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審計報告警示地方債問題:部分地區專項債資金閒置

截至8月12日,已有二十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以下簡稱省份)審計廳公佈了《關於2019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作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審計的重要內容,地方債管理列入多份審計報告之中。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各地審計報告均認為,地方債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審計也發現一些問題,相對集中的為,部分地區債務風險較高、漏報隱性債務等。江蘇省還特別提示了非標融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專項債發行規模快速擴張,對專項債的審計也納入審計報告中。“這兩年對財政收支進行審計時都會對專項債進行專項審計。”中部省份某地市審計局人士稱。

多個省份的審計報告顯示,專項債使用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閒置以及投向不合理、償還存量債務等方面。

部分地區虛假化債

山東審計廳稱,組織對全省2019年度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情況進行了審計,抽查了970個部門單位、1455個項目。從審計情況看,各地積極採取措施加強管理,妥善化解存量債務。截至2019年底,全省政府債務餘額為13126億元、政府債務率為77%,嚴格控制在核定的政府債務限額之內。

不過山東審計廳提醒,有的市縣綜合債務率仍較高,短期償債壓力較大,審計報告還詳細披露了債務率較高的41個地區,如德州市、青島高新區等。湖南審計廳也指出,一些地方落實債務管理要求還不夠到位,部分市縣債務率較高,風險隱患仍然存在,有的處於風險預警範圍。

據記者瞭解,債務率的計算方式為債務餘額除以綜合財力,一般以100%作為分界線。如債務餘額超過綜合財力,則意味著債務風險較高。

吉林省審計廳指出,有關地方政府積極化解存量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隱患。比如部分縣財政收支缺口不斷增大、新增超支掛賬增長較快,政府債務進入償還高峰、地方政府償債壓力較大,財政運行存在困難。

隱性債務審計也是重要內容。2018年,相關部門對隱性債務開展統計,要求地方政府如實上報隱性債務。但審計報告顯示,隱性債務漏報的情況依然存在。

浙江審計廳指出,2個縣有77.59億元債務未納入政府隱性債務管理。如平湖市為建設12個政府公益性項目舉借的43.74億元債務未納入政府隱性債務管理。此外,5個縣將融資平臺公司承擔的政府隱性債務225.41億元轉列為經營性債務依據不足。

記者瞭解到,隱性債務轉化為企業債務需滿足項目具備穩定的現金流等條件。如果條件不具備可能涉及虛假化債。財政部長劉昆8月8日在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今年以來預算執行情況的報告》表示,要綜合採取各類措施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嚴禁搞虛假化債,絕不為解決短期問題而留下後遺症。落實好政府舉債問責機制,嚴格按規定堅決查處、處理到人,形成有效震懾。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審計報告中還表示,部分政府平臺公司通過非標業務進行融資存在一定風險。這也是各省份唯一一個提示非標債務風險的省份。非標主要指信託、租賃、定融等融資方式,其特點是期限短、利率高。

“信託融資並不存在資產負債的風險,而是流動性的風險。”浙江地區某開發區負責人對記者坦言,“如果宏觀經濟下行,房地產市場不振,土地變現困難或者價值降低,那麼就有可能面臨風險。”

今年來,江蘇泰州、鹽城、常州要求縣級市(區)下屬企業融資成本不得超過8%,並制定成本8%以上融資清退工作方案。成本8%以上融資主要是信託、租賃等非標融資。當前由於貨幣寬鬆利率走低,地方政府的這一舉措意在降低利息負擔。

專項債資金閒置

專項債於2015年首度發行,當年發行1000億。2016年、2017年,其發行量分別擴張到4000億、8000億,2018年首度超過1萬億,2019年擴張到2.15萬億。專項債的大規模發行、使用對穩投資、穩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專項債發行規模為3.75萬億,相比去年增加1.6萬億,增加規模為歷年最高。

在專項債規模擴大的過程中,地方審計也將專項債納入其中。廣西審計廳開展審計調查後發現:1市3縣以及8家單位9.07億元債券資金閒置超過一年;2市4縣以及2家單位部分專項債券資金當年使用率不到20%。

福建審計廳指出,專項債券配置和投向不盡合理,使用效率不高。2018-2020年用於配置交通類專項債券資金的比重逐年提高,一定程度擠壓了其他項目的債券資金需求。2019年安排省本級和市縣的專項債券有25.94%當年結轉未使用;一些收費公路債券資金使用進度較慢,未能及時形成實物工作量。

廣東審計廳也指出,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313個2019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項目因項目進度與資金籌集不銜接等原因,債券資金未形成實際支出,涉及金額169億元,佔2019年全省新增地方政府債券的7.8%。

“少數項目申報時考慮不足,實施中可能遇到環保、用地、規劃等方面不符合相關要求的情況,導致短期內無法動工、債券資金造成閒置。這種情況下應允許調整資金用途,把錢儘快花出去產生效益。”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表示。

7月29日,財政部印發的《關於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使用有關工作的通知》指出,賦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權,對因準備不足短期內難以建設實施的項目,允許省級政府及時按程序調整用途。

通知還設定了“負面清單”:如嚴禁將新增專項債券資金用於置換存量債務等,並再次重申,專項債券必須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而從各省份披露的審計報告來看,確實存在相關違規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加強管理。

雲南省審計廳對全省專項債券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後發現,13個縣違規將17.87億元用於償還企事業單位到期融資貸款、化解政府債務及支付其他項目工程款。福建審計廳指出,抽查發現有8個政府專項債券建設項目未能實現預期收益,影響未來還本付息。山東審計廳指出,有的市縣將專項債券資金用於無收益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