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从《青春有你2》开播以来,观众吃到了各种各样的瓜,吴亦凡绯闻女友参赛,硬生生把“rapper”变成“reader”。


“网红鼻祖林小宅”参赛被吐槽圈钱,还有把自己照片“p”成“小松菜奈”说是自己本人的练习生段小薇等等。


随着节目的播出这些话题就源源不断,无论你打开微博还是浏览各种网页,观众想忽略都很难。


那我们今天就从热播的《青春有你2》去聊聊关于近些年“常青”的“选秀之路”。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很多读者已经看到过无数个关于对选秀类综艺节目吐槽的推送。即使不是影评人也能看到如今选秀节目的“病态现状”节目流水化,打煽情牌,参加节目的人没实力等等这些几乎是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


那我们今天就抛开这些大家谈烂了的话题,来说说为什么各类综艺选秀均分五分不到,还能一季一季的做下去,甚至有一种“全民参与感”的假象。收视率在各类综艺节目中也拔得头筹。


导师比选手更有流量?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爱奇艺《青春有你2》在还没开播前就早早官宣导师阵容,腾讯视频《创造营2020》也是在导师官宣方面卯足了劲。甚至还玩起了“画图猜导师”的游戏,微博上一度掀起了热议。可以看出来现在只要是选秀都懂得在导师方面下功夫。


导师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话题度。例如《青春有你2》大胆的选用了也是由“选秀”出来的蔡徐坤,本身自带流量,甚至一段时间以“黑红”的状态爆火;更令观众惊讶的是节目组甚至请到了有着“人间芭比”之称的Lisa;光Lisa的存在就能让《青春有你2》这档节目热度蹭蹭蹭的往上涨。


除此之外,有着“说唱诗人”美称的jonyj自带萌点,还有曾经的女团天团“S.H.E”的Ella更是有梗。所以其实一档节目一开始靠的其实是嘉宾来赚取流量。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当然不止是《青春有你2》,即将播出的选秀节目《创造营2020》导师更是选择了像黄子韬、鹿晗这样的在国内算得上“顶级流量”的偶像。


无论是蔡徐坤,还是鹿晗或者是Lisa,他们无一例外都来自组合,他们懂得一个组合出道的靠的是什么。在这点上节目的

初衷其实是好的,他们预想国内也能够出现驾驭一线的男团女团。


在这点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之前《明日之子》热播的第一季,导师选择了同样由“音乐选秀节目”出来的华晨宇。还有音乐创作人薛之谦,然后还有演员杨幂,虽然在音乐方面可能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在娱乐圈却是流量的代表。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导师自带话题。这点各档选秀节目简直“如出一辙”


选秀节目由“巅峰”走向“衰败”?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但是大家现在对待流量的谩骂声多于赞美,提到偶像大家也是鄙夷多于欣赏。但实际上我们不妨认真地去思考一下一个问题,在零几年的时候为什么大家那么热衷看选秀节目。


那时候他们爆火靠的是什么,节目形式创新?后期制作好?还是热搜买的多?


统统不是,我给大家举个节目做例子:2012年《中国好声音》这档节目横空出世,当时到处拉赞助拉广告,没有人愿意去投资,谁都不敢冒险的为一档选秀节目投资,怕没有受众。


然后加多宝凉茶就用最少的钱拿到了最大的赞助商。这档节目的原创也不是中国,模式引进自《The Voice Of Holland》(荷兰之声)。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这档在荷兰没有激起多大水花的节目却意外的在中国大火了起来。到现在豆瓣评分依旧保持在7.8分,吊打一溜评分不到五分的其他选秀节目


关于选秀类型的节目是

“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这点倒是值得来讨论讨论。


我们看看《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导师阵容,那英、庾澄庆、杨坤、刘欢。这四个人无论哪个在歌坛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实力这点没有观众去怀疑。


所以节目需要靠嘉宾的争议来获得流量吗?NO!节目组连赞助都拉不来,能花大量的价钱去买热搜吗?很显然答案也是“NO”!


我们再对比现在的选秀节目,最大最火的视频平台,大量的后期大神,一大堆抢着给节目组投资的商家。他们赶上了流量鼎盛的时代,却忽略了口碑的树立。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很多豆瓣短评说关于为什么《中国好声音》第一季那么爆火,是因为他们背对选手盲选的这种方式真的在这么一个看脸的时代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的真诚。


他们是真的在选择天籁之音,不是选手的“爆点”,当然我们不可否认这档综艺实际上还有很多不足,例如选手哭哭啼啼,浮夸风演绎登台感言。


这些直到现在还是选秀节目的通病,借用卡姆在脱口秀里面的一段话:她哭了,你看,她哭了诶。所以你没哭你就被淘汰吧,真真实实的把观众的智商碾压在地上


《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播出的那个夏天是为选秀节目得到众多赞誉的夏天,我们记得那个夏天的男孩梁博,记得那个个性的女孩吴莫愁,记得那些好听的歌,那些可爱的人。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可是后来呢,我们只记得节目还在播,但是初心却没了。


选秀节目如何质量流量双收?


其实在我看来,现在的选秀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有人看有人议论,说明大家在关注;有人批评有人吐槽说明大家审美在线。


但不得不说,靠“花式热搜”来赚取流量这样的方式永远走不远。观众最想看到的不是选秀节目外“乱七八糟”的“爆点”,也不是各类令人眼花缭乱的花边新闻,更不是节目组具有导向性的“神剪辑”。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认真努力的人值得被看到,这些选秀的男孩女孩也不过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他们把青春献给了唱歌和跳舞。所以应该把镜头聚集到那些该被看到的人身上。


流水线的“造星团”,节目播出时激起千层浪花,节目一播完说好的团体组合最后还是各走各的阳关道。


选秀节目走马观花,豆瓣平均4.8,是观众对节目最大的容忍


在这点上的确我国还有很多需要像国外学习的地方,真正的让那些选秀出来赢得名次的人被大家记住。而不是这档节目结束热度没了,我们就开始下一个节目的定档。然后再以流水化的模式去“生产下一批”。


从《偶像练习生》到《青春有你》再到一系列选秀节目的出现,其实引发人们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节目如何精简化,如何有效且高质量的向国际“输出偶像”。


不要再打着“全民参与”的幌子最后以少部分人的“圈地自萌”来收尾。节目的初心是让我们看到优秀的偶像群体,不要走得太远就忘了来时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