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導語

我國雖然自秦代起一直到1912年清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宣佈退位,才結束了長達兩千年多年的封建歷程,但是這兩千多年的封建歷程並不代表了政治制度、文學藝術、思想發展、經濟走向等也是具有全面的封建特色,可以說在那某一個時期,封建社會之中依舊蘊含著與封建社會相不匹配的經濟文化等。尤其是在封建社會的後期,宋元明清時期,在經濟思想之上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自宋朝其由於在陸上面臨四面環繞的少數民族,連年戰爭,導致彼此之間商業貿易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使得宋朝不得不轉而開闢海上貿易,進而促進了海上商業貿易的發展。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南宋疆域

而當時由於宋朝面臨了大量的戰爭賠款,所以在面對商手工業的時候,並沒有像之前王朝那樣竭力打壓,重農抑商,所以在宋代誕生了大量的商人以及因此而崛起的商業城市例如揚州等地。因此這一時期市民階層迅速崛起,轉而則影響了當時的文化發展,開始逐漸下移,同時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有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從封建思想之中走了出來。經濟文化的變化逐漸影響人們的審美狀態,審美對象也逐漸下移,呈現出一種世俗審美的全新觀念,而且也由之前的對倫理道德的關注繼而轉到了對與個體自由的審美態度上。開始大膽的表述屬於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不是被封建禮教所束縛,初步具備了近代審美觀念。

世俗審美心態的勃興

在宋代,伴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崛起,文學藝術等的中心已經不再圍繞於上層的知識份。對於文學越來越具有商品的傾向的時候,尤其是小說等文學體裁,顯然上層僅有的知識分成的難以滿足他們。,而新興的市民階層在素養上有了一定的基礎,而且小說的創造者也發現了市民階層的巨大消費能力,這種變化使得世俗文學開始快速發展,同時也使得審美情趣開始下移,呈現出一種圍繞市民階層的世俗審美心態。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宋代的商業城市

首先宋代美學追求一直呈現出一種平淡的意味,非常重視日常的生活趣味,不會刻意的去追求所謂的華美。崇尚從平淡之中有所頓悟,這種平淡境界充斥於各類審美對象文章的平易,詩歌的淡雅,書畫之中的淡泊、悠遠等。歐陽修主張詩文"古淡而有真味",崇尚平淡;蘇軾認為文章的最高境界乃是平淡。這種平淡不是盲目的平白敘述,而是在平淡之中使人可以找尋到言外之意,獲得更深層的理解,獲得全新的審美理念。例如朱熹的詩"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詩句平淡無奇,毫無修飾,但是在其中我們不僅僅能夠體會到對人生的感悟還有宇宙中的思考。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滄浪詩話》

而且宋代的審美形態還受到了佛家禪意的影響,尤其是"以禪喻詩"。嚴羽的《滄浪詩話》便是以禪宗哲學為基礎,向我們展現了詩歌的審美特徵,認為詩歌審美就如同佛家在理解佛經之時的妙悟,是以一種以自我精神感悟得來的結果。這種妙悟,是基於詩歌的無限蘊含性,一首詩歌我們可以在其中領悟到天地草木之變化多端,也可以預見宇宙萬物之廣闊,而這種感受皆不是詩中直面所言,而是我們自我感悟所得。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禪宗之辯

為何在這一時期禪宗對審美形態的影響更多呢乃至直接掩蓋了之前道教對審美形態的影響。其實這主要是由於社會的發展,人更加註重本身,或者說更加關注自我的利益。道家的思想存在一種虛無飄渺的理念,要求超脫自我,追求天道。但是禪宗卻更加關注人的內心的修煉,希望獲得內心世界的解脫,而且在禪宗的思想理念之中,不論世間萬物如何的壯麗雄偉,婀娜多姿,只有真正的進入了人的本心,才具有了真正的美的意義。

浪漫色彩的新思潮

明代可以說是我國封建王朝時期思想最為多樣性的時期,而且已經初步具備近代思想的雛形。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明代商品經濟發達,開始具備資本主義萌芽的條件,所以在思想上也開始出現近代思想的影子。另一方面是繼宋代朱熹為主的理學之後又在明代興起了王陽明的心學,以及一大批離經叛道的文人例如李贄等人。雖然總體上沒有脫離儒家學說的影響但是子啊一定程度上已經打破了那種沉重的思想氛圍。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王陽明

所以在明朝時期的思想領域和文藝領域都興起了一股具有浪漫色彩的新思潮,突破了原有的封建道德倫理的束縛,更多的是開始關心自我情感的抒發、自我的感受。因此與之相對應的審美觀念也開始具有這種浪漫主義的色彩,更加註重個性解放在其中的意義。在宋明之前的審美,我們會發現其審美的出發點主要集中與集體觀念上,也就是從對集體具有約束力的道德禮制為審美標誌。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牡丹亭

但是到了明代,這種審美觀念有了很大的改變,更多的時候不再可以從道德禮制的層面來出發,而是從個性解放出發形成了新的審美觀,將個人情感寄託於文藝創作那隻審美對象的直接層面。不論是在藝術創作中還是日常生活在,都直接了當的將自己豐富多樣的情感寄託、展露出來,這種情感顯露是真實的直接的不加雕琢的,更加具有獨創性,而不是像之前一樣充滿了相似。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李贄的《焚書》

例如李贄所提出的童心說,這裡的童心當然不是兒童之時的所思所想,李贄認為優秀的文章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其中作者的真實情感的流露,禮制主張一切詩歌文章都應該真實的表現人的自然性情。而著名的劇作家湯顯祖甚至將情看作與生死一般,認為因為情可以生者死、死者生,而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便集中展現了他的學說,使得世人對於情的審美又上升了一個新的高度。這也向我們反映了一個現實就是古典審美的審美對象逐漸下移有高高在上的天回到了人本身,看到了人自我的價值。

實學為根基審美形態

到了清代,我們發現之前那種高度自由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觀念隨著統治階級的變更蕩然無存,而這種變化既有著經濟上的變化變動也有著文化上的重塑。首先在經濟清朝重農抑商閉關鎖國,使得商品經濟受到了限制繼而也影響相應思想的發展,其次是清代統治者嚴酷的思想統治,大興文字獄對讀書人大加迫害,使得眾多文人士子避世不出,所言皆離開朝政。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書法賞析

雖然清朝的審美思想更加註重實學,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舊受到了明代那種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思想的影響,尤其是其中對於個人情感的流露,使得整個清代的審美思想依舊是以情為主,不論是文章詩歌還是書畫都在尊崇著情感的約束。黃宗羲、李漁、葉燮等人都曾在其著作中提到了感情的因素,以及情感的重要性:"詩以道性情"、"王道本乎性情"。在他們看來情是藝術的本源、是藝術的最終走向,情也是我們審美時的主要對象。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鄭板橋的竹子

之所以有了這樣的審美理念其實還是受到了明代時期重視自我重視情感的影響,哪怕清代施行嚴格的思想管控,依舊不能阻擋思想的傳播。王夫之在他的審美理念之中,甚至提出看情乃是我們自我生命的本體以及根基,情始終都是伴隨著我們本身的,情之所至,詩無不至。詩歌的內容就是我們情感的表露。而且王夫之還將情和景放在了一起,認為情與景二者之間不可分割,不可相離。情景交融成為了詩歌創作的重要方式,一首好的詩歌必然是情景皆為佳,相輔相成的。

個性解放之下所帶來的全新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審美

王夫之

可以說雖然在清朝時期思想得到了壓制,但是物極必反,在這樣高壓的思想政治之下必然會催發出全新的思想浪潮,以及與之相匹配的美學觀念。可以說中國的古典美學自先秦時期起步發展以來,便一直處於橫向與縱向的雙線發展,審美觀念更加的精緻、更加的深刻。而且逐漸由天轉移到了集體的倫理道德審美之後又回到人的自我的審美觀念,對於心性的重視,但是即便是這樣我們也會發現其最終依舊是為了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對人的肯定依舊發現實則是對人融入於天地的肯定。

總結

就從整個中國古典審美觀念的轉變來看,在唐宋時期尤其是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審美主要對象是生活,而逐漸到了明清時期,審美對象變為了人的自我的心性。尤其是在明清時期古典審美觀念有了更大範圍以及更深層次的發展,一方面繼承了傳統的文人審美理念,尤其是倫理道德的要求,另一方面又挖掘了新興的世俗文化發展之下所帶來的審美變化。這種全新的審美觀念具有更加瑰麗而且浪漫的特點,更加關注人的自我,對人的心性有了新的發現。

尤其是這一時期的世俗文學的興起,使得人們的審美對象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種審美體驗使得人們開始逐漸喚起自己內心的時間,這種情感的迸發,讓越來越多的關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情感,開始不再被原有的倫理道德所束縛。

參考資料

李漁的《閒情偶寄》

黃宗羲《馬雪航詩序》

嚴羽《滄浪詩話》

黃休復《益州名畫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