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想过卖日历也一样赚的盆满钵满吗?年底赚个过年钱不成问题

节前,我在办公室里转了一圈,发现一件特别有趣的事:每3个工位里,就有一张桌上放了一本2019年的台历。我大概数了数,你猜出镜率最高的是谁家日历?没错,就是那本火了好几年的《故宫日历》。除了它,我还看见好几本果壳的《物种日历》、单向街的《单向历》,大概是因为创业邦的文艺女青年比较多吧。 这些都是传说中的爆款台历,唯一没在办公室里看到的是豆瓣的《电影生活日历》,但一个文艺女青年立马告诉我真相,那是因为豆瓣总共就卖了两批,都是当天秒杀。你想再买一本,对不起,淘宝二手都估清了,我找了半天,就找到一本写着“已售出仅供欣赏”的,标价1999块,你咬牙想买都没货。

你有想过卖日历也一样赚的盆满钵满吗?年底赚个过年钱不成问题

台历,也有人习惯叫日历,这都没问题,问题是它可是个古董啊,几十年前摆在桌子上看时间的一个老物件,按理说有了智能手机,日程管理、时间管理都能在手机上完成,还能通过云同步好几个设备,这么方便,纸质日历应该作为旧货被淘汰了吧,可为什么人们又开始回归这个“过完一天就要撕一页”的麻烦东西呢?而且还出乎意料的火。在我看来,台历重新风靡,大有人手一本的趋势,有几个外因: 首先,为什么手机日历没能把台历彻底消灭呢?因为手机上的日期管理带不来仪式感,过一天撕一页,无意间传达了一个美好的暗示:我每天都在认真生活着,文艺女青年尤其容易中这种小确幸击中。这种仪式感要模仿起来,门槛又非常低,很容易引发病毒式传播。 日历同时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刚需。尤其是一到年底,它的社交属性立刻凸显,公司、朋友之间走动,台历是一个保险的伴手礼,在满足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如果再做得漂亮,可以成为一个非常笼络人心的送礼选择了。正确的时间节点加剧了它的传播效应。 做出一本爆款日历,你得掌握几个要点。 首先是包装。这里我指的可不光是外盒包装啊,当然它们也重要,但最重要的包装在于功能的升级。不管你是走《红楼梦日历》那样的古典高雅范儿,还是《企鹅手账》这样的国际时尚范儿,都得有一个“功能”贯穿始终,比如知识、信息。星座公众号出的“星光历”,必要功能是星座运势;果壳出的《物种日历》,背后有365篇自然界生物知识。切记,今天的台历最重要的功能可不是光写对日期、阴历阳历、节气就完了,一定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365天。

你有想过卖日历也一样赚的盆满钵满吗?年底赚个过年钱不成问题

其次,情怀。我们来看看今年最受欢迎的大爆款,《故宫日历》和《单向历》,它俩的主题都是“黄历”,直接戳中现代人的复古情怀。《单向历》还每天贡献一句心灵鸡汤,光是对着这句话拍照,也足够在朋友圈里晒情怀了。 最后,能+互联网的台历更好,这里又要说《物种日历》了,365个物种,台历上只有52张图,想看解释?扫二维码。另外,前面说了,日历有天然的社交属性,在传播渠道上,也得充分利用互联网。 说到这儿你也该明白了。包装,是功能上的加持,产品才有利润空间;主题,其实是映射了圈子文化,把大众产品升级为小众产品,抓住一群有特定爱好的人。本质上,新台历生意是一个垂直人群生意。 台历跟我上期讲过的瓜子还不太一样,台历的上手门槛太低了。有美编,有插画师,有文案,就能设计出来了,找个印刷厂就能生产,标准化也不难。只要做到设计别致、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印刷精美,定价就可以稳坐60到100块钱的区间,加个精装版标价188也一样有土豪愿意买单。

你有想过卖日历也一样赚的盆满钵满吗?年底赚个过年钱不成问题

不过,一个能引爆的台历产品,还需要一点工匠之心。材质、工艺不能不讲究,有的台历结构还非常复杂,别看它就是一个桌上小物件,想做出逼格和调性,产品还是要磨的。 如果你已经有一个2C的产品,也聚了一群用户。台历是一个很好的衍生产品。它既能满足你的品牌传播,也能给你带来一点小收益,用户还非常高兴。但如果你想以台历作为切入点创业呢,打法就跟果壳、豆瓣不一样了,要知道人家卖台历是卖周边,几十万本台历卖完,还有主营业务啊。你就得想想一本台历火了之后,要拓展哪些品类了。毕竟台历的消费频次太低了,年底火一把,年过完了,谁也想不起来买了。 当然,台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私人定制是个生意,但这是一个“淘宝小店”生意。我认为,真正可以做文章的空间,还是线下的“日程管理”。首先,日期管理工具不一定要固定日期,日本韩国流行了好多年的手账本,很多是没有固定日期的。结合了手账功能的日历,大可做万年日程本,小可做时间便签,是一个不错的衍生方向。现在这个领域仍然是舶来品的天下,日韩欧美都有知名产品了,但还没见着什么国产品牌。 最后,别忘了文创领域大火的趋势。刚需+情怀,给了台历重新风靡的土壤。加上年末这个特殊的时间点,台历只是文创周边要爆发的一个引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