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那些将帅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中,当战乱出现的时候,无数的英雄儿女选择了站出来,不畏牺牲,为新中国付出自己的一生,目之所及自然而然看到毛主席诗词中的那些将帅。

黄公略,原名汉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17岁黄公略在新思想的传播下参加了护法战争中的湘军,在湘军中经历了一些成长后,24岁的黄公略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29岁黄公略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高级班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30岁同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平江起义,32岁黄公略率领红三军在赣西南的广大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在龙冈一役,面对国民党军优势兵力,黄公略沉着冷静,听从中央指挥,第十八师在中央苏区根据地被全歼,师长张辉瓒被红军俘虏,一举打出红军气势,为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奠定基础,至1930年底,赣西南基本被红军所控制并建立了相应的红色政权,红色区域辖区民众400余万。毛主席十分高兴,挥笔写下:

《蝶恋花•从汀州到长沙》

六月天兵征腐恶,

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赣水那边红一角,

偏师借重黄公略。

百万工农齐踊跃,

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国际悲歌歌一曲,

狂飙为我从天落。

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那些将帅

黄攻略


彭德怀,新中国的元帅,1935年中央红军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红军长征胜利后,蒋介石派5个骑兵团尾随而至。毛主席与彭德怀观察地形后,决定利用吴起镇一带的有利地形,在塬上深沟设伏,当国民党军骑兵团进入伏击圈后,彭德怀一声令下,手榴弹丢入敌人马群之中。国民党军马匹收到惊吓四处乱窜。红军各部奋勇当先,经过激战,击溃国民党军。缴获了大批物资。毛主席视察前线见彭德怀提枪勒马,镇定自若指挥部队冲杀,英姿豪发,诗兴大发,随即赋诗一首赠予彭德怀: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那些将帅


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无数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国民党军中就有一位由毛主席亲手挽诗的名将--海鸥将军戴安澜。1942年,日军为切断滇缅公路,于是派遣一部分兵力向缅甸大举进攻。英国政府为保障自身的利益,中国也需要滇缅公路来接收国际物资,于是组建十万远征军开赴缅甸作战,戴安澜将军任第二百师师长,远征军奋勇杀敌,然而由于英国的军队的作战不利加之背信弃义,远征军孤军奋战不敌日军,同年5月,开始撤回国内。戴安澜将军率领的200师遭受伏击,自己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不幸于5月26日殉国。根据戴安澜将军的遗愿,归葬祖国,于是手下将他的遗体轮流抬回国内。同年秋,蒋介石派遣代表李济深为戴安澜将军在广西举行追悼会。对这位抗日有功的将领深表哀悼,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特送挽诗:

外侮需人御,

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

勇夺虎罴威。

浴血冬瓜守,

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

壮志也无违。

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那些将帅

戴安澜


罗荣桓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时期任115师政委,在山东地区坚持抗战与发展,培训发展了一大批干部与党员,为东北的解放做好了铺垫。1946年,内战爆发,罗荣桓随林彪进军东北。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深刻意识到和平的不可能,在部队中强调丢掉幻想,准备长期作战,积极贯彻中共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战略方针,面对东北军后勤薄弱,粮草不足的情况,提出发动群众,创建东北根据地的建议。1947年根据第3纵队诉苦教育经验,控诉国民党反动派的种种恶行,增强了指战员的战斗意志,提高部队战斗力。根据战场需要将东北大量的人员进行宣传招募组建二线兵团,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将东北野战军由到东北时候11万余人发展到150万人,成为各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的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在军委关于先打锦州,而前指林彪先打长春的左右为难之际,罗荣桓对林彪进行劝服,坚决执行军委先打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决策,对夺取辽沈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1963年12月16日医治无效溘然长逝。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的毛泽东闻此噩耗悲痛不已,领头起立默哀,毛主席对战友的悼念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那些将帅

正是由于无数仁人志士的无私奉献,我们的国家才越发的强盛,最后借用毛主席的将革命进行到底勉励诸君:

古今多少苍茫事,前车历历未能忘。

鸿门宴上宽纵敌,乌江边头何仓惶!

秀全空坐失良机,天京终于烟灰场。

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顾尘界百创伤。


毛主席诗词中出现的那些将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