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的哲學家》--------羅郎。谷內爾

這周看了一本法國小說,叫《不乖的哲學家》,作者是羅郎。谷內爾。

其實選擇看這本書很偶然,一開始被書的封面吸引。看了看簡介,一個哲學家的妻子被叢林裡的原始部落殺了,他決定為妻復仇。而復仇的手段是在部落裡散播墮落的思想,讓他們生活的生不如死,有些誅心的意思。

故事聽起來很有趣,有點《一出喜劇》的感覺,篇幅也不長,於是就把它當作《大江大河》馬拉松閱讀過程中的調節。

但其實這本書沒什麼意思。我相信作者本人就是一個哲學家,因此在小說中,主人公改變部落生存方式的做法都是通過改變他們的心理而達到的。但是在具體改造過程中,處處體現著脫離實際的魔幻。比如探險隊一開始到達部落,發現部落是個積極樂觀又安於現狀的地方。於是他們就想先通過培養他們對待生活的消極態度來瓦解他們。但是這一手段居然是靠給整個部落集體催眠實現的。。。。。

當然,催眠可能只是隱喻。哲學家只是想討論人們的價值觀是如何被誘導、裹挾的。但是過於偏離實際的情節很難讓人信服。這種例子之後還有。比如要讓村民集體患感冒的做法是調製一種特別的飲料。等全村都病了,探險隊再拿出維生素來醫好部落,使部落信服。但是,究竟是什麼飲料可以讓整個部落的人同時患上感冒。。。。。這在作者看來不需要深究。

再比如,作者認為要疏遠人之間的距離,就要讓他們告別群居,單獨造屋居住。彼此之間不見面,只通過通信來交流,而送信的使者則由村裡的小孩擔當。這大概是諷刺如今人們的生活方式。但問題是安排一個衣不蔽體,採集打獵的部落彼此通過通信溝通,我很好奇這樣 的部落發展出文字了嘛?類似於這種無法讓人信服的地方還有一些。

其實作者想表達的,大概就是原文中的一句話:“不去渴求自己沒有的東西,這樣你就能享受到神仙般的從容”。作者認為人類給自己找了很多麻煩,其實本可以活的逍遙自在,人類應該重新迴歸佛系,無慾無求,隨遇而安。

這種價值觀很早之前就有,還形成了一個獨特群體:嬉皮士。很多紀錄片在深入原始部落時也會做出如此感慨,認為那些人雖然很簡陋,但是很快樂。但這樣的快樂只能持續在以小團體為範圍的部落中。部落的成員彼此熟悉,彼此制約。如果群體一旦擴大,擴大到幾個部落,人們不再互相熟悉甚至互相認識,這一套佛系就不管用了。人類只能通過法律,經濟,國家,榮譽感,賞罰措施等來維持自己的群體團結。所以只有人類發展成瞭如今的樣子,而和人類及其相似的黑猩猩卻停步不前。

可能有人會說,停步不前有什麼不好。那麼設想一下,部落痛苦的事也不少,孩童的夭折率,野獸的危害,病菌的危害,不同部落間的仇殺,他們不會受到工業文明的汙染,同時也享受不到文藝復興的光芒。甚至於,如果真的存在黑暗森林,那麼這種嬉皮般的生活方式無異於閉關鎖國,等來的只能是船堅厲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