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发迹后又认为诸葛亮不如己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发迹后又认为诸葛亮不如己

左宗棠性格豪爽,争强好胜,睥睨一切,不可一世,以自负闻名。

在他还没有发迹之前,即夸口说:“吾可大受,而不可小知;能用人,而不能为人所用。”

他能吃健谈,赴宴席,一入座便杯盘狼藉,恣意笑乐,议论风生,旁若无人。

如果有人和他争辩,他便怒目而视,好像要把人吃了一样,非压倒对方不可。

年轻时即有人戏称他为“小诸葛”。

他也常把自己比作诸葛亮给朋友写信时,总是署名“老亮”,而不写自己的名字。

他任陕甘总督时,新任提学吴大徵以弟子礼拜见他。

按照惯例,提学新到任要出试题考士大夫,以便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叫做“观风试”。

吴大徵出的观风试题是:“诸葛大名垂宇宙。”

因他知道左宗棠自比诸葛亮,故出这个题目来讨好他。

左宗棠已知道吴出这个题目,却故意问僚属说:“学台观风出什么题?”

当人们告诉他题目时,他捋着胡须得意洋洋地笑着说:“岂敢,岂敢!”

好像不是说诸葛亮的大名垂宇宙,而是说左宗棠的大名垂宇宙。

当他身经百战,立了赫赫战功之后,就更傲慢了,连诸葛亮也不放在眼里。

有人再夸他为诸葛亮时,他却说:“诸葛武侯哪比得上我,武侯何曾打过我这么多仗?”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湖南人,曾比左只大一岁,但出名比左早,名望也在左之上。

左宗棠还是由曾国藩的保举,才特旨任他为四品京堂襄办军务,从此逐渐发迹。

他对曾国藩一直很不服气。

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对问题有不同看法。

曾国藩认为左宗棠太高傲,便出上联曰:“季子自鸣高,与我心期何太左?”

左宗棠立即反击,对出下联曰:“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又何曾?”

以牙还牙,批评曾国藩身为国家重臣,并没有治国用人之明,故凡曾所弃而不用的人,左无不重用。

太平军降将李楚材,在曾国藩营中带兵。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发迹后又认为诸葛亮不如己

曾国藩命他率千人救援湖州。

刚到三天,湖州就被太平军攻陷,曾国藩撤了他的职,从此不肯再用。

于是,他想投奔左宗棠,请人写信推荐。

曾国藩的幕僚欧阳兆熊对他说:“不需要推荐信,你只要说从曾国藩营中被弃而不用,故来投效,一定会被录用。”

果然,左宗棠马上让他统率四个营,后来颇立战功。

左宗棠20岁即考中举人,不料此后连续三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没能考中进士。

从此他不再参加会试,而把精力用在经史、地理农艺等实用知识的攻读上。

后来,他进一步认识到八股文的危害,在教训子弟的家书中痛切指出:“近来时事日坏,都由于人才不佳,人才之少。由于专心做时下科名之学者多,留心原本之学者少。且人生精力有限,尽用之科名之学,到一旦大事当前,心神耗尽,胆气薄弱,反不如乡里粗才,尚能集事,尚有担当。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此我阅历所得之言。”

他这个认识很深刻,而且有切身的体会。

当时一般人都重视科名,即所谓正途出身,看不起没有考取功名的人,进士出身的人看不起非进士出身的人。

左宗棠没有考中进士,在他人生的奋斗史上,无疑增加了不少困难,而他却很不服气。

当一个叫王家璧的人说他心高气傲时,他痛切地说:“我过去以一名举人办天下事,气不高,怎能行?”

他由闽浙总督调任陕甘总督时,北上路过九江,看履历知道九江道、府、县的长官都是进土出身。

只有九江同知是举人出身。

当他来参见时,左宗棠突然问他:“是举人好,还是进士好?”

同知知道左宗棠和自己一样是举人出身,也猜中了他这个问话的用意,便回答说举人好。

左宗棠又问为什么举人好?

回答说:“中进士后,如当翰林,要致力于诗赋、小楷,如当部曹或知县,也有很多公事,再没有时间学习实用的学问。举人没有那么多事情,可以讲求实学,而且屡次赴考,饱览名山大川,足以恢宏志气,增广见闻,故举人比进士好。”

左宗棠听了极为称赞他说得好,并公开说九江各官吏,只有同知最优秀。

左宗棠自比诸葛亮,发迹后又认为诸葛亮不如己

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任湖南醴陵县渌江书院主讲。

适逢两江总督陶澍回家乡扫墓,路过醴陵。

县令请左宗棠为陶澍的住处撰联,以示欢迎。

左宗棠挥毫写了如下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此联甚为佳妙。

“春殿语从容”,是指道光皇帝曾在乾清宫14次召见陶澍,而他都能从容奏对。

印心石屋是陶澍青少年时代在家乡读书的地方,道光为示恩宠,曾御笔钦题“印心石屋”匾一方,陶澍视为无上荣光,把它高悬于石屋上。

后来,他的文集即题为《印心石屋文集》。

上联颂扬了陶澍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历,下联表达了故乡人民对他的崇敬和热切的欢迎。

陶澍看见此联,深知非平凡之辈所能写出,万分赏识,马上派人去请左宗棠来见,当面赞不绝口,并不顾旅途劳顿,与之彻夜长谈,相见恨晚,竟成了忘年之交。

次年,陶澍病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再三邀请左赴江宁(今南京)托付后事。

当左宗棠来到时,陶万分高兴,设盛宴待为嘉宾,还引见其夫人,并提议儿女联姻,把独生子陶桄和家事都托付给他。

不久,陶即逝世,左宗棠不负所托,培养陶桄成人,并把女儿嫁给他了他。

光绪七年(1881年),左宗棠出任两江总督,也请假一个月回湖南老家扫墓。

一天,他对女婿陶桄说:“两江最著名的总督,湖南籍有三个人,一个是你的父亲陶澍,一个是曾国藩,还有一个就是我。但是,他们两个人都不如我,你父亲当两江总督时没有当上大学士,曾国藩虽然已经当上大学士,却没有活着回湖南,只有我当两江总督时已是大学士,又能活着回到家乡。但我也有一件事不如他们,那就是没有那么长的胡须。”

逗得满座哄然大笑。

左宗棠老年丧妻,虽已年届半百却不服老,偏偏要娶一个15岁的黄花闺女为续弦。

新婚之日,贺客盈门,有人送贺联一副,联曰:

两三好友,三两好土,益者三,损者三,喜此日三星在户;

五十新郎,十五新娘,天数五,地数五,望他年五子登科。

此联对仗工整,上联每节都有“三”字,连用五个“三”;

下联每节都有“五”字,连用五个“五”。

“好土”指鸦片烟土,左交游颇广,在座有瘾君子。因抽抽大烟有损健康,故说“损者三”。

旧时迷信称福、禄、寿三神为“三星”。

“三星在户”,乃称赞左氏福、禄、寿齐全。

下联的“五子登科”,科举时代称考中进土为“登科”,是祝愿他多生贵子,人人都考中进士,获得功名。

左宗棠看了当然十分高兴。

资料来源

(1)《异词录》卷二,第2279页。

(2)《近代稗海》十三,第158-160页。

(3)《三十年见闻录》,第138页。

(4)《蕉廊脞录》卷八,第274页。

(5)《清朝野史大观》第三册,卷七,第80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