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受涝后要怎么管理?出现早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棉花是一种耐涝性比较强的作物,在受涝2-3天,排水后植株完好,受涝十几天后,它的叶片脱落,主根烂掉一般,只要生长点未死,排水后及时管理,约20天后植株可恢复生长。那么棉花在受涝后该怎么管理呢?但是在棉花种植过程中难免不会出现一些问题而一些到棉花正常生长,其中早枯就是常见的一种。那么该怎么预防棉花早枯呢?

棉花受涝后要怎么管理?出现早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棉花涝害后的管理措施

1、排水扶苗

虽然苗然棉田在积水后,植株依然能继续生长,但是如果受涝的时间过长,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植株的根系活动,极易造成大量的叶片和蕾铃脱落,这种情况下要及时排除积水,尽量减少田间积水时间,以免涝害加重。另外棉花在经过水淹和风吹后,它的根系难免会受到损失,往往造成棉花倒伏,所以在排水后及时扶正、培植,同时将枝叶的泥土及时清洗掉,恢复正常的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

2、中耕培土

棉田在经受涝害后,会造成土壤板结,通气不良,造成水、气、热严重失调,所以在排水后要及早进行中耕,破除土壤板结状况,同时在中耕时结合培土,以提高植株根际地温和防止倒伏。

棉花受涝后要怎么管理?出现早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3、增施肥料

棉田在受涝后,土壤内的养分被大量冲刷走,外加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弱,所以需要及时追肥,恢复棉花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且有利于棉桃增结。在棉花恢复生长前,施肥以喷施叶面肥为主,待植株恢复生长后,可以在距植株10-13厘米处开沟施肥,一般每亩施入碳铵10-15公斤或尿素5-7.5公斤。

4、防治病虫害

棉田在恢复生长后,枝叶幼嫩,前期蚜虫比较多,后期又会受到棉铃虫、棉小造桥虫等为害,所以对于病虫害要早、要狠,做到每叶必保,最大可能的提高单株产量。另外因为涝害的影响,田间湿度大,极易引起烂铃,所以要注意防治,同时遭受涝灾的棉花要适当推迟打顶时间5-10天,秋季遇干旱时,可以适时进行人工催熟。

棉花受涝后要怎么管理?出现早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棉花早枯的预防措施

1、选择抗涝抗病品种

在种植棉花时,建议选择抗涝和抗病的优良品种,这是防治棉花早枯的基础,品种选择要因地制宜,早茬移栽应该选择生育期较差的品种,使得棉铃高峰期避开暴雨季节。而小麦和油菜茬移栽应该选择早熟型号的品种,以免晚熟而影响到产量。

2、通沟排水

根据全国早枯现象发生的情况来看,哪里的排水工作做得好,哪里的早枯现象发生就轻,尤其是一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的地块,要通过培土挖沟,做好雨后的排水工作,减轻早枯危害,有效的提高产量和品质。

棉花受涝后要怎么管理?出现早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3、推迟根系衰老

棉花的根系旺盛期在现蕾期至初花期,在结铃后根系发生会逐渐减弱,所以在棉花花期后的田间管理主要以养根护根为主,推迟根系衰老,防止早枯发生。在花期后不宜深中耕,施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追肥时也不宜离根过近,以免浓肥伤根,宜深施沟中为宜。在棉花进入成铃盛期时,每亩可以施入盖顶肥5-7.5过近,能减轻根系负担,每隔一周喷施叶面肥,能为植株弥补根系吸收不足。

4、补救方法

早枯发生后要根据发生程度和原因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补救,首先是要及时排水处理,降低渍害带来的影响。对于渍害发生较轻的,及时晾晒,拔除死株,增加田间通透性,通过田间管理尽快使得未死亡的植株尽快恢复,对于肥害造成的萎焉现象要及时较少,降低肥料浓度,促使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