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面太窄”仅仅意味着懂得少?恐怕没那么简单

文 | 唐岛湾大侠

我一个干医疗器械销售的本科同学昨天又被主管骂了,最近这半年,他的销售业绩只有可怜的几万块,在整个销售部门中排名垫底。在办公室里,主管是这么跟他说的:

“小赵,你就是知识面太窄,不懂得挖掘产品的卖点。下半年要是业绩还没有起色,你可以滚蛋了”

“知识面太窄”仅仅意味着懂得少?恐怕没那么简单

我这同学心里很难受,但是业绩太难看是事实,所以对主管的责备根本无力反驳,只能发个朋友圈(还是仅部分朋友可见)来抒发一下难过之情。

空客公司的最牛销售雷义将销售分为三等:

三等销售没有技巧,企图通过“不懈的努力”来打动顾客;

二等销售深谙很多销售技巧,熟练运用各种销售手段,能把产品夸出花,能将顾客捧上天;

一等销售对心理学有自己的理解,能够抓住顾客的需求,对症下药。

对于小赵而言,知识的局限远不是知道的少这么简单。如果他不认清自己思维上的局限,就算懂得再多,可能撑死也就做到二等销售的层次。

那么“知识面太窄”除了懂得少,还包括哪些局限?

1.时代局限

作为90后,我的父母生活中特别节俭,很多东西喜欢往家里拿,即便这玩意在未来十年可能都用不上。另外剩饭剩菜大多都舍不得倒,第二天热一热就接着吃。家具用了十几年也不换,我在外打工挣钱了主动给家里换都会被拒。

这些行为在年轻人眼里就难以理解,因为我们的观念一般都是:旧了就扔,需要再买,从来没想过会主动囤货的事情(当然双11期间冲动消费购买的东西不算在内)。

父母那辈人生活里节俭爱囤东西,主要和他们年轻时所处的时代有关。他们那个时代,要么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要么经历了计划经济,那段时期物质极度匮乏,所以他们认为生活中要多备点东西“以备不时之需”。

尽管年轻人难以理解他们的行为,也无法在当代去想象物质匮乏的状态,但是我们将时代这个因素考虑进来,可能就不会因为老爹非让我把碗里剩的半碗饭吃完而跟他抱怨了。

“知识面太窄”仅仅意味着懂得少?恐怕没那么简单

1982-至今居民储蓄率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知识面太窄”仅仅意味着懂得少?恐怕没那么简单

1982-至今GDP增速变化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从1991年到2010年,我国经济呈现爆炸式的增长,GDP增速大多数都保持在10%附近。这期间,我国的储蓄率也呈现一个明显上升的态势。为什么二者会呈现这么好的相关性?其实道理很简单,国家要发展经济,搞基础设施建设,修高铁,发展航空航天,都需要真金白银。钱从哪里来?只能从老百姓手里来。

因此,从时代这个维度出发,父辈的囤货和节俭行为,从另外一个层面是为中国的经济做出了伟大贡献。我们现代的物质丰富,就是建立在父辈们勤俭节约的基础之上。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对于时代局限,有一个破解的方法是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

“如果把这个事情,往前或者往后放20年,还会适用吗?”

从而给自己的思考加上“时间”这个维度。

2.格局的局限

有一个经典的故事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格局”

古代,有个人问农民:“在你的想象中,皇帝都在干什么?”

农民回答,“他们肯定拿着金锄头种地”

在他们的脑海里,全世界的人都跟自己一样在种地,只不过有的人用铁锄头,有的人用金锄头。他们从来没想象过皇宫里骄奢淫逸,纸醉金迷的生活。

在晋朝的晋惠帝身上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有一天,一个大臣向他报告,老百姓现在生活穷破,时长饿的没饭吃。晋惠帝惊讶,反问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

格局局限,就是说世界上还有其它你不知道的维度,用一句拗口的话说就是

我们无法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

如果能意识到这个维度,那也就能理解为什么IT技术大神埃隆·马斯克会强烈反对人类开发AI(人工智能)了。

“知识面太窄”仅仅意味着懂得少?恐怕没那么简单

现在AI已经成为多个国家的国家战略项目被大力开发,很多电子产品打上AI的标签价格立马提高数倍。但是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就公开反对人类开发AI,因为他认为AI的思考过程对于人类而言是个巨大的未知。如果AI将来在人类意识不到的维度上,自行学习了一些东西,结果细思极恐。

比如,我们给AI设定了一个目标是:消除人类所有疾病。

好,人类面对这个目标可能通过开发药物、基因编辑、或者更新医疗技术等手段来实现,但是AI不一定会走这些路。毕竟,对于机器而言,消除所有疾病,可以通过抹除人类的意识,让你根本意识不到你生病,甚至可以通过消灭人类的极端方式在实现目标。

我们难以想象AI的思考维度,是我们对AI恐惧的最大来源。

如果要意识到自己格局上的局限,只能在每一个问题上都反复问自己:

“我能否站在更大的格局上考虑这个问题?”

小结

“知识面太窄”窄的不仅仅是知识量,还有眼界、思考维度。

“知识面太窄”仅仅意味着懂得少?恐怕没那么简单

面对一个问题,总是习惯性的遵循一定的范式去思考解决办法,这个范式就是逻辑框架。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逻辑框架,只不过有的人可以把框架描述出来,有的人框架始终藏在潜意识里。显然,一个好的框架有利于我们更高效,更全面的思考问题。

无论能否意识到自己的逻辑框架,都请在今后的思考中加入“时间”和“格局”这两个维度,而不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抱怨自己“知识面太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