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唐] 王 維

【原文】近臘月下,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猥不敢相煩,輒便往山中,憩感配寺,與山僧飯訖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華子岡,輞①水淪漣,與月上下。寒山遠火,明滅林外。深巷寒犬,吠聲如豹。村墟夜舂,復與疏鐘相間。此時獨坐,僮僕靜默,多思曩②昔攜手賦詩,步仄徑,臨清流也。

當待春中,草木蔓發,春山可望,輕鰷③出水,白鷗矯翼,露溼青皋④,麥隴朝雊⑤,斯之不遠,倘能從我遊乎?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譯文】

現在正是農曆十二月的末尾,氣候溫和舒暢,舊居藍田山很可以一遊。您正在溫習經書,倉猝中不敢打擾,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飯,便離開了。我向北渡過深青色的灞水,月色清朗,映照著城郭。

夜色中登上華子岡,見輞水泛起漣漪,水中的月影也隨同上下。那寒山中遠遠的燈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聲像豹叫一樣。

村子裡傳來舂米聲,又與稀疏的鐘聲相互交錯。這時, 我獨坐在那裡,跟來的僮僕已入睡,多想從前多想從前你與我攙著手吟誦詩歌,在狹窄的小路上漫步,臨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長,春天的山景更可觀賞,輕捷的鰷魚躍出水面,白色的鷗鳥張開翅膀,晨露打溼了青 草地,麥田裡雉鳥在清晨嗚叫,這些景色離現在不遠了,您能和我一起遊玩嗎?

如果你天性不是與眾不同的話,難道我能把邀請你當作閒事嗎?而這當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為有載運黃檗的人出山,不一一詳述了。託他帶給你這封信。

【註釋】①輞:車輪狀的水。②曩:從前。③鰷:條狀的小魚。④皋:水邊的高地。⑤雊(gòu):雉雞叫。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右溪記

[唐]元 結

【原文】道州①城西百餘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②。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攲嵌盤屈③,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垂陰相蔭④。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⑤之所遊處;在人間⑥,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⑦之林亭。而置州已來⑧,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⑨;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譯文】

從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向南流幾十步遠,匯入營溪。兩岸全是一些奇石,有的傾斜嵌疊,有的盤曲迴旋,不能夠用言語形容。清澈的溪流撞擊著岩石,水迴旋而流,激水觸石濺起高高的浪花,激盪傾注;岸邊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陰影互相掩映。

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間田野,就是很適合避世隱居的人和隱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煙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為都會城鎮的勝地,仁者休憩的園林。但是自從道州成為州的治所以來,至今也沒有人來欣賞和關愛;我在溪水邊走來走去,為它而惋惜!

於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掉雜亂的草木,建起了亭閣,栽上了松樹、桂樹,又種植了鮮花香草,來增益它優美的景緻。因為溪水在道州城的右面,便命名為“右溪”。把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訴後來人。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註釋】①道州:州名。唐屬江南西道,州治在今湖南省道縣。②營溪:謂營水,源出湖南寧遠,西北流經道縣,北至零陵入湘水,湘江上游的較大支流。③欹嵌(qīqiàn):石塊錯斜嵌插溪岸的樣子;“欹”,通“攲”。盤屈:怪石隨著溪岸彎曲屈折的樣子。④垂陰:投下陰影。相蔭:彼此遮蔽蔭護。⑤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隱者和歸隱的官宦。⑥人間:謂世俗社會,主要相對隱逸而言,指仕宦於朝;嵇康《答山巨源絕交書》:“又每非湯、武而薄周、孔,在人間不止,此事會顯,世教所不容。”其義同此。⑦靜者:謂仁人;《論語·雍也》載孔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⑧置州:謂唐朝設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設置南營州,太宗貞觀八年(634)改為道州,玄宗天寶元年(742)改設江華郡,肅宗幹元元年(758)複稱道州。已來:同“以來”。⑨裨(bì):以便,準備。為:修築。亭宇:亭子房屋。

古文欣賞-唐代散文二篇

(本篇圖文由那時天藍根據網絡資料編寫,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