》,這些經典的影視劇,無一例外都是宋朝的故事。因為影視劇的深入人心,宋朝的美學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可是真正能表現宋朝的,讓你瞭解宋朝的,並不是這些活躍在熒幕上的人物形象和文化視野,而是躍然於紙上的文化藝術和“一代文學”的宋詞。

宋朝,是中國古代人文精神的巔峰,宋朝也是一個崇尚風雅的時代。從皇室貴族到普通百姓,宋朝的一舉一動都透著一股詩意。

除了那個時代的文學巨匠蘇軾外,宋代湧現出了不勝枚舉的一代代文豪,他們不僅精通繪畫、音樂、書法,更擅長於擅長詩詞歌賦,他們在藝術領域取得了斐然的成就。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宋徽宗《聽琴圖》

宋詞既可以是黃鐘大呂聲中的汪洋恣肆與橫放般的酣暢淋漓;也可以是含蓄委婉、韻味十足的抒情美文;也可以是佳期如夢、柔情似水的纏綿悱惻;還可以是“飛紅萬點愁如海”、“載不動,許多愁”般劃破時空的一抹閒愁與哀怨。

獨具一格的宋詞,是宋代文人的智慧精華,也是詩詞長河中奔湧的浪花,星空中璀璨的星星。尤其是在現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裡,讀宋詞,領略宋詞的意境,會讓人擁有難得的平和心態和獨特氣場,能夠讓你具有別樣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正是這個道理。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宋詞猶如一塊絢麗芬芳的佔地廣闊的花圃,而宋代詞人猶如一年四季在花圃中展現高超技藝的園藝師。他們在園圃中耕耘、澆灌、設計,迎接春天的第一抹花香,他們輕嗅著芬芳馥郁,他們讚歎枝頭的萬紫千紅。

閒暇時光,他們盪舟於“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花池塘,在“藕花深處”笙歌飲宴,他們感慨於一葉知秋,他們沉浸在春華秋實,他們也在秋收冬藏的美好季節裡圍爐夜話,亦或將笑聲沉浸在一杯杯新釀的綠蟻酒中。

他們吟風弄月,賞雪詠梅,園圃中一年四季的美景在園藝師的雙手中璀璨絢爛,一年四季的花香與快樂也流淌在他們的筆端。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在絢麗芬芳的宋詞花圃與浩如煙海的園藝師詞人中,有這樣一位詞人,他叫陳與義,在初秋的一天裡,譜寫了一首《虞美人》詞調的荷花詞,因為對荷花濃淡相宜的描摹,渾然一體的情景與敘事,成為蜚聲詞壇的名篇。

這首詞行文意境清曠,抑揚跌宕,情寓景中,耐人尋味,在虛虛實實的描寫中刻畫了詞人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原詞如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長恨拏舟晚,空見殘荷滿。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原詞的一段小序如實地記錄了這首詞創作的來龍去脈:

餘甲寅歲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杪,道中荷花無復存者。乙卯歲,自瑣闥以病得請奉祠,卜居青墩鎮。立秋後三日行。舟之前後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斷也。以長短句記之。

原來陳與義創作這首詞的時候,還有這樣一個小故事:詞人在去年從禮部侍郎的任上調任到湖州擔任知州,他上任的時候已是深秋時節,途中經過江南水鄉,但是他看見荷塘裡的荷花都已枯萎,那種“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象,他沒有看到,這給詞人著實留下了很多的遺憾。

第二年,他因病加之一些政見上原因,隨即回到臨安,寫了一份辭職信,辭去了湖州知州,以顯謨閣直學士的身份提舉江州太平觀。這其實算得上是一份閒職,但是湖州的風景卻讓詞人產生了在這裡長期居住下去的想法。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陳與義書影題跋像

“天高地闊、欲往觀之”是詞人此時此地的想法,如果說現在流行於網絡的話來說就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於是他計劃到風景宜人的青墩長期居住,在立秋的第三天,他便踏上了前往青墩的路程,舟行水上,一路上引入眼簾的則是一望無際的盛開的荷花美景。他去年沒能看到的美景,詞人心心念唸的荷花時至今日才大飽眼福,於是他就寫下了這首詞。甲寅歲為宋高宗紹興四年(1134),乙卯歲為宋高宗紹興五年。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青墩是一個小鎮,宋時的青墩也就是現在的烏鎮,位於今天的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烏鎮在宋代屬於湖州,在湖州之南,乘船從湖州出發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就到了。

烏鎮素有“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之譽和“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烏鎮氣候溫暖溼潤,雨水豐沛,日照充足,是一個非常宜居的地方,也難怪陳與義選擇在這裡居住。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烏鎮印象

詞的上上片所寫的便是詞人從南宋首都臨安回到青墩時沿途所見所感,內容與小序中的記載完全一致。

從臨安到烏鎮,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應接不暇。詞人不寫兩岸低垂的綠柳,不寫兩岸的稻香與豐收,偏偏抓住池塘裡的荷花盡情地描繪、盡情地讚美,這除了出於自己的愛好以及去年為看到荷花的遺憾之外,還因為時間恰好在立秋後的第三天。

因為雖然已經立秋,但是荷花呈現出來的景象全然還是生命最旺盛的時刻的景象:那是挨挨擠擠的碧綠的荷葉,是嬌豔欲滴的紅的別開生面的荷花,這是荷花最富於季節的特徵。

“秋塘”二字點明季節和時間,“平度”二字,寫出了舟行的平穩,這既能看出詞人用語的精練準確,又能看出詞人閒適愉悅的心情。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從臨安到青墩,大約三日的行程,最佳的選擇就是水路。詞人一路行舟,沿途的風景盡收眼底,他佇立在船頭,觀賞眼前的風景。

這一道道的旖旎的風景又漸次消失在詞人的身後,看風景的同時,兩岸的風景也似乎在偷偷地看詞人,這是多好的意境啊!詞人不禁這樣想道:人生不就是一場旅途嗎?旅途中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不正是最重要的嗎?

入秋才三天,風景明顯還是那麼美好,全然沒有了去年乘船時兩岸蕭瑟的秋景。小船在開滿荷花的水面上滑行,詞人佇立在船頭看風景。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這境界有多美!詞人或許會產生“優哉遊哉,吾將終老乎其間”的念頭。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詞人在臨安住了多時,都市的喧囂,政務的紛繁,人際的應酬,這一切不僅使他感到厭倦,也讓他的心情煩悶不已。

但是此刻的詞人早已將這一切拋在了腦後,因為自他辭掉官職以後,從臨安出來,船行水上,眼前所見的是讓他感到無比親切的自然風光,池塘、河畔裡荷花盛開,更是讓他心胸舒暢。

這不正印證了“無官一身輕”那句老話嗎?尤其是他面對眼前如畫的風景時,清新與自然的兩岸風光盪滌了詞人的心靈,都市的喧囂、紛繁的政務以及工作中遇到的煩惱惆悵頓時煙消雲散。

在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中,詞人的心情也格外好起來,因此他情不自禁地吟唱道:“病夫因病得來遊,更值滿川風雨洗新秋。”

詞人自稱“病夫”,其實不是真正患病在身。詞人吟詠而出的 “因病得來遊”,明顯帶著自嘲口氣。在詞人眼中,這樣美麗的景色,在以往因為工作的牽絆,是沒有機會領略的,這樣的機會錯過了一次又一次。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而這次因為辭掉工作,機緣巧合之下看到了因為雨水的沖刷而變得更加清新的風景,這是平日裡根本看不到的自然景色,這對詞人來說反倒是一種不錯的精神慰藉,是一種因禍得福的說辭。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在某種層面上,就是對詞人此行最好的註腳。

下片中,詞人不再贊詠眼前的風景,他的思緒隨著眼前的風景回到了過去。說是過去,其實並不是那麼遙遠的事情,其實就是令詞人心心念唸的去年的湖州之行。

他去年出知湖州,路過此處的光景,那是“道中荷花無復存者”的蕭瑟景象。而今年再次途徑此處,便覺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出現在眼前的是另一番境界,此次行船的目的地是烏鎮,一路上都是繁花似錦的美景。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荷花掩映在碧綠的葉中,荷花是嬌豔似火的紅,荷葉是一碧如洗的清新,大自然用它神奇的雙手將紅與綠的色彩調到了恰到好處的比例,給人帶來了極致的舒適的感覺,也給行舟江上的詞人帶來了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和心靈體驗。

因為去年是秋末登舟,途中所見,唯有敗葉殘荷。一個“空”字與前面的“長恨”相呼應,表達了詞人心中無限惆悵與遺憾,從詞的情感線索和情感的發展來看,出現了明顯的跌宕,情感體驗也更加強烈了起來。

而這也正是詞作的高明之處,如果按照一般的敘事方法,下片的詞意應該緊承上片,採取平鋪直敘的方法。這樣的話,詞意便索然無味了,很明顯,詞人採用了“一筆盪開”的寫法,先回憶去年曆歷在目的場景,讓詞意波瀾頓生。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今年何以報君恩,一路繁花相送過青墩”二句,詞人又從回憶的思緒走了出來,他又將筆墨觸及到今年的烏鎮之行,這又與上片的脈絡層次銜接在一起,從詞的情感線索和情感的發展來看,又是跌宕之後的上升。

欲揚先抑,在這一跌一揚之中,詞人眼前的歡欣喜悅與過往的惆悵遺憾交融在一起,內心的情感愈發的真實,眼前的喜悅就顯得愈發的珍貴了。

詞人在委婉曲折的敘說中,將眼前的美景與辭職之後的閒適心情徐徐道來。這樣靜靜地聽著詞人訴說心跡,真的就是一首沁人心脾的樂曲。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說這首詞“情寓景中”,是不無道理的,因為上片中的前二句詞人著墨於景色的描摹,後二句是詞人情不自禁的感慨,主要是抒情。

如果細細品味後兩句的話,“病夫因病得來遊”兼有抒情的況味,“更值滿川微雨洗新秋”著重寫景,試想詞人佇立在船頭的情景:

濛濛細雨灑向河面,灑向秋塘上的荷花,也灑向詞人的船篷,江面升騰起的煙霧將人與景都籠罩了起來,江上微雨朦朧的圖景又自帶朦朧的詩意,景色確實帶有朦朧詩意。

“更值”二字用得到位、傳神,一下子就把詞人的感情澆注了進來,彷彿這細雨也灑向詞人的心頭。細雨帶來的詩意流進了詞人的四肢百骸,讓詞人頓時產生了無法言說輕鬆與舒暢。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詞的下片,也是一句抒情,一句寫景,結尾“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一句,更是把詞人舟行江上目之所及的兩岸風景與內心的呼之欲出的新月之情融合到了一起。

為什麼說是呼之欲出的喜悅呢?因為隨著舟船的行進,詞人與烏鎮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烏鎮是詞人嚮往的地方,那裡氣候溫潤,景色優美,江南魚米水鄉該有的一切在烏鎮都能看到。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烏鎮是詞人魂牽夢縈的地方,是詞人的夢裡水鄉。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吳冠中·《江南水鄉》

盛開的荷花是無聲的,荷花更不會對詞人表達隻言片語,但此刻,也正是這接天的碧綠的荷葉與紅的別開生面的荷花把詞人一路相送到烏鎮。詞人用擬人化的方法形容荷花的綿延,這是詞人愛極了的口吻,可見,他是有多愛這眼前的荷花。

當然,話說回來,詞為情而作,景為情而設,景與情似乎很難割捨開來,這正是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精彩表述。

讀這首詞的時候,尤其是最後兩句,潛意識中自然會聯想到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的這首詩寫的是從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內的行程情況,主要突出舟行輕快,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輕快。最後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詩人因物興感,詩作精妙無倫。

陳與義的《虞美人》,不光有一路相伴的荷花,還有夢裡水鄉烏鎮

比較陳與義與李白在作品中的情感,所不同的是:一個是寫“一路繁花”,一個是寫“兩岸猿聲”,但是歡欣之情都是躍然紙上的,都是對即將達到旅程目的地的欣喜。

陳與義的荷花詞在藝術結構上很講究勻整對稱,講究情景搭配、濃淡相宜;詞意跌宕起伏,行文意境清曠,情寓景中,耐人尋味,尤其是詞人對夢裡水鄉烏鎮的期待之情真實感人、沁人心脾。

穿插在詞中的詞人那樂觀曠達的自我形象真實生動,這樣優美的詞作意境正是宋代文人的精神港灣,是躍然於紙上的宋代文化藝術和“一代文學”宋詞的範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