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河北的存在感著實不強。連帶著河北的各種吃食都彷彿蒸發一般,在人們的視野裡銷聲匿跡。川菜、粵菜席捲全國。河北人那些平平常常的家常飯食,依然留在他們自己的餐桌上。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缸爐燒餅。攝影/吉加·維爾托夫

但是平常裡見功夫,溫和熨帖,自然入妙:這才是迷人的河北味。圍繞北京,可以把河北的口味劃分為京北、京東、京南三個圈子。三地美食各有不同的誘人風致,又有統一的共同性格。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京北風味 | 全是硬貨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繪圖/Q年

張家口、承德兩市毗鄰內蒙古,歷史上曾是遊牧之區。這裡的美食,一言以蔽之,曰“會吃肉”。不過,同樣是吃肉,卻有精緻與粗獷的分別。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手把肉。圖/視覺中國

承德是圍繞避暑山莊興起的城市,當然留下不少宮裡的講究。承德人常常自豪地宣佈,他們傳承了四百多道宮廷名菜。最典型的清宮菜點,有燕窩雞壽意、水晶餅等等。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圖為拔絲奶皮。圖/圖蟲·創意


▲ 奶食是遊牧民族的主食之一,張承一帶歷史上遊牧之風深厚,到了那裡,各種奶製品自然是不得不試的美味。

真想品嚐老味道,還是應該到附近山區裡尋覓。因為這一帶山區居民,多是當年八旗囤衛的後裔,他們還保留著滿族的飲食和禮數。當地人婚宴上肘子等肉食都不放鹽,只用清水白煮,然後蘸著醬油食用。這白水煮肉正是清宮祭祀宴會的規矩。滿族兒郎慷慨豪爽,他們大塊吃肉,痛飲燒鍋美酒,叫人想起他們祖先勇烈的武風。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圖/匯圖網

▲ 白肉在滿族人的飲食文化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朝皇帝每次參加宮廷祭祀時,都要率妃子與大臣一起分食白肉,稱之為“福肉”。

承德坐落在燕山的懷抱中,山林富饒,多產珍味。清朝人記載,燕山出產一種名叫“天花蕈”,也叫“天花板”的白色蘑菇,香氣濃郁,可稱天下至味。這種蘑菇送到北京,可以賣出幾兩銀子一個的天價。解放初期,山中還能偶爾採到天花蕈,老人說拿它來燉肉,是世上最香的佳餚。

因為山林開發,加上氣候乾旱,天花蕈已經絕跡多年。現在承德山區最著名的出產,一是滿山遍野的板栗,這裡的土壤鐵鹽含量較高,可以培植出全中國最好的板栗;二是杏仁,本地有著名的“承德露露”品牌。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給大家舉個河北物產的”。圖/網絡

張家口當地基本飲食和內蒙古接近。草原的豐美水草,滋養出肥美的羊肉,叫人快享朵頤之福。因為天氣寒冷,張家口不種小麥而種莜麥,當地主食也向來以莜麵為主,莜麵窩窩、莜麵魚都很有地方特色。還有一種類似方便麵、但是不經過油炸的莜麵條,既可以泡著吃,也可以炸著吃,滋味很好。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莜麵窩窩。圖/圖蟲·創意

缺少麵粉是北方高寒地區固有的問題。替代品除了莜麥,還有蕎麥。但蕎麥品質不及小麥和莜麥,必須藉助油脂的香氣增色,才能成為美食。河北各地一般常見的吃法,是把蕎麥蒸成扒糕,然後切小塊微微油煎,再淋上醋蒜汁,洵為夏令清供。張承地區還有更粗獷的吃法,名叫“碗坨”,其實也和扒糕相近,但是和麵時加入豬血,增添了幾分類似灌腸的風味。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蕎麥籽。圖/視覺中國

塞上古多兵戈,張家口的漢族居民流行結堡以居,而真正的美食往往散落在這些堡子裡。汪曾祺先生曾在文章裡驚歎:“聽說張家口地區有一個堡裡的豆腐能用秤鉤鉤起來,扛著秤桿走幾十里路。這是豆腐麼?”沒錯,紮實、厚道就是張家口美食的特色。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柴溝堡燻肉,絕對的硬貨。圖/網絡

肥而不膩的

柴溝堡燻肉,把這種特色發揮到了極致。柴溝堡是個不起眼的小鎮子,正宗的燻肉老店是個不起眼的小門面,但這鄉下小店卻產出了全河北最美味的肉食。用柏木做柴,先慢煨,再慢燻,好味道全憑講究的火候。有人說,柴溝堡燻肉是一斤生肉出四兩燻肉,多了會膩,少了會柴。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京東風味 | 鮮美與洋氣,都來自海上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繪圖/Q年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京東風味主要得力於渤海的鮮貨。秦皇島昌黎縣流行海鮮餡餃子。蟹肉、蝦子、蟹子、鮮貝、蚶子、蟶子、八爪魚、皮皮蝦……等等海貨統統可以入餡,再借點大油的肥腴、新韭菜的清香,那滋味足以迷倒任何人。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秦皇島市場裡的海鮮攤位。圖/視覺中國

只要加入海味,尋常飯菜也會變得精彩。山海關有名的

“葷鍋子”,歸根到底不過是東北常見的酸菜白肉鍋。可是一旦把對蝦、牡蠣、墨魚、海蟹層層疊疊放進鍋裡,簡單的火鍋就變成完全不同的味覺體驗。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山海關葷鍋,確實很葷。圖/網絡

京東風味的形成,與近代城市和工商業發展關係很深。唐山開灤煤礦是近代中國第一工業企業,秦皇島則是開灤礦務局附屬的港口。廠礦工人不僅經濟收入高於農民,而且更適應城市生活方式,他們常有飯店小酌或者購買熟食的需要,因此催生出一大批飯館和小吃。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皮皮蝦,渤海最常見的海貨之一。圖/圖蟲·創意

開灤的經理和工程師,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中產階級。這個階層喜歡享受精緻而實惠的餐飲,大名鼎鼎的鴻宴飯莊就此應運而生。這家飯店最早的股東,大多是啟新洋灰公司和開灤煤礦兩大近代企業的管理者。該店出品的各色西式餐點水準頗高,比如以蝦肉泥攤在麵包上,下鍋炸熟的“麵包蝦託”,用核桃仁粉加桂花、桃脯、杏脯,澆糖粥製成的“核桃酪”,等等。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炸肉。圖/匯圖網

工人和市民對飲食的要求,是豐厚的滋味與油水。所以鴻宴菜系中最受歡迎的是肘子。這道菜也是過去唐山喜宴、壽宴上的必備佳餚。山海關炸排骨、炸肉也是這種愛好的一個代表。炸肉是當地最受歡迎的熟食,精選的裡脊肉切成長條,裹上薄薄一層面糊和調味料,炸得焦香四溢,最能解饞。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秦皇島八帶魚燉肉。攝影/伊森

京東地區很多烹調手段深受魯菜影響,鴻宴菜系、海鮮和炸肉都帶著幾分魯菜的影子。另外,京東地區的西餐也很有歷史。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唐山的開平煤礦和秦皇島碼頭也被列強攫取。

西方移民帶來了他們的飲食習慣。京東地區的西餐主要是德國口味。這是因為近代德國軍事、科技十分發達,很受中國人崇拜。北戴河很出名的“起士林”西餐廳、麵包房,都得名於袁世凱的德國廚師起士林先生;北戴河楊腸子火腿也是典型的德式香腸。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北戴河楊腸子火腿。圖/網絡

北方人一般不善製作點心,但是在與西式糕點的競爭中,唐山人做出了中國最好的兩款糖點——酥糖和麻糖。花生酥糖原本不算稀奇,像河南開封等出產花生的城市,都以本地的酥糖自豪。但是唐山酥糖工藝最細、製作最精,早年只有唐山的酥糖才能保證做到入口即化、絕不粘牙。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唐山花生酥糖。圖/網絡

蜂蜜麻糖則是唐山獨有的名產,據說創制於明朝。1930年開辦的新新公司,是最著名的麻糖品牌,它的產品形如花瓣,色如美玉,盛放在六角形的紙盒或竹簍內,非常優雅。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京南風味 | 地裡長出來的憨厚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繪圖/Q年

京北風味來自草原,京東風味來自海洋,京南的保定、邢臺、衡水、邯鄲四市,則一直享受著農耕社會的饋贈。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圖/圖蟲·創意

▲ 除了驢肉火燒,牛肉罩餅也是保定人極其喜歡的美味。

這裡瀰漫著最傳統、最正宗的河北味道。大凡飲食,首重宴席。宴席有兩種,一種是大雅之堂上的美食,舊日官府豪紳、富貴之家,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一種是鄉間風味,田夫野老,婚喪嫁娶,杯酒相酬,陶然自樂。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攝影/吉加·維爾托夫

▲ 河北省靈壽縣的醃肉面。

全國各地的官府菜餚大抵差異不大,因為官員是全國流動的,而且必須迴避本籍本省。清代人常說,“滿席燒烤,漢席燕翅”,大概足以概括官府菜的基礎。在河北人看來,這種宴席的味道來自南方,經營它的飯店俗稱“南菜館子”。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圖/匯圖網

▲ 三度出任直隸總督,前後共任職二十餘年的李鴻章,為河北留下了官府菜的代表之一——李鴻章燴菜。

南菜館子到了河北,當然也要入鄉隨俗。同樣一道菜,在河北總要增添一樣調料:麵醬。人類有一種深深牢刻在基因裡的本能,就是追求複雜的口味。滋味越豐富,越能勾起食客的饕餮慾望。但是,正如千軍萬馬需要一位統帥,複雜的味道也需要一個核心。在河北,飲食最核心的味道是醬香。曲和麥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中醞釀成醬,奠定了最基礎的河北味道。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圖/圖蟲·創意

▲ 蘸醬菜現在仍然是流行於河北、東北各地的家常菜品之一。

醬是烹飪最基本的要素,孔夫子教育我們:“不得其醬不食。”不僅中餐如此,在日本和韓國,味增、大醬也是最重要的調料。但是隻有河北菜,才會用醬給每一道炒菜提色增香。粗看起來,河北菜似乎平平無奇,因為它的用料全都樸實而常見,無非豬牛羊肉、魚蝦蟹貝、時令菜蔬而已。可是加上醬的點化,這些菜餚全都妥帖適口。河北菜的可貴之處在於平實,如今它名聲不振,也是由於平實。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圖/圖蟲·創意

▲ 白洋淀鐵鍋燉魚,醬就是主要佐料之一。

中國現代各大菜系,大多是在清中葉到民國時期之間形成。特別是民國的幾十年間,隨著人口湧向京滬等大城市,各個菜系同城競技,性格特色逐漸鮮明起來。因為河北菜既不強調麻、辣、酸等強烈刺激的味道,又不像粵菜那樣使用罕見食材,“什麼都敢吃”,所以往往被人忽視——醬的美味太過樸實,叫人吃過只覺得好吃,卻不覺好在何處。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槐茂出品的什錦醬菜。圖/網絡

不過,人們畢竟難以忘情河北的醬。直到現在,北京、天津人說起麵醬,以及醬瓜等小菜,還推崇保定的老字號“槐茂”。這家醬園創始於清初,在清末光緒年間出了大名。保定的醬向來有名,俗話說保定府有三寶:鐵球、麵醬、春不老。春不老是一種菜蔬,又名雪裡蕻,這裡特指醬園生產的醃菜。到解放初,保定府曾有二三十家醬園,它們在1955年的公私合營中被整合起來,都統一到槐茂旗下。

以出產美酒“老白乾”聞名的衡水,同樣自古盛產麵醬。歷史資料顯示,清朝末年北京有兩個行當曾是衡水人的天下。一個是最高雅的文玩古董行,一個是最接地氣的醬園子。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蝦醬。圖/圖蟲·創意

衡水人吃醬,有一種特別的辦法,流行在景縣一帶,就是炸制胡蘿蔔醬。麵醬的鮮香、胡蘿蔔的甜香加上海米、五花肉的點綴,風味非常濃郁。另外,河北人不僅擅長髮酵麵醬,也擅長髮酵其他類似產品。比如秦皇島的豆腐乳和蝦醬、蟹醬,都很出色。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什麼塑造了河北人的口味?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滄州黃驊冬棗。圖/視覺中國

自然環境造就飲食的基礎,人文環境造就飲食的性格。河北美食是這兩大要素共同造就。河北省內地貌類型繁多,物產因此格外豐饒,趙州雪梨、深州蜜桃、宣化葡萄、興隆紅果、望都辣椒、玉田菘菜、承德鹿肉……幾乎每一個市縣,都能尋出自然獨特的饋贈。按照尋常的觀念,“北人食麥、南人食稻”乃是一般慣例。但是河北邯鄲、唐山的一些縣區,卻以種植水稻為主。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白洋淀鹹鴨蛋。圖/圖蟲·創意

過去河北地區水網繁密,魚米豐盈,只是近些年城市居民和工農業用水暴增,加上連續乾旱,才變成地面溼地乾涸、地下漏斗遍佈的局面。所以河北從來不缺少料理魚蝦菱藕的好手藝。邯鄲、衡水人都擅長烹飪酥魚,或用草魚,或用小鯽魚,魚形不散,骨肉俱爛。永年、武強兩縣尤其以此出名。水瀕澤畔,很有一些獨特的吃食。比如衡水湖的烤鴨蛋,就要比尋常茶蛋、滷蛋來的有趣。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驢肉火燒。圖/視覺中國

如果畫一張美食地圖,可以發現很多美食都是沿著北運河、驛道、鐵路等交通線分佈。這些道路宛如一條條珠串,將沿途的風味串接在一起,匯攏到北京。河北人食用滷煮和驢肉的習俗,就是清朝中後期沿著驛路發展起來的。當年驛路上淘汰的驢匹,不少都葬入了廚灶。

民國時期,沿著鐵路線,扒雞在河北大行其道。河北境內縱橫交叉的津浦、石德兩條鐵路,在鄰省山東德州匯合。過去火車運行較慢,停車時間較長,很多乘客會趁大站停車的間隙用餐。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扒雞。圖/網絡

鄰近河北的山東德州製作的扒雞,很受往來旅客歡迎,從南京、上海方向去往京津的旅客都會購買品嚐。因為扒雞可以冷食,適合攜帶,這種食品很快推廣開來。石家莊的金鳳扒雞、唐山萬里香扒雞,都是從德州扒雞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金鳳扒雞的創始人是回族同胞,所以兼帶清真風味。河北的清真美食相當豐富,尤其是滄州和保定兩個城市,回族居民較多,當地的牛肉湯和羊雜碎都非常出色。

終於有人好好寫河北菜了!

▲ 羊雜湯。攝影/吉加·維爾托夫

“知味”是一種才能,不僅需要靈敏的舌頭,而且需要充實的腦袋。初級的食客追求味蕾的滿足,而更老道的美食家,會追求佳餚背後的故事。古往今來,美食在河北演繹了無窮的故事,這些故事還將繼續講述下去。

講真,身為河北人的你能說出多少河北特產、特色菜品呢?


本文來源於“北京吃貨小分隊”微信公眾號,如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