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今天,很多人會關注2003年以來第一次7月的高考;

今天,很多人都會忘記,83年前的七七事變。

1987年的7月,上海高考作文題——有感於50年前的今天,有很多考生寫偏了題。他們忘了1937年的7月7日,盧溝橋的烽煙將孱弱的中國一步一步推向深淵,和平已至絕望時期,再無和平,犧牲已到最後關頭,只剩犧牲。

如今,當高考重回7月,7月7日這一天,不要只記得高考,也要記得:

那一天,中國退無可退,唯有抱定犧牲一切的決心,抗戰到底;

那一天,無數中國軍人深知,我生則國死,我死,國生;

那一天,多少中華男兒,穿上戎裝,告別爹孃,從此一去不回!

守不住盧溝橋的郭運生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1937年,高小畢業18歲的郭運生聽多了學校里老師講的抗戰,九一八事變、長城抗戰早就在他心裡埋下了從軍抗日的種子——保家衛國,匹夫有責!

春節一過,他便告別家人往北京去投奔同在南苑29軍當兵的叔叔郭吉昌,3月,郭吉昌把他交給37師110旅219團三營連長鬍宗祥,便註定盧溝橋的槍聲將在他面前響起。

7月,時局越來越緊張,29軍的弟兄們提前把大刀磨鋒利了,只要鬼子敢來,29軍的大刀也不是吃素的。7日,那是訓練都沒完的郭運生見證歷史的時刻,他所在的連隊駐守盧溝橋,握著一把漢陽造,面對鬼子兵的挑釁,中國軍隊忍無可忍!哪怕開戰前郭運生還有些緊張,可真的打起來,哪還顧得上害怕——“一想,你不要他的命,他就要你的命,你就不怕了”。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這一仗,郭運生打得憋屈,哪怕有工事和城牆,中國軍人的數量也不少,可是沒有重武器的219團面對日軍的進攻打得異常艱難:“日本鬼子射擊準確,技術也高”,盧溝橋很快便守不住了,退守宛平城的郭運生們也沒能堅守到月底,不得不退出宛平!退出北京!退到湖北!

後來29軍分成了幾個軍,他跟著37師轉到77軍,棗宜會戰中,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犧牲在南瓜店時,他們在鍾祥夜襲日軍,將日軍一箇中隊長的頭砍掉帶回,卻換不回張將軍,只能稍稍緩解心中的悲憤。在郭運生接下來的八年人生裡,輾轉於鍾祥、南漳、遠安、當陽、鎮荊,宜城等地。

就這樣在湖北一帶打了八年,直到1945年,終於迎來了抗戰的勝利,上級命令郭運生所在部隊到孝感及雲夢接收日軍武器。直到那一天,橫在郭運生胸口8年多的那一口惡氣才終於呼出來了。

2020年1月,當我們上門拜訪老人時,講起盧溝橋那一段屈辱的經歷,郭運生老人依然難掩心中的悲憤。而他,是我們現在倖存的唯一的親歷盧溝橋的老兵了。

請記住,他是第29軍37師110旅219團士兵郭運生。

1937年7月7日,他和他3營9連的弟兄們守住了盧溝橋。

聽見盧溝橋槍聲的沈甸之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1935年初,15歲的沈甸之離開家鄉河南,走到張家口參加了第二十九軍,在三個月新兵訓練結束後,他被補入第三十七師二一七團三營十二連四班,成為一名小兵。

那時的二十九軍是一支富有抗日傳統的軍隊,很多士兵都參加過1933年的長城抗戰,沈甸之當兵之初的幾位班長就常常給他們那些新兵蛋子講參加喜峰口抗戰故事,那些揮舞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故事,讓年少的沈甸之受到極大鼓舞。

1937年初,沈甸之轉入29軍學兵隊,不再駐防盧溝橋,直到7月8日早晨才知道抗戰全面爆發的消息。這天早晨,29軍學兵第二中隊由區隊長劉志遠帶領出操,跑步到圓明園附近時,他們聽到了從盧溝橋方向傳來的隆隆炮聲和隱隱約約的機槍聲。像是日本人在進行野外實戰演習,但又覺得和過去的多次演習不同,過去都是在長辛店以西丘陵地帶,而這次炮聲偏東,正好是盧溝橋的方向。待他們返回營地之後,中隊長王沛霖中校宣佈日軍已在昨天夜裡向我盧溝橋駐軍發動進攻,命令他們立即擦拭武器,隨時準備出發。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抗戰的一天終於到了!沈甸之和他的同學們都摩拳擦掌準備和日本人血戰到底。當天下午兩點多,中隊長告訴他們,盧溝橋駐軍在7日夜裡和8日上午,僅憑著石橋的欄牆、沙袋和宛平城牆進行頑強抵抗,擊退了敵軍的多次進攻。直至下午,戰鬥仍在進行,請大家隨時做好立即出發投入戰鬥的準備。下午6時,沈甸之所在學兵中隊全副武裝,乘坐四輛大卡車,從西苑第四營房出發到了位於八寶山北面的田村,作為何基灃將軍前線指揮部的警衛連。同時設在田村的還有我軍的後方綁紮所,大部分重傷員都從前線送到田村經初步護理、綁紮後再轉送城內的醫院,於是護送傷員的任務也由他們學兵中隊擔任了。

在這裡,他們每日每夜,都可以聽到從前方傳來的隆隆炮聲和密集的槍聲。有時也可以從傷員的口中聽到一些零零碎碎的戰鬥情況,但卻聽不到勝利的消息。雖然每天也能搶到一張報紙看看,可是上面大都是關於日軍源源不斷地沿北寧鐵路向北平增兵和我方政府代表同日方代表無休止地進行“談判”的消息。直到不得不在7月29日夜間來了一個全線大撤退,使平、津兩市從此淪落到日本侵略軍的鐵蹄之下的。

1938年,在部隊裡共產黨人的幫助下,沈甸之投奔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1944年隨皮定均的豫西抗日先遣隊進入豫西,直到抗戰勝利。

遺憾的是,2016年11月9日,這個親歷盧溝橋戰事的老兵沒能等到我們約定的百歲生日,沒能收到我們準備為他送上老兵萬歲的大禮包,便離開了我們。

想去盧溝橋的呂伯熊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1937年年初,十九歲的呂伯熊經人介紹,到寧波鎮海要塞第三炮隊當一等兵,浙江局勢雖不嚴峻,但東北淪陷對他們來說也是一塊癒合不了的傷疤。半年後因表現出色,部隊派他進入設在南京湯山的炮兵學校軍士連學習,剛學了沒多久,盧溝橋的槍聲便打響了,還在學習的呂伯熊心急如焚,想趕到北京一起抗戰,可是還沒有完成學業的他根本沒機會迴歸戰場。

幾個月後,他終於畢業了,但北京、上海相繼淪陷,他被分配到南京外圍的烏龍山炮臺據守長江,拱衛南京。南京保衛戰打響後,有一天,他們發現長江江面上有兩隻日軍艦艇侵犯,臺長下令對敵艦進行了猛烈的攻擊,迫其退卻,但隨即發現隱約有十幾艘敵艦進犯,日軍的炮火接踵而至,炮臺守不住了,臺長下令火炮的炮栓全部拆除後撤退過長江,退至武昌。

炮臺沒有了,呂伯熊被分配至剛成立的軍政部直屬炮二十四團第二營五連任中士,學習使用蘇聯的76.2毫米加農炮,三個月後他們就投入河南許昌、開封等地的戰鬥,只是中國炮兵火力薄弱,架不住日軍的攻勢,只能邊打邊撤,邊撤邊打,從河南到陝西,從陝西又到湖北,就這麼一路打到抗戰勝利。

2018年8月17日,居住在女兒家,清貧度日的呂伯熊爺爺歸隊,沒能早日從炮兵學校畢業投入戰場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我們會記得,83年前的1937

那一天,戰爭發生在國境線以內數百公里,是所有中國軍人之恥!

那一天,讓無數中國軍人悲憤莫名,立下不殺盡敵寇誓不還的諾言;

那一天,我們地不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擔當起守土抗戰的責任;

那一天,是我們曾經知道的楊雲峰,我們曾經認識的李鴻斌、沈甸之、吳江平、馬步先、孫敬生都經歷過的盧溝橋上的七月;

那一天,盧溝橋的血淚,如今只剩下一個叫郭運生的老兵還能講給我們聽!


那年七七,他們在盧溝橋寫下了氣壯山河的人生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