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攻打东吴?

梧桐树Nether


刘备为何攻打东吴,仅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

当然不是!

那刘备为何坚持攻打东吴呢?

首先孙权派遣吕蒙袭取荆州的时间是在219年,而刘备并未立即起兵攻打东吴,而是在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一年后,也就是在公元221年,刘备先于益州称帝,然后起兵说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而孙权闻刘备将来伐,遣使求和,刘备没有答应,继续进攻吴国。

前前后后一共两年时间,试问一个君王真的动怒了如何会忍耐整整两年时间?

史书中记载的刘备攻打东吴是为了给二弟关羽报仇,但是事实真相真的如此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么蜀汉群臣根本不会同意他这么做。诸葛亮更不会同意刘备这么做,而且胆大手黑的刘备是这样的人吗?

能够在乱世取得这么大的功绩,从卖草鞋的小贩到权倾天下的割据帝王,可以说刘备经历丰富,会如此冲动?

综合当时背景和地理环境等多方面的分析,只有一个答案:刘备是为了夺取荆州,奋力一搏。赢了最差夺回荆州这个重镇,最好一举击破东吴与曹魏南北对峙,这也是诸葛亮留守蜀国的原因,随时北上牵制曹魏。

当时情境下,蜀汉的实力是远远强于东吴的,曹魏的曹丕又是刚刚代汉自立,魏国内部还不稳定,还没有完全铲除内部的敌对势力,这时候曹丕是不会采取任何军事行动的,所以刘备就整军东进,以为关羽报仇为名,向东吴炫耀他的强势武力,同时彰显仁义稳固民心。

此外,攻打东吴还可以使刚刚建立的蜀国团结在一起,反击之后不仅可以稳固内部,还可以昭告天下,蜀汉不可欺,所以刘备整整准备了两年。

此时的刘备年事已高,可能不久就将辞世,他想要给自己的儿子拼下一个好局面,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了,更何况当时蜀汉人才济济,带甲之士十余万,胜算很大,只是不巧的是他遇到了白面书生陆逊,火烧八百里,时也命也。


历史不冷君


替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报仇。刘备在落魄的时候和商户张飞还有被官府通缉的杀人犯关羽相识,并在张飞家的桃园里对天发誓,结拜成生死兄弟。现在患难与共的两个兄弟都被杀,所以当上了蜀国皇帝的大哥刘备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为死去的两个弟弟报仇雪恨。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公元221年,汉中王刘备正式在成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这就是汉昭烈帝。

由于东吴的孙权重用吕蒙,用计偷袭荆州,杀了关羽。刘备登基之后,兴全国75大军,替关羽报仇为名,攻打东吴。刘备出兵前,张飞的部将范疆、张达叛变,刺杀老张飞投奔东吴。刘备是新仇旧恨一起算帐,报仇心切的他命令打军急进。蜀国先锋吴班、冯习很快攻占巫县(今重庆巫山)、姊归(今湖北姊归)。

东吴的君臣是吓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孙权赶紧派出使臣向刘备求和,但是刘备没有答应。孙权正六神无主的时候,大臣阚泽以全家人的性命担保举荐陆逊为大都督。于是孙权封镇西将军为统帅,赐他上方宝剑,带领五万军队低御蜀国大军。

第二年正月,刘备到了姊归。蜀军水陆并进,直低夷陵(今湖北宜都北)。他在长江南岸,沿路扎下营寨,水军也弃舟登陆。从巫峡到夷陵的六百里山上,蜀军一连设置了几十处兵营,声势非常的浩大。

陆逊看到蜀军士气正高,又占据了有利地形,而且军队是自己的几十倍,就坚守不出战。刘备在夷陵受阻,从这年(公元222年)一月到六月,一直找不到决战的机会。不管怎样叫骂,东吴的军队就是坚守要塞不出战。

由于正是酷暑难耐的天气,东吴的军队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是不迎战。所以蜀军的大军都放松了警惕,这时陆逊在一个风大夜黑的夜里,命令士兵们每个人拿着一把茅草冲进蜀军的大营,顺风点火,蜀军的大营都是连在一起的。刹时,蜀军的大营陷入了一大片火海之中,陆逊率领东吴的大军,乘机反攻,蜀军是被烧的懵头转向,自相践踏,是几乎全军覆灭。

历史上把这场"夷陵之战",又称为"猇亭之战"。





隐者康司马


刘备唯有灭东吴,才能与曹操抗衡。

三国中蜀汉刘备实力最弱,长期没有固定的根据地,部将也都是从徐州兵,新野兵,荆州兵,蜀兵等,而蜀地又以益州豪强与东州士族和土著错综复杂,适合刘焉般割据自守,却并非创建帝业的上佳之选,所以必须借助荆州拓展空间。

东吴有长江天险,也有百万民众和广袤土地,若能整合东吴的财力物力,虽仍不及曹操的北方富庶,但进可攻退可守,确保刘氏政权的稳固,坐待时机北伐中原,淮河与蜀地同时出兵,是历史上唯一可行的北伐方案。

早在刘备入蜀之时,孙权便趁机胁迫刘备,承认荆南四郡归东吴,待夺取蜀地孙权更是屡屡索要,未交付荆南便不肯协同出兵北伐,甚至成为刘备北伐的隐患,因此关羽之死只是诱因,刘备征伐孙权是早已积蓄的仇恨。

但战争的结果是刘备惨败,因为刘备动员能力达到极限,但兵员的战斗力却减弱,仓促出兵攻打东吴,军队组织混乱难以保持长久的士气,双方僵持阶段,刘备就因为不肯放弃,才最终被陆逊所击败,蜀汉只能缩在益州逐渐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