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那些將帥

在波瀾壯闊的歷史革命中,當戰亂出現的時候,無數的英雄兒女選擇了站出來,不畏犧牲,為新中國付出自己的一生,目之所及自然而然看到毛主席詩詞中的那些將帥。

黃公略,原名漢魂,字家杞,1898年1月24日生於湖南省湘鄉縣,17歲黃公略在新思想的傳播下參加了護法戰爭中的湘軍,在湘軍中經歷了一些成長後,24歲的黃公略考入湖南陸軍講武堂,29歲黃公略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高級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30歲同彭德懷、滕代遠等領導平江起義,32歲黃公略率領紅三軍在贛西南的廣大地區開展游擊戰爭。在龍岡一役,面對國民黨軍優勢兵力,黃公略沉著冷靜,聽從中央指揮,第十八師在中央蘇區根據地被全殲,師長張輝瓚被紅軍俘虜,一舉打出紅軍氣勢,為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奠定基礎,至1930年底,贛西南基本被紅軍所控制並建立了相應的紅色政權,紅色區域轄區民眾400餘萬。毛主席十分高興,揮筆寫下:

《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

六月天兵徵腐惡,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

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

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

狂飆為我從天落。

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那些將帥

黃攻略


彭德懷,新中國的元帥,1935年中央紅軍結束了長征,到達陝北保安的吳起鎮。紅軍長征勝利後,蔣介石派5個騎兵團尾隨而至。毛主席與彭德懷觀察地形後,決定利用吳起鎮一帶的有利地形,在塬上深溝設伏,當國民黨軍騎兵團進入伏擊圈後,彭德懷一聲令下,手榴彈丟入敵人馬群之中。國民黨軍馬匹收到驚嚇四處亂竄。紅軍各部奮勇當先,經過激戰,擊潰國民黨軍。繳獲了大批物資。毛主席視察前線見彭德懷提槍勒馬,鎮定自若指揮部隊衝殺,英姿豪發,詩興大發,隨即賦詩一首贈予彭德懷:

山高路遠坑深,

大軍縱橫馳奔。

誰敢橫刀立馬,

唯我彭大將軍。”


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那些將帥


在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無數先烈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國民黨軍中就有一位由毛主席親手輓詩的名將--海鷗將軍戴安瀾。1942年,日軍為切斷滇緬公路,於是派遣一部分兵力向緬甸大舉進攻。英國政府為保障自身的利益,中國也需要滇緬公路來接收國際物資,於是組建十萬遠征軍開赴緬甸作戰,戴安瀾將軍任第二百師師長,遠征軍奮勇殺敵,然而由於英國的軍隊的作戰不利加之背信棄義,遠征軍孤軍奮戰不敵日軍,同年5月,開始撤回國內。戴安瀾將軍率領的200師遭受伏擊,自己被流彈擊中,身負重傷,不幸於5月26日殉國。根據戴安瀾將軍的遺願,歸葬祖國,於是手下將他的遺體輪流抬回國內。同年秋,蔣介石派遣代表李濟深為戴安瀾將軍在廣西舉行追悼會。對這位抗日有功的將領深表哀悼,中央領導人毛澤東特送輓詩:

外侮需人御,

將軍賦采薇。

師稱機械化,

勇奪虎羆威。

浴血冬瓜守,

驅倭棠吉歸。

沙場竟殞命,

壯志也無違。

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那些將帥

戴安瀾


羅榮桓中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抗日戰爭時期任115師政委,在山東地區堅持抗戰與發展,培訓發展了一大批幹部與黨員,為東北的解放做好了鋪墊。1946年,內戰爆發,羅榮桓隨林彪進軍東北。在敵強我弱情況下,深刻意識到和平的不可能,在部隊中強調丟掉幻想,準備長期作戰,積極貫徹中共中央“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戰略方針,面對東北軍後勤薄弱,糧草不足的情況,提出發動群眾,創建東北根據地的建議。1947年根據第3縱隊訴苦教育經驗,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的種種惡行,增強了指戰員的戰鬥意志,提高部隊戰鬥力。根據戰場需要將東北大量的人員進行宣傳招募組建二線兵團,為主力部隊輸送了大量兵員。將東北野戰軍由到東北時候11萬餘人發展到150萬人,成為各大野戰軍中實力最強的野戰軍。在遼瀋戰役中,在軍委關於先打錦州,而前指林彪先打長春的左右為難之際,羅榮桓對林彪進行勸服,堅決執行軍委先打錦州把國民黨軍封閉在東北予以全殲的戰略決策,對奪取遼瀋戰役勝利起了決定性作用。1963年12月16日醫治無效溘然長逝。正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毛澤東聞此噩耗悲痛不已,領頭起立默哀,毛主席對戰友的悼念寫下了這首七言律詩:

記得當年草上飛,

紅軍隊裡每相違。

長征不是難堪日,

戰錦方為大問題。

斥鷃每聞欺大鳥,

昆雞長笑老鷹非。

君今不幸離人世,

國有疑難可問誰?

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那些將帥

正是由於無數仁人志士的無私奉獻,我們的國家才越發的強盛,最後借用毛主席的將革命進行到底勉勵諸君:

古今多少蒼茫事,前車歷歷未能忘。

鴻門宴上寬縱敵,烏江邊頭何倉惶!

秀全空坐失良機,天京終於菸灰場。

急世英雄行大劫,莫顧塵界百創傷。


毛主席詩詞中出現的那些將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