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

題目:端正學習態度,是教育的第一要務

學生不愛學習,自暴自棄,消沉被動,老師苦惱無能,無法施教,想哭,非常痛苦。

孔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孟子曰: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

所以說學生不能端正學習態度,老師就無法施教,端正學習態度是教育的第一要務。這個問題不解決,教育工作就如同雕朽木和汙糞牆一樣毫無意義。

如果僅個別學生這樣,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但是在普及高中的情況下,對於一些基礎薄弱的學校來說,是一個普遍現象,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這個重要而深刻的問題,其意義表現在三個方面:

其一、教育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是不能違背的,否則就是教育的失敗。高中階段教育的規律是什麼呢?高中生的身體正處在發展的青春期,心理熱血澎湃,遐思萬種,正處於人生的花季。生理的發育最需要心理的健康發展。重視思想教育,就抓住了關鍵。在這個方面學校拿出措施,痛下功夫,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是實現教育的成功的第一步。

其二、教育是改造社會的手段。孟子說,癢序之教,王者之道。“人與禽獸何?”孟子認為教育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重要手段。培養人、教育人,提高國民的綜合素質,不僅僅是人們謀生的手段,更重要的是強國之本。 現在的中國,需要的人才,是懂禮貌、明是非、講仁義的理性公民,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適應時代要求的“新民”。高中學生,是人生中的重要階段,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終日無所事事,消除低落,這對整個社會來說是莫大的損失。社會風氣會因之而轉變,不利於精神文明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現。

其三,教育還是政治的一部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學政不分。古代把教育和教師稱為學政。特別是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民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政治的國度。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奉獻國家與社會,使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國家的政治目標相一致。不關心國家的發展,不識大體,不把自己與國家民族的利益聯繫在一起,歷史就不會記著他,這不是歷史文化的主流。古往今來的仁人志士,無一不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之士。民族傳承的主線是什麼?就是教育學習這種精神。歷朝歷代的教育主線就是向這些仁人志士學習。今天我們的教育也不例外,高中教育成敗的是非標準也是這樣。高中生學習態度不端正, 沒有高昂的精神狀態, 終日無所事事,如果全國青年大部分都這樣,國家政治必然不堪。國家還怎麼發展?靠誰發展?

端正學習態度,實質上是就是要改造學生的內心世界,解決學生的精神問題,培養學生的浩然之氣 ,這是教育的核心。通過內在的心理健康的發展,促進知識的增長和身體的成長,實現德智體全面發展。孟子認為,改造人的內心世界方可成為人才,“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方能增益其所不能。於是,就如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我提出如下建議:

一、首先要“嚴”字當頭,關鍵是對學生嚴。慈父無孝子,嚴師出高徒。怎麼嚴?治學無他,唯在恆心。所謂的養成教育的就來源於此。總的原則是從身心兩方面入手下功夫,以改造人的內心為目標,實現化朽木為神奇。禮儀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具體來說,就是要針對學生進行流程設計,要求每節課、每一天、每一個學生都有科學的流程設計。整個流程是禮儀的教育,要求學生謙虛、明理、自信。最基本的倫理是對老師的尊敬。細節是上課嚴肅起立,顯示精神風貌,見面師生有禮貌,這個禮儀的細節是嚴肅認真。我國古代長期重禮的原因,不是愚民,而是文明,對於國民教化有神奇的效果。

二、把學生自律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目標。具體措施是動員學生賦予熱情,把青年人的那種熱情都表現出來,把消極去掉。學習和成長固然艱難,但熱情滿滿至關重要。方法很多,既有社會對特殊群體的做法,也有社會對一般群體的成功教育經驗;既有當代世界通用的教育措施,也有歷史經驗的參考。總之,要竭盡所能並有所創新。

三、德智體不可偏廢,體育要強化,具體是學生人人有體育發展目標,天天鍛鍊身體,讓學生沒空玩,變得勤奮。“一生之計在於勤”,總之,通過體育帶動德育,進而帶動智育。

堅持把立德樹人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