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釀啤酒和自釀啤酒經營是兩碼事

精釀啤酒和自釀啤酒經營是兩碼事

許多有志做啤酒屋的創業者,其實還分不清精釀啤酒和自釀啤酒。我是一名自釀啤酒行業的釀酒師,在學員中有不少從事自釀啤酒行當的創業者。在這裡,我覺得需要向還未踏入啤酒經營的人群簡略介紹一下兩種經營形態的差別。

通俗地解釋一下,精釀啤酒的概念要大於自釀啤酒。在中國經營精釀啤酒,可以是進口世界各地優秀的精釀啤酒品種,也可以是混搭經營或專注經營自釀啤酒。所以,下文提到的精釀與自釀,實際上是狹義的精釀(純進口)和自釀(純自釀)的區別。

為了節省閱讀時間,我先列一個表,能夠理解的可以不看後面的文章,有些部分不理解的可以參照後文深度閱讀一下。

精釀啤酒和自釀啤酒經營是兩碼事

所以,選擇哪種經營類型,一是由自己的興趣決定,二是由自己的資源情況決定,讓我們詳細看看兩者的差異。

(1)產品渠道:

進口精啤釀啤酒的經營,需要豐富進貨渠道,這決定了啤酒屋的產品吸引力。自釀啤酒的進貨渠道則是針對麥芽、酵母和啤酒花,更側重於業主對自釀啤酒技術的掌握程度。

(2)資金門檻:

進口精釀啤酒經營無論在店租、裝修、庫存、人工、宣傳上,都需要大資金。自釀精啤經營的彈性則比較大,裝修風格和選址上選擇比較寬,比如用美式裝修,很多成本可以省;而在原料上,囤積投入遠遠少於精啤的貨品庫存佔用。但進口精釀因為投入資金大,一旦經營理順,短期產出也不是自釀經營能比肩的。

(3)運營形態差異:進口精釀啤酒屋在經營中注重服務質量和酒品種類,這樣才能吸引堂食人流。而自釀啤酒經營偏向個性化,堂食比例較小,可以發展外賣。

精釀啤酒和自釀啤酒經營是兩碼事

接著,我針對大家比較不熟悉的自釀啤酒屋的經營做一些友情提示:

客觀衡量財力,在二三線城市,前期投入和第一季度週轉資金建議留出25-30萬(以80平方酒屋為例)。在選址、周邊客群上做慎重判斷。不要急於資金投入,先做好技術培訓準備。如,琥哥精釀啤酒培訓100升專業設備的精釀啤酒技術培訓在十天以內。在培訓期間除了學習精釀啤酒技術,抓緊時間討論、修正經營計劃,豐富自己的精釀啤酒知識儲備,進一步精算精釀啤酒設備和裝修等成本。

如果是小資金投入自釀啤酒經營,在選址上建議以成熟社區為方向,用產品打開口啤,儘早開發外賣服務。裝修則參考簡潔的美式風、工業風、田園風等。

上文中的自釀啤酒屋形態是以小投入小設備的艾爾自釀為例,數據信息源於琥哥精釀啤酒培訓,歡迎多多交流,發表不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