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或者一个喜欢的作者,能谈谈你喜欢的原因吗?

陈老师高中数学


毛姆,和《月亮和六便士》

其实每次读完这本书,都无法提炼一种非常明确的东西,只是感到一种既模糊有确切的认同,继而是感动,彷佛有一个人,他或许穿越了空间,或许打败了时间,用一种只有我们两个才能懂得的言语谱写着生话、艺术、文明、梦想、爱情、孤独……

一直以来,我们都活在一个叫“文明”的集体认知中,我们以约定俗成的制度过生活,认同来自传统、环境、媒体所定义的价值观,追逐时代造就的梦想。然而,《月亮和六便士》却试图告诉我们:在文明之外还有一个维度,在那里生活的人们痛苦也好幸福也罢,他们不需遵从任何秩序,只要诚实面对内心。

小说匿藏着一个无所不在的主题——自由。这或许也正是无数读者为之着迷的主要原因,主人翁思特里克兰德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无论处在怎样的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我们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的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故事里到处充满了矛盾与胶着:自由的代价是舍弃家庭;艺术的追求是以背叛爱情为代价;以文明标榜自身的人往往做着越轨的事情;所谓信仰,不过是圣徒愚蠢的作秀;人性不是一元的,“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谷盈君


我推荐给大家一本短篇小说,最好是这几天就看,正当时令,正合时宜,看书快的,一个小时看完,慢的也不会超过半天。丨

我推荐的作品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

这是马克.吐温以第一人称写的一篇讽刺小说,深刻地揭露了西方所谓民主选举的本质。

"我“是个人品极好的人,做为第三方后选人,与民主党、共和党的二位臭名昭著的参选人竞选州长。消息一出来,还什么都没做,就被人污蔑成盗窃犯、骗子、诈骗犯等等,全部媒体统统喊打喊杀,在竞选会上更有九个各种肤色的小孩跑上台去,抱着他的腿叫爸爸。无奈,只好退出竞选,于是又变成了好人。

此时美国正在竞选总统,可以看看两党所为:特朗普拼命甩锅中国,制造所谓奥巴马门,攻击拜登不会说话,年龄大。而民主党攻击特朗普抗疫不利,种族歧视,通俄门,两党比着谁对中国更凶狠。

由小说再看大选,你是否会会心一笑,还有背后的资本操作沒有现身。


旁观者岚


我推荐一本我很喜欢的小说。它是著名作家古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芙蓉镇》,1981年1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初版。荣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

这是一部“反思文学”的力作。

作者古华,1942年生于湖南嘉禾一个小山村。1962年肄业于农业专科学校,当年冬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芙蓉镇》,中篇小说集《浮屠岭》,短篇小说集《爬满青藤的木屋》等。

古华创作《芙蓉镇》的缘起:"尝试着把自己二十几年来所熟悉的南方乡村里的人和事,囊括、浓缩进一部作品里,寓政治风云于风俗民情图画,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力求写出南国乡村的生活色彩和生活情调来。”

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以下原因。

一. 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1. 北方佬——镇粮站主任谷燕山。当兵转业,嫉恶如仇,正义凛然,一个关心人、体贴人、乐于助人的正直忠诚的共产党员。

2. 癫子——秦书田。右派分子。聪明、有才华、有点“玩世不恭”,自黑式的“狡黠”,是为了保护自己。他原先是个吃快板饭的人,当过中学的音体教员,当过县歌舞团的编导,因划成右派而被开除回乡生产。他“从没有承认过自己反党反社会主义的罪行,只承认自己犯过两回男女关系的错误”。请求大队书记“将他的“右派分子"帽子换成“坏分子”帽子。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典型。

3. 芙蓉姐子——胡玉音。米豆腐西施。“黑眉大眼,面如满月,胸脯丰满,体态动情”。“待客热情,性情柔顺,手头利落”,精干麻利的生意女子。但她命途多舛,第一个男人被迫害致死,后来,命运的同情,让她和秦书田同病相怜,结为夫妻。

4. 大队书记——黎满庚。有正义感和同情心。但在母老虎老婆“五爪辣”的“一死二闹三上吊"式的逼迫下,出卖良心,出卖了干妹妹胡玉音。

5. 大破鞋——李国香。芙蓉镇里的大坏人,专以整人为业、为乐。上边有靠山,县里的红人,入了党,提了干。整别人作风问题,自己却搞破鞋。

6. 吊脚楼主——王秋郝。还有个外号“王秋蛇"。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热衷于搞运动整人,混吃混喝。是个十足的恶棍,庆幸的是,老天有眼,他最后疯了。

二. 浓郁的地域色彩。

文学是人学。古华是湖南人。他用饱满深情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有着浓郁的地域色彩的“芙蓉镇”世界。

古华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山区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街,新造的红砖青瓦房,枝叶四张的老樟树,歪歪斜斜的吊脚楼。……居民们的升迁沉浮、悲欢遭际、红白喜庆、鸡鸣犬吠,也都历历在目、烂熟于心。"

三. 极富风情的语言。

《芙蓉镇》的语言极富地方风土人情的特色。带点当地方言的味道。作者善于采缬生活化的语言:

如: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再比如那年月小姑娘们流行的歌诀:

一颗“豆”太小,

两颗“豆”嫌少,

三颗“豆”正好,

四颗“豆”太老。

这是说小姑娘找当兵的谈对象的事。

再比如当地《女歌堂》的曲子:

蜡烛点火绿又青,烛火下面烛泪淋,

蜡烛灭时干了泪,妹妹哭时哑了声。

蜡烛点火绿又青,陪伴妹妹唱几声,

唱起苦情心打颤,眼里插针泪水深。

《芙蓉镇》并不长,但以它的深沉厚重打动了人心。不久被著名导演谢晋拍成电影。而姜文、刘晓庆等的出色表演又让《芙蓉镇》增色不少。

向经典致敬,最好就是走进经典,走进属于古华的《芙蓉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