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生活,也始終沒有勇氣去回答這個問題

每一篇文章

見證故事的開頭我們一起說晚安

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生活,也始終沒有勇氣去回答這個問題

書名:蔡崇達 - 《皮囊》

章節: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南唐〕李煜

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生活,也始終沒有勇氣去回答這個問題

文章摘錄

離開北京的前一晚,有點冷,晚上九點過後,到處就是安靜的路了。把老媽安頓在五道口的旅店,打車穿過了大半個北京去南城李大人家,一路,車上是呼呼的風聲。

這樣敘述,感覺有點蕭索,不過,確實是我當時的感覺。我也說不清,為什麼有那樣的感覺,也說不清為什麼很想在離開前去看看李大人和他的孩子七七。

很奇妙的因緣,李大人的父親是在三十多歲才有了這個後來讓他驕傲的兒子,而李大人也是在差不多年紀的時候才有了七七。給我說這些的時候,李大人抱著七七,七七那可愛的小身軀靠在李大人的肩上,李大人則不斷親吻這個小生靈,那種父愛和溫情讓我內心裡溫溫的感動。

在去年我父親去世的時候,李大人告訴我,他相信父親的血就流淌在自己身上。我也相信。

總是很奇妙的因緣,人與人關係的建立,顯得那麼充滿偶然又似乎必然——我們的朋友參與我的生活,改變了甚至塑造了我們的生活。有沒有認識李大人,我的人生邏輯肯定很不一樣。

李大人是個直接而且狂熱的人,他對新聞以及對人有一種很苛刻的堅持。他常常很直接地突破你說話的邏輯,不讓你有試圖掩飾的機會,指明你所逃避或者不敢面對,不明白的。

每次和他聊天,我時常都有種受傷感——有試圖掩飾的挫敗,也有的是,其實自己也不理解自己的狀態,然後就被李大人這般一針見血地指出並且批評了——我知道李大人內心的善良和本意,然而我總是難以遏制的挫敗感。

那個晚上也是,我現在想在這裡重新敘述已經過去一個多月後那個夜晚,是因為,我覺得這是個對我一輩子影響深遠的夜晚.

那一晚的李大人依舊先問我:怎麼樣?最近過得怎麼樣?講一講吧。

然後我開始講,講父親去世過後我在老家的這半年,講我為什麼堅持要從北京辭職回去陪老媽,講我在老家那個小鎮,騎著摩托車沒有目的、也沒有刻意的四處亂逛,講我的無所事事,講我提不起工作的興趣,以及講我對這種狀態的恐懼。

李大人習慣在說話前笑一笑,然後他開始說——其實那都是藉口,你父親的死其實不是造成你現在的狀態根本原因,你只是用這個事情來掩飾或者逃避自己不想回答的問題。

我當時很真誠的相信,從8年前父親的中風開始,我就開始了圍繞於父親的病和這個家庭負擔的人生和工作規劃,我覺得,我前段時間的狀態很容易理解——失去了此前8年來工作和生活的中心,我的迷惘理所當然。在這個邏輯下,我會著急能否成名,著急能否趕快寫本暢銷書都有理由——因為我要為扛這個偏癱的家庭。

當李大人這麼說時,我很不能接受,我非常生氣,不過他接下去的一句話讓我懂了他的意思:你根本還不知道怎麼生活,也始終沒勇氣回答這個問題。

他沒有說下去,我或許明白了,他想說的是,我在不知道怎麼生活的情況下,我會採用的是一種現成的、狹隘的、充滿功利而且市儈的邏輯——怎麼能儘快掙錢以及怎麼能儘量成名,用的好聽的詞彙就是所謂“夢想”和“責任”。

此刻我再重新敘述的時候,我已經理解李大人的用心。我很珍惜他的話。

我,或許許多人,都在不知道如何生活的情況下,往往採用最容易掩飾或者最常用的藉口——理想或者責任。

回福建的這幾天,我自己在想,8年前的我,年紀剛好到了要思考、確定自己如何生活,確立一生的生存目標的時候,卻因為家庭意外的病痛,就藉此逃避回答了。

我瘋狂工作、不讓自己有空餘時間,除了真實的生存壓力,還有在於,我根本不敢讓自己有空餘的時間,因為時間一空下來,我就要回答怎麼去填充時間,怎麼去面對生活,去回答這個問題——我要怎麼生活,我真正喜歡的什麼,我真正享受什麼?

我根本不敢去判斷自己的人生,也把握不住自己的人生。我逃避了,我躲在對所謂家庭的責任後,躲在所謂對新聞的追求和夢想中。於是,任何一點生活的壓力或者工作的變動都讓我脆弱,把生活的節奏寄託在工作上,所以任何一點波動會讓我不安讓我恐慌。

那天晚上,李大人對我說的最後一句話是,好好想想怎麼生活,怎麼去享受生活,我知道他的意思,他或許想說,生活從來不是那麼簡單的夢想以及磨難,不司簡單的所謂理想還有陰謀,生活不是那麼簡單的概念,真實的生活要過成什麼樣要我們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或許,生活就是套這樣的問卷,你沒有回答,它會一直追問下去,而且你不回答這個問題,你永遠看不到下一個問題。

離開李大人家裡的時候,已經快11點了,我心裡感覺那段時間以來從所未有輕鬆和舒服。在此前的那段時間,我不願意和許多關心我的朋友聯繫,不願意開口說話,或許也在於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自己,如何和自己相處,更不知道要如何和朋友相處了。

那天晚上我著急著要和掛掉他許多次電話的好友成鋼聯繫——他在我老家當電臺副臺長,是個和我探討人生和新聞理想會激動到手發抖的工作狂,或者說理想狂。在我父親剛去世的時,他常常打電話給我鼓氣。

人生的安排有時候確實就像拙劣的肥皂劇,第二天一早接到好朋友弈法的電話,說成鋼走了。30多歲的他死於心臟病突發——對一個理想狂來說,最合適的離開理由。

原諒我成鋼,我的兄長我的老師我的摯友,在趕赴你的告別儀式時我一路上都在責怪你,你其實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為此,你付出的代價是,留下孤單的妻女還有為了你無限遺憾的這群朋友。我真想好好和你聊聊,關於我們要怎麼享受生活,而不是如何讓虛妄的夢想膨脹自己。我真的太想和你談談,什麼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和最珍貴的。

原諒我父親,從你生病開始我就一直忙於在外面兼職賺錢,以為這樣就能讓你幸福,但當我看到我給你的唯一一張照片,被你摸到照片都發白的時候,我知道我恰恰剝奪了我所能給你的、最好的東西。

以這篇散亂的文字給我父親,給我的摯友王成鋼。

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生活,也始終沒有勇氣去回答這個問題

生活是一個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我們到底要怎麼樣的生活,究竟想怎麼過,怎麼才算是享受

白天,你帶著各色各樣的皮囊去面對萬物,無論喜惡。夜深人靜時,你獨自一人,脫下一具具皮囊,直面你的是裸露的真實的心。所以,每到夜裡,是你最放鬆也是最害怕的時候。

放鬆是因為疲倦了一天,你終於可以卸下包袱,輕鬆一些。但轉身,卻是你不得不面對的內心。手足無措的你,帶著假象的面具去逃避,儘可能地掩飾,想盡辦法地想要逃離。而空無一人時,你已然無處可逃。接踵而來的,便是無限的惶恐,像無盡的黑洞。

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或多或少都藉著我們自身擬造的皮囊來撐起我散落了一地的生活。這具皮囊揹負著責任,也成了我們逃避現實的保護傘。而這具虛構的皮囊的背後,我們慣用的便是理想或責任。

既然從頭至尾都是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那是否可以學著慢慢卸下我們自知的假面面具,解剖一下被我們堵塞的內心,平和地面對這個世界,也學著與自己和解。

你根本不知道怎麼去生活,也始終沒有勇氣去回答這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