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面太窄”僅僅意味著懂得少?恐怕沒那麼簡單

文 | 唐島灣大俠

我一個幹醫療器械銷售的本科同學昨天又被主管罵了,最近這半年,他的銷售業績只有可憐的幾萬塊,在整個銷售部門中排名墊底。在辦公室裡,主管是這麼跟他說的:

“小趙,你就是知識面太窄,不懂得挖掘產品的賣點。下半年要是業績還沒有起色,你可以滾蛋了”

“知識面太窄”僅僅意味著懂得少?恐怕沒那麼簡單

我這同學心裡很難受,但是業績太難看是事實,所以對主管的責備根本無力反駁,只能發個朋友圈(還是僅部分朋友可見)來抒發一下難過之情。

空客公司的最牛銷售雷義將銷售分為三等:

三等銷售沒有技巧,企圖通過“不懈的努力”來打動顧客;

二等銷售深諳很多銷售技巧,熟練運用各種銷售手段,能把產品誇出花,能將顧客捧上天;

一等銷售對心理學有自己的理解,能夠抓住顧客的需求,對症下藥。

對於小趙而言,知識的侷限遠不是知道的少這麼簡單。如果他不認清自己思維上的侷限,就算懂得再多,可能撐死也就做到二等銷售的層次。

那麼“知識面太窄”除了懂得少,還包括哪些侷限?

1.時代侷限

作為90後,我的父母生活中特別節儉,很多東西喜歡往家裡拿,即便這玩意在未來十年可能都用不上。另外剩飯剩菜大多都捨不得倒,第二天熱一熱就接著吃。傢俱用了十幾年也不換,我在外打工掙錢了主動給家裡換都會被拒。

這些行為在年輕人眼裡就難以理解,因為我們的觀念一般都是:舊了就扔,需要再買,從來沒想過會主動囤貨的事情(當然雙11期間衝動消費購買的東西不算在內)。

父母那輩人生活裡節儉愛囤東西,主要和他們年輕時所處的時代有關。他們那個時代,要麼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要麼經歷了計劃經濟,那段時期物質極度匱乏,所以他們認為生活中要多備點東西“以備不時之需”。

儘管年輕人難以理解他們的行為,也無法在當代去想象物質匱乏的狀態,但是我們將時代這個因素考慮進來,可能就不會因為老爹非讓我把碗裡剩的半碗飯吃完而跟他抱怨了。

“知識面太窄”僅僅意味著懂得少?恐怕沒那麼簡單

1982-至今居民儲蓄率變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知識面太窄”僅僅意味著懂得少?恐怕沒那麼簡單

1982-至今GDP增速變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1991年到2010年,我國經濟呈現爆炸式的增長,GDP增速大多數都保持在10%附近。這期間,我國的儲蓄率也呈現一個明顯上升的態勢。為什麼二者會呈現這麼好的相關性?其實道理很簡單,國家要發展經濟,搞基礎設施建設,修高鐵,發展航空航天,都需要真金白銀。錢從哪裡來?只能從老百姓手裡來。

因此,從時代這個維度出發,父輩的囤貨和節儉行為,從另外一個層面是為中國的經濟做出了偉大貢獻。我們現代的物質豐富,就是建立在父輩們勤儉節約的基礎之上。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對於時代侷限,有一個破解的方法是問自己這麼一個問題:

“如果把這個事情,往前或者往後放20年,還會適用嗎?”

從而給自己的思考加上“時間”這個維度。

2.格局的侷限

有一個經典的故事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格局”

古代,有個人問農民:“在你的想象中,皇帝都在幹什麼?”

農民回答,“他們肯定拿著金鋤頭種地”

在他們的腦海裡,全世界的人都跟自己一樣在種地,只不過有的人用鐵鋤頭,有的人用金鋤頭。他們從來沒想象過皇宮裡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的生活。

在晉朝的晉惠帝身上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有一天,一個大臣向他報告,老百姓現在生活窮破,時長餓的沒飯吃。晉惠帝驚訝,反問道:“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

格局侷限,就是說世界上還有其它你不知道的維度,用一句拗口的話說就是

我們無法知道我們不知道什麼

如果能意識到這個維度,那也就能理解為什麼IT技術大神埃隆·馬斯克會強烈反對人類開發AI(人工智能)了。

“知識面太窄”僅僅意味著懂得少?恐怕沒那麼簡單

現在AI已經成為多個國家的國家戰略項目被大力開發,很多電子產品打上AI的標籤價格立馬提高數倍。但是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就公開反對人類開發AI,因為他認為AI的思考過程對於人類而言是個巨大的未知。如果AI將來在人類意識不到的維度上,自行學習了一些東西,結果細思極恐。

比如,我們給AI設定了一個目標是:消除人類所有疾病。

好,人類面對這個目標可能通過開發藥物、基因編輯、或者更新醫療技術等手段來實現,但是AI不一定會走這些路。畢竟,對於機器而言,消除所有疾病,可以通過抹除人類的意識,讓你根本意識不到你生病,甚至可以通過消滅人類的極端方式在實現目標。

我們難以想象AI的思考維度,是我們對AI恐懼的最大來源。

如果要意識到自己格局上的侷限,只能在每一個問題上都反覆問自己:

“我能否站在更大的格局上考慮這個問題?”

小結

“知識面太窄”窄的不僅僅是知識量,還有眼界、思考維度。

“知識面太窄”僅僅意味著懂得少?恐怕沒那麼簡單

面對一個問題,總是習慣性的遵循一定的範式去思考解決辦法,這個範式就是邏輯框架。

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邏輯框架,只不過有的人可以把框架描述出來,有的人框架始終藏在潛意識裡。顯然,一個好的框架有利於我們更高效,更全面的思考問題。

無論能否意識到自己的邏輯框架,都請在今後的思考中加入“時間”和“格局”這兩個維度,而不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抱怨自己“知識面太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