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就業好幸福”

沿著蜿蜒的山路,從城區出發一小時,穿過沙拉橋,如黛山色中,七星關區陰底鄉路朗村若隱若現。

因為山高坡陡,路朗村長期為窮所困。如何才能讓一方水土富裕一方百姓,該村一直在探索。不過,近年來,路朗村開始顯露特點:村民生產的豆乾等豆製品遠銷浙江、上海、西雙版納等地,成為大家餐桌上的美食,村民們也跟著受益。

來到村頭,遠遠就看到貴州沙拉豆製品有限公司的“招聘啟事”:招主管、技術員、作業員數名。

走進該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各司其職,煮漿、壓制、出包、包裝……一片忙碌景象。

村民劉琴飛麻利地將豆乾裝進包裝袋,不一會兒,她面前的一小堆豆乾就包裝完成,整齊地碼在桌旁。

劉琴飛是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去世,獨自撫養4個孩子,不能外出務工,家裡增收困難。豆製品廠開業後,劉琴飛成了直接受益者。“靠在地裡刨,一年苦到頭,(下轉3版) (上接1版)最多勉強餬口,在豆製品廠上班,一個月有2000多元的工資,日子比以前寬裕很多。”劉琴飛說,工作比種地輕鬆,收入還比種地多,又能照看孩子,她對自己的工作表示滿意。

像劉琴飛一樣在家門口務工的還有20多名村民,工資從2000元到5000元不等,對於這種“好事”,她們深感幸福。

村民吳學啟是加工廠的老闆,在外“闖蕩”十餘年,他深感打工不是長久之計,便回鄉創業,開辦薯片加工廠、百貨超市,自己當起了小老闆。去年,吳學啟把公司開到路朗村,希望帶動更多的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

“我是土生土長的路朗村人,看到村裡沒有能帶動大家增收脫貧的產業,我就萌發了回鄉辦廠的念頭。”把廠址選在路朗村,離不開吳學啟的鄉土情懷。吳學啟在畢節開超市時,發現市場對豆製品的需求很大,所以把目光投向製作豆製品銷售。“豆製品產業從原料到加工都能在本地完成,能帶動當地老百姓就業增收。”吳學啟說,豆製品廠還沒有步入正軌,但每天有20多名工人白班、晚班輪流生產。

“現在一天要用去2000多斤豆子,因為員工數量不足,大家都是加班加點幹,我自己也要參與其中。”吳學啟說,下一步,他要建成標準化生產車間,帶動更多老百姓就業。“廠裡招工都是優先貧困戶,等公司步入正軌,將帶動四五十人就業,幫助大家改變窘迫的現狀。”吳學啟說。

一直以來,路朗村由於沒有特色支柱產業,發展相對緩慢。現在,路朗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不斷興起,一幅鄉村振興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