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不僅只是個儀式,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婚禮不僅只是個儀式,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ah大婚

2015年10月8日,黃曉明和Angelababy,在上海市展覽中心,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這場據說邀請了半個娛樂圈,最終花費高達兩個億的婚禮,絕對稱得上是世紀婚禮。

在一項關於“舉辦婚禮的意義”的調查裡,有四個名列前茅的答案,有趣卻又尷尬。

第一:光明正大的把自己曾經出的份子錢拿回來。

第二:落落大方的嘚瑟,讓別人看看自己條件不錯。

第三:認為大操大辦是當地傳統,自己也不得不屈從。

第四:婚姻是人生大事,豈能兒戲?

你看了這四個對婚禮意義的解釋,會怎麼想?

我們的婚禮,居然不是為了愛情而辦。只是為了收回曾經出的錢,只是為了讓別人感覺自己好,只是不想因為沒結婚而太出眾,只是......

於是現在的90後人群裡,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這麼大費周章的折騰,很多人連婚都恐懼,何況是場婚禮。

婚禮不僅只是個儀式,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峰終定律

相對於婚禮,通過籌辦的過程,更加了解彼此家庭做事習慣,慢慢體現一個人的籌劃能力,體會每一個細節帶來的感受,直到婚禮那一天,成為最閃亮的主角,感受極大的幸福。

這才是婚禮,這個儀式真正應該帶來的快樂吧。

二 簡化複雜流程,讓婚禮的感受真正屬於自己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討論了婚禮儀式的必要性,有位辯手的言論立馬衝上了熱搜。他說現在的婚禮:“就像是一場大型、尷尬、荒謬、自相矛盾、自嗨的私人舉辦的廟會。而一天參加的,就是相聲小品以及曲藝雜技。”這一番話犀利的指出了婚禮儀式中,存在的很多問題。

婚禮不僅只是個儀式,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在《行為設計學》一書中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畢業時,會選擇哪一種形式呢?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畢業舞會,少男少女們租借加長豪車,最後卻吐的天昏地暗。但是也有人選擇了“高三學生簽名日”,紀念自己進入另一個環境。

所謂”高三學生簽名日”就是指,讓高三學生們,大聲的向所有的同學,說明自己即將進入的新大學的名稱,並紀念簽名。對於高三學生來說,這次活動就是一個慶典,紀念他們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功。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這更是一個希望,他們會希望自己也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

這就像我們現在的婚禮儀式一樣,有的傳統,奢華,儀式感太強,參加的人,更像是演員。

而我們心中希望的婚禮感受應該是像“高三紀念日”一樣,充滿希望,充滿自豪感。

怎樣能避免這種距離感呢?讓婚禮的甜蜜感受,真正屬於自己呢?

01.婚禮應該回歸生活。

現在有的婚禮儀式上會用視頻,演繹兩個人相愛的故事。親戚朋友們,都帶著愛和祝福,看著新人的幸福。而婚禮的籌備過程,也不應過於繁複,兩個人的婚禮,就要點點滴滴都是兩個人的努力。

02.婚禮需要屬於自己的儀式感。

現在有人選擇旅行結婚,裸婚。或者只是邀請最親的摯友親朋,參加自己的婚禮。甚至有人會完全設計,屬於他們的專屬婚禮儀式。這些行為去繁就簡,但反而成就了屬於自己的回憶。

就像《行為設計學》裡所說,我們的生活由決定性時刻構成。但我們並不需要束手等待,等待這些時刻的來臨,我們能夠成為這些時刻的創造者。

每一步都是屬於自己的創造,才能成就自己的峰值體驗,讓婚禮成為兩人最甜蜜的回憶。

三、屬於自己的專屬婚禮,是美好婚姻生活的開始。

因為婚禮我們更懂得,好的儀式是需要設計的。那麼,我們以後的婚姻生活如何能夠利用一點儀式感保鮮呢?

羅振宇和他的老婆約定,每天早起的人,要幫晚起的擠上牙膏。一點點小的儀式,卻顯示了早起人對晚上休息晚了,起不來的疲憊人的關愛。

張泉靈說,她和老公吵架了,不會不理對方。因為夫妻倆早已經提前商量好,一吵架就要抱抱對方。這一個小小的擁抱,就能化解很多的不理解與不快樂。

是否可以考慮寫下屬於兩人的愛情日記?甚至吵架的事情也要記上。美國的一對夫婦,堅持寫了幾十年。剛開始的總是這兩個人在吵架,可是慢慢的,他們變成了共同學一個東西,日記本成了彼此溝通的一個橋樑。這就是愛的流動。

也許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里程碑式的紀念日,“結婚100天紀念日”“無吵架20天紀念日”......

這些儀式都將是美好婚姻的養分。

黃磊,舉辦了兩次婚禮。第一次是忙了一整天,只洗了把臉,就急急忙忙趕到飯店,和親戚朋友們吃了頓飯,婚就算結成了。可是第二次,他帶著兩個孩子,和他的老婆又結了一次婚,又辦了一次婚禮。孩子們也體會到了,父母愛的力量。

當我們抱怨婚禮這個事情已經很古板了,只是對形式的古板印象。這個儀式本身是能夠帶來很多快樂的。

所以用儀式,紀念婚姻;用一世,見證愛情!

婚禮不僅只是個儀式,更是美好生活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