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無論承不承認,我們都會發現一個事實,那就是很多傑出的作家往往擁有一個不幸的童年。

我想,這或許是因為童年的不幸讓他們過早體味到了生活的艱辛,也觸發了心靈的思考。而這種對人生況味的思考,在經過了多年的磨礪之後又反應到了文學作品中。

也因此,文學作品往往要更能觸及生命的本真,也更能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思考與感悟。

這樣的作家裡面,我認為毛姆要算一個。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1874年,毛姆在巴黎出生。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美貌出眾。所以,這應該算是一個相當幸福的家庭。

但是,世事難料。當毛姆八歲的時候,母親又生育了一個孩子,但這個孩子卻在降生的第二天夭折了。六天後,毛姆的母親也隨之去世。

厄運並未遠離這個本就支離破碎的家庭。兩年後,毛姆又失去了父親。就這樣,毛姆成了父母雙亡的孤兒。

不過,這並沒有阻礙毛姆成為作家的步伐。甚至,進入古稀之年的毛姆也都在一直進行創作。

今天,我想大家推薦的書,即是毛姆在自己70歲的時候完成的一部作品,名字叫《刀鋒》。這本書深受讀者喜歡,豆瓣評分8.9,被譽為“20歲、30歲、40歲都應該認真去讀”的一本書。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刀鋒》的故事背景設定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青年拉里因為嚮往藍天的遼闊而選擇加入空軍。在一次飛行途中,好友為了拯救拉里而猝然死亡。好友的去世讓拉里開始思考生命的意義,思考人世間為什麼要有惡的存在。

戰後,拉里回到家鄉芝加哥。時值社會經濟大發展時期,人人都在爭先恐後建設家鄉。但拉里卻好似變了一個人,他拒絕了好友推薦的工作,也不參與社交圈。他將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讀書與思考上,一天泡在圖書館的時間長達10個小時。為了尋找心中的答案,甚至不惜解除了與女友伊莎貝爾訂立的婚約。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從世俗的眼光來看,拉里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他的理想就是想要找出心中的答案,為此浪蕩半生,輾轉於世界各地,最後來到了印度。這樣的人生選擇在當時注重務實的社會境況下是獨樹一幟的,同時也是不被看好的。

與拉里的理想主義相對應的是以艾略特為首的務實主義者。他汲汲於名利,在社交場所長袖善舞、八面玲瓏,直到生命消逝的最後一刻都在想著回絕宴會邀請。

另外,艾略特的外甥女伊莎貝爾也是實用主義至上的典型代表人物。伊莎貝爾深愛著拉里,她可以獨自等待拉里兩年,可以為對方洗手作羹湯,卻無法忍受拉里像個無業遊民一樣獨自晃悠。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伊莎貝爾和拉里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觀念:

伊莎貝爾追求錢越多越好,拉里卻認為只要夠用就行;伊莎貝爾喜歡宴會場的氣息,喜歡社交,拉里卻喜歡圖書館的書香味,喜歡獨處。

所以,這樣的兩個人是註定走不到一起的。當拉里再次拒絕了伊莎貝爾讓自己找一份正經工作的要求後,伊莎貝爾提出瞭解除婚約。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在文學作品中,理想主義看起來總是要比實用主義來的浪漫和深刻。但閱讀《刀鋒》的時候,我完全沒有這樣的感覺。你會發現作者只是在向讀者忠實呈現兩條不同的人生之路。

儘管艾略特那麼崇尚在社交圈打滾兒,但毛姆也僅僅是稍微諷刺了一下他的勢利眼。

一個追求金錢的人,在現實中或許可以被理解。但在文學作品中絕對是要被作者批判的,但毛姆對艾略特很仁慈。他並沒有為了諷刺而諷刺,也沒有落入寫作的窠臼。

相反,艾略特的晚年可以稱得上相當幸福,有海濱別墅、有豪華禮服。唯一讓艾略特感到挫敗感的是,老年的自己開始被一些社交圈摒棄。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對於伊莎貝爾來說,也是如此。她希望自己未來的丈夫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將來好養活妻兒,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我並不贊同一些書評將伊莎貝爾歸類到所謂拜金女的行列。不然伊莎貝爾也不會對拉里說:

“拉里,如果你名下沒有錢,但是有份年薪三千的工作,我會毫不猶豫地嫁給你。我會替你煮飯、幫你鋪床,不會在乎穿什麼衣服,什麼都沒有也沒關係。”

所以,和艾略特一樣,伊莎貝爾的結局也是走向幸福。她有愛自己的丈夫,兩個可愛的孩子,以及舅舅艾略特留下的一大筆遺產。

那麼,理想主義者拉里呢?他沒有錢,沒有穩定的工作,沒有得體的衣服。但這絲毫影響不了拉里的幸福指數,他對於幸福的定義是精神層面的,而不是物質層面。所以,拉里也是幸福的。

8.9分!毛姆在70歲時寫的這本書,有生之年值得讀

無論是實用主義者還是理想主義者,每個人都有自己對“何謂幸福”的考量,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所以,人切忌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評判別人的人生。這樣是不公平的。

而《刀鋒》這本書,也正是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沒有一種人生不值得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