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雙石智強:站在‘新基建’肩上,產業園區摘下“智慧”之果

從農耕文明到工業文明,從人的聚集到產業的聚集,人類一直在尋找著更好的聚落狀態,以促進產業效率和創新效能的提升。於是,大如城市、小如園區的空間設施應運而生。發展至今,矗立於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之上,以數字經濟為建設內容的智慧城市,已成為人們心嚮往之並正在前往的新聚落形態。數字經濟新引擎——“新基建”的到來,進一步為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增長提供了難得的良機。而以數字經濟為建設內容的智慧城市,自然成為了“新基建”的最大服務對象。伴隨著智慧城市的發展,智慧園區概念接踵而至。相較於智慧城市,智慧園區體量雖小,卻體系健全,這個活脫脫的智慧城市縮小版在“新基建”的助推下,又將有何“新”意?

對此,國雙副總裁石智強認為:“‘新基建’之於園區建設,不再是提供樓宇、廠房、道路、水電氣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它載著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而來,賦予園區真正‘智慧大腦’,使得入駐企業不再需要各自為營進行數字基礎建設,而是站在‘新基建’的肩膀上摘蘋果,加速實現降本增效與數據賦能

傳統園區

1984年我國設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始試行推廣產業園區的建設模式,多年來獲得了快速發展。目前,全國產業園區數量已經超過了2500處,成為各地政府承載聚集式發展產業的重要載體。

園區承載的功能日益多元化,而傳統建設的弊端卻日漸凸顯。“傳統園區建設側重建設本身和管理,忽略了信息基礎設施構建與園區整體的有機協調,‘數據孤島‘叢生, ’數據煙囪‘林立,導致公共數據難以互通,公共資源無法共享,垂直的應用系統無法聯動互動與全面展示,這些沉重的桎梏限制了園區的發展步伐,企業奮力追求的降本增效,於傳統園區而言,更是力不從心。“石智強說道。

以“空置率”為例,即便是經濟發達、產業成熟的長三角,園區空置率也超過10%。當一個企業搬離園區,空置期通常長達3~6個月,造成的損失可想而知。為什麼“空置率” 高這個頑疾久久難以治癒?原來,在招商部門負責招租、物業部門負責業務費、財務部門負責租金收取的“煙囪”式運營模式中,招商部門只有在合同結束之時才知道該企業要搬離,繼而開始準備下一輪招租,而這又是一個建築閒置、設備折舊的時間週期。然而,物業部門可能通過水電費、物業費繳納數據,早就知道該企業將發生變動。

試想,如果招商部門或者財務部門提前得知了這個消息,情況將有何不同?招商部門或者財務部門等可提前瞭解到企業搬離的具體原因,雙方大可協商出兩全其美的解決方案,既防止了客戶流失,又規避了經濟損失。再比如顧客對餐廳評價如何?班車安排是否合理?哪些設施常遭投訴?是金融配套不足,還是服務配套不好?這些問題無法及時反饋到相應部門,園區也就無法通過這些信息與數據來調整經營,降低空置率和增加客戶粘性。

因此,傳統園區長期面臨著管理難度大、管理成本高、服務體驗差、綜合安防弱、運營效率低、業務創新難等諸多痛點。不破不立,不論是傳統園區,還是規劃和建設中的新園區,以數據反哺高效運營、賦能業務協同與決策支持,打造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成為迫切需求。

國雙大數據+AI,打造園區“智慧大腦”

國雙以大數據起家,憑藉自身大數據平臺獨有的分佈式數據架構和多維度關聯性分析技術與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AI技術,結合產業及行業領域專家知識形成的產業人工智能,煉就了驅動政企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核心競爭力。在智慧園區建設中,國雙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能力已經賦能於宿州市高新雙創智能谷智慧園區、上海、南京等地的高科技園區,也即將落地於北京、西安等地的高科技園區。智慧園區方興未艾,國雙大數據+AI“雙驅動”為園區打造“智慧大腦”。

·大數據平臺打破數據桎梏

談到大數據,“數據孤島”、“數據煙囪”問題就如鯁在喉。數據來源眾多、數量巨大、形式各異、標準缺失、缺乏公共平臺和共享渠道、數據安全等多重因素,讓數據價值沉寂於一個個孤立系統中,數據賦能舉步維艱。

國雙基於大數據、人工智能、可視化等新技術構建開放、靈活、可擴展的新一代數據倉庫,有效打破數據系統界限,解決數據孤島問題。通過國雙大數據平臺的數據治理能力,能幫助園區搭建統一規範的數據標準,對數據進行全生命週期及數據質量監控,有效解決數據質量問題,通過平臺的指標分類管理能力,為園區建立一個統一標準的完善指標體系。

國雙新一代數據倉庫能力持續得到行業驗證與權威資質認證的肯定和認可。在2018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七批大數據產品能力評測中,國雙並行數據倉庫系統 (Gridsum ZETA PDW) 是唯一一個通過分佈式分析型數據庫性能評測的產品。最終國雙以5款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產品通過7個能力評測,創下當時的歷屆之最。

統一的大數據平臺讓園區多方資源聯動起來,充分發揮數據資源整合的優質效應,真正實現降本增效與科學決策。

·AI讓園區更“聰明”

在園區運營中,能源管理及室內環境的健康舒適是智慧園區的兩項重要指標。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建築供冷供熱系統進行優化控制,不僅可以有效提高系統運行效率,減少系統用能成本,而且還可以有效提升園區內部各建築區域的環境空氣質量和環境舒適度。

國雙所研究的“產業人工智能”是混合式的人工智能技術,除了具有深度學習以及感知能力外,同時結合數據科學家、行業專家的能力,藉助知識圖譜、自然語言理解能力,將行業領域的專業性信息、專業性能力代碼化,並通過利用計算機處理海量歷史數據來發現其中的規律,提供智慧。

在智慧園區能效優化中,我們將工程師的管理經驗和相關數據注入到機器中,通過機器去理解、分析、學習、控制能源系統;利用能源系統或設備的固有數據和運行原理,建立數學模型進而生成現實設備或系統的運行模型,使現實中的設備可以自動感知外界的環境數據,並通過自動計算得出運行趨勢結果,精準控制各類能源系統,並對運行數據進行積累、學習、深度挖掘,實現能源系統的自感知、自學習、自適應、自調整的功能。最終,通過AI算法和深度學習,實現園區內的能源系統智能化管理,達到為園區節能節耗、提高設備的運行效率和壽命的目的,並通過數據分析技術為園區運營提供可視化的輔助指導。

新基建

帶給智慧園區無限想象

“新基建”所涉及的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智慧園區建設的核心組成部分,為園區資源優化配置、信息方式變革、管理創新、降本增效等方面提供引擎作用。毋庸置疑,“新基建”必將在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推動智慧園區建設與產業轉型升級的新王牌。

以5G網絡為例,在“新基建”東風下,5G網絡逐漸部署完善,結合物聯網、AI、雲計算等技術實現萬物互聯,進一步突破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連接的空間限制,實現高效協同。

5G+AI、雲計算等技術,完成“人-車-路”的協同,實現園區內自動駕駛的智慧交通;轉變安防模式,從被動監控、事後查詢到事前智能預警、事中及時告警、事後高效追溯的智能安防;

5G+智慧管網,實時高清視頻回傳管廊情況,遠程控制機器人,實現無人巡檢;

5G+VR/AR,在接待大廳和智能會議室等不同場合,提供接近電影級別的全息實時交互體驗;

5G+倉儲,實現基於無線數傳的倉儲設備控制,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時,減少人身威脅;

5G+政務系統,實現高效的行政審批;

5G+環保,實現智慧水系與生態的建設和保護。

還有大數據可視化指揮中心、智能會議室、智能訪客系統、便捷全面的客戶端應用……“新基建”為新時期園區建設及提檔升級帶來了無限想象,這個“聰明”的生態系統,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

“新基建”必將惠及各行各業,作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發力領域的早期進入者和長期深耕者,國雙必然是“新基建”發展中的重要參與企業。

“國雙所提供的數據智能能力如同汽車馬達,加上完整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共同組成一輛剛勁十足的汽車,助力智慧園區、智慧城市建設跑出加速度。“石智強表示。未來,國雙將繼續以多年來積累的技術能力、行業經驗與專家型人才等寶貴財富,推動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