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韩雅怡,回族,1964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8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就职于长春理工大学艺术设计系,教授、硕士生导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工笔绘画,对于人物、动物、花鸟均潜心治艺,有着较深入的探索。其《晨雪》《瑶池》《结缘》《夏韵》等精品力作曾入选全国及吉林省美术作品展,分别荣获重要奖项。

韩雅怡认为,当前中国画的创造正处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绘画创作应该把握着时代变迁及时代的文化气息,并将其转换为时代的表达,不应该简单地重复停滞在农耕时代的绘画观。中国画学派风格各呈异彩,传统经典高峰壁立。对于继承和研究需要在精神方面向传统致敬,当代实现又要对传统的艺术加以创新性的转换。可以说,当今中国画坛就是在不断从传统中探寻发展的路径,从而使中国画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方法都得到新的发展。在中国画承古开今的道路上,韩雅怡就是一个具有探索精神的践行者。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人们熟知的韩雅怡是以工笔人物画闻名的。工笔人物画为中国绘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在中国古代绘画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工笔画就是中国绘画的最初形态,当初工笔画承载着“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强调的是绘画的社会教化功能,特别是道德教育意义,将绘画看作是怡情悦目之事那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在今天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今人与古人的生活空间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艺术与现实共振,为今人精神情感提供助力,每一个特定时代就要产生与这个时代审美要求相符合的艺术创作佳品。

“笔墨当随时代”,画家肩负时代责任和使命,应该沉潜古典,返古开新,才能达到时代要求于我们的最高目标。韩雅怡的作品生动深刻地体现了当代画家情感操守,也体现了她作为少数民族画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瑶池》190×19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瑶池别》220×15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晨雪》180×15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山那边》90×6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紫气东来》120×90

大学毕业后的一段时期,韩雅怡不背离传统,认真按照传统技法,进行以线造型,提炼、概括创作艺术形象。一鼓作气的完成几张大尺寸的工笔创作,着重表现了传统工笔绘画的宫廷气派,突出地体现了以“静”取胜的特征,这也许与她女性画家气质有关,更透溢出她用继承传统,抒发工笔绘画意境的志向,有一种悠然自在表现情怀。同时画了许多现代题材的工笔,重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学术追求。例如《晨雪》《叶子》等作品,都十分鲜明地展现了她传统工笔绘画的气象。她广泛搜集素材,在深入研究素材的基础上,使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生动传神,而又超越了人物写生的特点,可谓是一种艺术的“造像”,一种富有强烈主观思想的工笔人物创作,在艺术创作中贯注了饱满的热情。

在中国绘画长河中,工笔绘画历史最长,有着一套严谨完整的技法体系。韩雅怡对工笔仕女、花卉、翎毛、走兽等题材的技法都有其深入的探索。如古代题材作品《瑶池》《瑶池别》《紫气东来》创作中走兽老虎的形象,传统技法表现特点鲜明、细腻规范,虎的形象又不失为写意性的创作表现,又具有形神兼备的诗意性。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结缘》180×190

工笔绘画有着丰富的技法语言。韩雅怡在长期的创作中,又巧妙的将传统绘画技法进行解构,从而达到精神上的再造,表达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开拓与探索。为古老雍容的工笔绘画技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规范严谨的技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结缘》这张作品前面的叶子及后面背景,使用了一种新的笔触技法,先将画面分染完成,再在分染画面的基础用笔点彩。创造出一种点绘的工笔绘画技法,这样表现,画面较之传统画面丰富厚重了许多。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夏韵》110×11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月色》90×6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琴》60×7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酒》110×80

韩雅怡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工笔绘画的视觉张力问题,绘画作为视觉艺术,它是通过人们视觉的感知达到心灵的感知,构图、色彩、形状、笔触构成了视觉形象的要素,这些构成要素与视觉张力的强弱密切关联,这些形式要素共同决定着艺术作品整体的视觉效果。韩雅怡赋予了传统工笔绘画以当代审美的视觉张力,努力借鉴其他平面语言,将色彩浓淡干湿并用,形成色泽浑然整体的画面,又将细微的变化用点彩笔触表现,使画面的色调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增加了工笔绘画物象的体积感以及厚实的分量感。例如韩雅怡笔下的《月色》《夏韵》《酒》《琴》等作品与传统工笔绘画拉开了较大的距离,这种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式的,但是,画面表现的效果和作品所体现的意境 却又体现了中国画诗意,具有中国传统审美趣味。这四幅作品没有使用传统的晕染技法以及用线的造型手段,而采用了一种较为活泼、轻快的用笔用色方法进行表现,《夏韵》这幅作品画出了夜色的月光的感觉— —这些光影传达了一种生命活力和音乐般的韵律。尽管看上去没有继承中国画传统的表现方法,但画面总体传达了浓重的中国画韵味,空灵、含蓄、富有诗意。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鹦鹉》80×5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风雪同舟》70×4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绶带》130×100

继承传统 创新路径——不断开拓创新的工笔画家韩雅怡

《新声》120×80

在最近的几年中韩雅怡一直努力研习传统工笔与点彩之间的融合,不断的探索点彩的技巧。如果说《结缘》这幅作品点彩技法初见端倪,那么《绶带》《风雪同舟》将点彩技法日臻完善。规避了工笔重彩绘画滞涩呆板的弊端,丰富了中国绘画气派的灵动意境。《新声》再次将点彩技法推向了高峰,这张画的创作过程颇为曲折,绶带鸟形象寓意长寿高贵,亦称谓寿带鸟。《新声》画面构图与桂花搭配,寓意富贵长寿与天齐。因为桂花花瓣儿太小,四个小花瓣儿不适合表现,于是将桂花花瓣夸张表现。正稿完成以后,感到不理想,于是进入了调整画面状态中,每一处局部的深入,就意味着另一处局部需要调整,其他都画满意了,树干、鸟巢分量感又滞后了,不满意,再调整!这张画始终处于调整状态中。《新声》将点彩的新技法传达了工笔绘画文化的审美新特征,开拓了中国工笔绘画的新境界,丰富了工笔绘画的艺术语言,反映了画家与众不同的新气象。工笔绘画能否在网络全球化的当代拓展技法的疆界,这就看画家自身感悟。传统的技法不是没有改变的空间,但在改变的同时应该保留深层次的中国审美精髓。《绶带》作品追求了光源的表达,《鹦鹉》作品追求了色彩的表现,《琴》追求线中融合颜色,在颜色中揉合线。韩雅怡治学严谨、为人谦和、待人诚恳,但在她的创作中不断的求新求变,在每一幅作品中,都在不断的寻找、探索新的办法。

撰文:吉林艺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朱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