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留言評論,謝謝支持】

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唐僧絕非是一個好和尚。

提到唐僧,大約都會覺得他是一得道高僧,西天十萬八千里,一路多災多難,卻痴心不改壯志不移,終於歷盡艱辛,取回真經。

聽起來還真像是一位好和尚,然而事實呢?

事實還真不是這樣。

一、他有欲有求。

做為一名出家人,講究得是無慾無求,解脫麼?要拿得起放得下才行,身體都是臭皮囊,何況什麼名與利?

可唐僧顯然不是這樣,他有欲有求,拿不起也放不下。

他的慾望是什麼?成佛,得正果。他念念不忘孜孜以求的是什麼?三藏真經!

西天取經這件事,本身就是一個大笑話,因為他根本就和佛所提倡的宗旨相悖。

做為一名長安城裡的高僧,他其實和世俗人一樣沒有能在誘惑面前堅持得住自己的理想。

他想得是出名做高僧,想的是成佛得正果。於是明知西行不易,他還是興高采烈的答應了這個取經的任務。

這樣的和尚,算什麼狗屁高僧。

二、他犯過殺戒。

實際是早在這之前,他就已經不是一個好和尚了。

西天路上,他動不動就說“掃地尚惜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一見孫悟空打人殺妖就責備,說他妄開殺戒,不是修行之人,甚至還時不時會因為這件事念上幾句緊箍咒折磨一下孫悟空。

看上去真他孃的仁慈,估計喝水時都要吟上一句“佛觀一碗水,十萬八千蟲”了。

然而真是這樣麼,還真不是,這和尚,早就犯過殺戒了。

還記得他小時候的故事麼,那時候他還叫江流兒。父被殺,母被佔,十八年後,他終於得知了這一切,那時候的他已經做了十八年的和尚了,做了那麼久的和尚了,應該早就無嗔無惱的了吧,可他卻對復仇之事念念不忘。

後來的事情就是,江流兒找到他外公,告到朝庭上,“先將李彪釘在木驢上,推去市曹,剮了千刀,梟首示眾訖;把劉洪拿到洪江渡口先年打死陳光蕊處,丞相與小姐、玄奘,三人親到江邊,望空祭奠,活剜取劉洪心肝,祭了光蕊,燒了祭文一道”。

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活剜劉洪心肝,這裡面可就有做和尚的江流兒!

便是西天路上,他也不是沒犯過殺戒的。木仙庵豬八戒當著他的面先是“不論好歹,一頓釘鈀,三五長嘴,連拱帶築,把兩顆臘梅、丹桂、老杏、楓楊俱揮倒在地”繼而“索性一頓鈀,將松柏檜竹一齊皆築倒,卻才請師父上馬,順大路一齊西行”,實際上我們知道那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雲叟等並沒有起過傷害唐僧的心思,不過是和他吟風弄月罷了,那杏花仙也不過是稍稍表達了一下愛慕之情,這就該死麼?唐僧一開始曾勸過豬八戒不要傷了他們,可聽了孫悟空的話“師父不可惜他,恐日後成了大怪,害人不淺也”——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呀。

唐僧便就默認了豬八戒的舉動,顯然他心裡是認同了孫悟空的見解的,所以天天講著不傷生的唐僧,也就不再去阻擋豬八戒。他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他而死。

這個殺生之罪,難道不應算他一份?

三、他破過酒戒。

出家人是不喝酒的。可唐僧卻並不放在心上。

唐僧會喝酒,而且決不止喝過一次,西遊記裡記得清清楚楚。

未出長安城,才不過是剛上路,唐太宗酒杯一端,他就一飲而盡了。

女兒國中,他更是親口對那嬌媚國主道“貧僧吃素,但是未曾戒酒”。這可是他自己說得吧,和尚可沒栽髒陷害。

也許你會說,他喝得是素酒,可素酒就不是酒了麼?

美女是女人,醜女便不是女人?紅薯是地瓜,西紅柿就不是番茄了麼?

根本就是自欺欺人罷了。

唐僧又何曾不明白這一點,在朱紫國,也是素酒,國王讓他時,他一樣推辭不飲,明確說道“酒是僧家第一戒”,可見,素酒也是酒的。

名雖有別,本質則一。

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他還和妖精吃過酒,而且是交歡酒。陷空山無底洞遇到老鼠精,書裡是這樣說的:那妖精露尖尖之玉指,捧晃晃之金盃,滿斟美酒,遞與唐僧,口裡叫道:“長老哥哥妙人,請一杯交歡酒兒。”唐僧是怎麼做的?“三藏羞答答的接了酒……沒奈何吃了”,而且這中間有一點事情不能不提一下,那就是這個時候孫悟空就在旁邊,“他知師父平日好吃葡萄做的素酒,教吃他一鍾”

不用細細分析這句話,也便知道,唐僧這廝是好飲酒的,而且是好喝葡萄酒——想來也是富貴口,活到今天也只喜張裕長城了!窮人喝不起的。

玉華州也是吃過國王宴的,喝沒喝沒有明確說,但卻是擺了酒的,想來如果有長城乾紅張張裕解百納什麼的,他也是會喝上三杯兩盞的。

四、他破過色戒,娶過媳婦。

酒是惹禍根苗,色是刮骨鋼刀。

唐僧既然敢喝酒,自然也多少有些色膽了。

不要以為西天取經團裡只有豬八戒成過家,其實唐僧也是娶過媳婦的,而且唐僧娶得還不是一般人,是國王。

對了,一點也不錯,是在女兒國。

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國王居然要委身下嫁,這樣的好事情誰也不會推辭呀,但唐僧要推辭,沒辦法,一則本身自己是和尚,二則眾徒弟都在眼前,不能不裝模作樣一番。

還好,孫悟空給出了個主意,於是唐僧便借坡下驢,應承了下來。

後面的事情就簡單了,結婚典禮很快就舉行,唐僧也便坐到了美女國王身邊,徒弟們吃上了酒席。

同志們,這可不是開玩笑的。國王成親,那可是認真的。

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無論唐僧有沒有過洞房花燭夜,從形式上他的的確確是成了親娶了妻的,可惜那時候沒有結婚證,要是放到今天,他是想賴也賴不掉的。

如果這個不能證明唐僧有色心,那麼還有例子。出了女兒國,唐僧就落到了蠍子精之手,在妖精洞裡,我們看看這個和尚是什麼表現呢:那怪又叫一聲“長老”,唐僧沒奈何,應他一聲道“娘子”。

聽到了沒?娘子!嘿嘿,不都是叫“女菩薩”的麼?

敢情徒弟們不在身邊就只有“娘子”沒有“女菩薩”了?

估計那時候唐僧已經把持不住了,沒辦法,是個男人都不好打熬,何況“僧是色中餓鬼”呢。孫悟空都看出來有些不對勁,所以才急忙現身,拉了師父一把。

陷空山無底洞,背了徒弟,那妖精明說是“交歡兒酒”,他也是喝了的,可見心裡不知道想什麼呢?

天竺國公主繡球招親,這和尚也是應承了下的。

如此種種,你能說唐僧沒有色心麼?

沒有才怪。只是機會太少,嘿嘿。

五、他說謊。

佛門無謊話,僧家不誑語。

唐僧做到了麼?

一點也沒有。

西天路上多妖精,唐僧就是一說謊精。

西行不久就到了觀音禪院,那老院主問唐僧“老爺自上邦來,可有甚麼寶貝,借與弟子一觀?”三藏道:“可憐!我那東土,無甚寶貝,就有時,路程遙遠,也不能帶得。”

擺明了是說謊,所以孫悟空道:“師父,我前日在包袱裡,曾見那領袈裟,不是件寶貝?”

這當然是寶貝,還有九環錫杖呢,也是寶貝。

可他就是說沒寶貝,這不是說謊麼?

女兒國國王要招親,他不樂意,不樂意便開路走人就行了,徒弟們妖精都能降得了治得服,還怕凡人?

可他偏不這麼做,非要等著國王來“逼親”,孫悟空定下了“假親脫網之計”,唐僧如何表現,“三藏聞言,如醉方醒,似夢初覺,樂以忘憂,稱謝不盡,道:深感賢徒高見”(可惜沒有定下洞房花燭後再走,估計唐僧後來也不會覺得是什麼高見,根本就是一低見)。

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然後就應了下來——對國王都敢說謊,還要再說對待別的人?

天竺國的事情剛才也提過了,他也是應承了公主招親的,也是對國王說謊吧。

還有麼?當然有,無論什麼人說謊多了就成了習慣,唐僧是人,自然也不例外。下面這個說謊的事證更卑鄙無恥。

降伏蠍子精之後,真假美猴王之前那個路上,唐僧遇到了強盜。天天找別人化緣,今天強盜找他化緣了,可他哪裡捨得出血,於是說自己是個窮和尚。

真窮麼?一點也不窮,前面我們說了有袈裟有錫杖,如果這個不算,強盜不喜歡,那至少還有皇帝給的個紫金缽盂——這可是真金——突然間想起捧著金飯碗要飯這話,原來還真就有這樣的事。呵呵。

沒有東西,強盜光火,於是“舉著棒,沒頭沒臉的打來”,注意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長老一生不會說謊,遇著這急難處,沒奈何,只得打個誑語道:二位大王,且莫動手,我有個小徒弟,在後面就到。他身上有幾兩銀子,把與你罷。”

自己都承認自己是在誑語,這還說什麼。

更讓人噁心的是,他在出賣徒弟!

而且他明知道“可憐!你只說你的棍子,還不知我徒弟的棍子哩!”孫悟空見了他們恐怕不會有好事情發生,卻還是這麼說,根本就是沒安好心麼?

等到孫悟空來了,“那長老得了性命,跳上馬,顧不得行者,操著鞭,一直跑回舊路”。

徒弟都不要了,只管著自己逃走,這是他奶奶的什麼高僧!

六、他假仁假義。七、他嫉妒賢能。八、他信念不堅。九、他阿諛奉承。十、自高自大。

……

例子自己在書中找,不在這裡一一羅列下去,這些想來就足夠了,通過這些事證,就足以讓我們看出唐僧的真實嘴臉——他根本就不是一好和尚!

其實這也不奇怪,要是好和尚,當年如來也不會將他貶下凡塵,做了十世和尚!根子裡他就壞了,還能成什麼好和尚?

西遊記之——唐僧是“聖僧”麼?不,他根本不是好和尚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留言評論,謝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