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的光与影

转眼,2019年临近尾声了。

这一年,我和同事拍了不少工厂的VR全景。

我们的工作模式是这样的:

负责拍摄的同事在厂区里寻找不同的拍摄角度,调整不同拍摄参数。

我则在一旁围绕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问企业负责人各种问题。

公司的优势和特点、日常管理细节、对于客户的期望,以及未来的规划......

这些都是我们感兴趣的话题,接下来也尽可能地呈现到VR全景工厂的制作中。

回来除了完成VR全景工厂的编辑合成,我们还要把过程中碰到的各种硬件和软件问题反馈给技术同事和合作方。

一年下来,我们的硬件和软件也迭代了无数次。

随着现有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自认为找到了VR全景技术与应用的最佳平衡点。

我们也慢慢发现,最大的挑战还不是技术问题。

挑战还是来自于如何驾驭复杂环境下的光与影。

之前自己作为苏博的志愿者,对于贝聿铭先生的光影设计风格倒背如流。但是真要自己和团队动手,才知道理论、视野和现实的差距。

VR的光与影


去过工厂的小伙伴应该都会清楚,不同工厂的环境差异有着天壤之别。

国内的绝大多数工厂很难和体面这个词挂钩。加上现场复杂的光线条件,有时会让人觉得无从下手。

VR的光与影

如何让VR全景工厂呈现得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又不至于被现场环境或多或少的瑕疵给带偏,成了我们无数次需要反复面对的挑战,并且是经常推倒重来。

逐渐,我们也定义清楚了成品的接收标准。

明亮

鲜艳

清晰


很高兴看到不少公司把VR印到名片上,每次点开,都有当初看哈利波特电影时的惊艳感。

VR的光与影


VR作为5G时代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将会极大改变我们的交流方式。

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于相隔千万里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VR/AR技术对于商业社会的贡献不会亚于电话和邮件。通过极大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让双方的沟通更为迅速和便利。

在华为的「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中,云VR/AR技术更是被放在首位。

VR的光与影


就我们自己来说,我们也把VR全景工厂用在海外业务的推广上。

欧洲合伙人带着VR全景数据参加展会和拜访客户。这些信息带给客户的,也同样是惊艳感。

这些潜在的客户可能是某一细分领域的重要玩家,但是规模并不如西门子、GE一类的大企业可以在全球四处建立据点和招募人才。

对于这些企业家来说,到中国出差一次不只是时间和成本的问题,还有文化差异、饮食习惯,以及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

通过减少不确定性,我们也让一次次跨文化沟通变得更加轻松和顺畅起来。

无论是否心甘情愿,中国都是他们始终绕不开的地方。

中国的制造优势,还有庞大的潜在市场,都是这些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建立联系的原因。

就我自己来说,此前身在其中对这些一直没有感觉。

最近两年陪外国朋友逛过miniso(名创优品)和小米专卖店,才逐渐意识到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才有机会创造出这些平价好用的产品来。

因为原产国的优势,加上巨大的市场优势,让产品一旦生就面临亿万市场,形成强大竞争力。

中国的平均收入水平可能达不到欧美那样人均数万,但是从购买力和选择的丰富度来说,会让不少国人依然有不输他人的富足生活状态。

这个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底气所在吧?


总结下,眼下我们工作的范畴已经超越了制造领域供应链管理,更像是工厂形象管理顾问的角色。

除了此前在工厂里学习的各种技能,我们也在不断拓展个人的知识和能力的边界。

将许多跨界的知识融合到一起,尤其是理性的技术与感性的艺术相遇,经常会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

除了追随时代的洪流向前,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VR的光与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