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写下“林奕含”这三个字让我的内心感到格外的痛,同时还很空,像是一种被挖空的感觉。


因为这个女孩子实在是太令人惋惜了


在我眼里她就像是金庸笔下的小龙女一样那么美。即使生活对她那么残忍,那双黑漆漆的双眸中却依然散发着一种温柔的光芒。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就是这么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就在自己的第一本著作出版以后选择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


林奕含虽然走了,但是她对这个世界留下了那么多的追问,所以不要因为她的文字让你感到太痛,而将“房思琪”视之不见。


我能为她做的就是将她的追问告诉更多人。

痛苦到极致的“乐园”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作者:林奕含,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年4月27日,台湾作家林奕含不堪长久以来抑郁症的折磨,在家中自缢身亡。在抑郁症和死亡的背后潜藏的是她从幼年起长达数年遭受老师性侵留下的严重心理创伤。


这个对着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积淀,对着文学创作极有天赋的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用自己的痛苦和对创作的渴望,凝聚成了长篇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对于书中的小房思琪来说只有把性侵这件残暴的事情“合理化”自己才能活下去,而已经长大的林奕含几经努力终于能直面丑陋的真相:


“这个故事我大概可以用两三句话就把它讲完,就是一个老师常年利用老师的职权,强暴女学生”。

“我在书写的时候,我很确定,不要说这个世界,台湾这样的事情仍然会继续发生,现在此刻,它也在继续发生”。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书中披着人皮的恶魔,补习届名师李国华摧毁了女孩房思琪的本应美好的人生,更可耻的是他是用文学作为引子伤害着那些喜欢文学艺术并且尊重信赖他的女学生。


为什么只抵人灵魂的纯粹的文学没能洗涤李国华肮脏的灵魂呢?文学是否只是一种巧言令色?


李国华在侵犯房思琪时还披着文学的外衣,这种现实与信仰的撕裂是林奕含最痛苦的根源。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那些幼年时被性侵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忍痛回答的大部分知友们都被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深深地折磨着,


“像一场场恐怖片,更像挥之不去的噩梦在我眼前浮现。我原本快要愈合的伤口。又在众人面前遭到撕裂,再被撒了把盐。”


著名摇滚乐队林肯公园的主唱查斯特·贝宁顿的陨落也与他在童年时长期遭受性虐待有关。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现在只要回想起小时候,回想起那些发生在我身上的可怕事情,都会让我恐惧发抖,很想哭”

查斯特2011年接受《卫报》采访

心理治疗界公认,童年时被性侵造成的心理问题是最难被治愈的


很多遭遇性侵的孩子会患上一种心理疾病,叫“PTSD创伤性应激障碍”,是一种延迟性、持续性的严重心理障碍,根据科学研究,将近一半的性侵受害者会罹患PTSD.


患上这种心理疾病后,受害者会反复重复创伤性的体验,不由自主地回忆经历的创伤,反复做与创伤事件有关的噩梦,以及出现易怒、注意力难以集中、入睡困难、失眠等症状。


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有的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无法治愈。而这一人群的自杀率也要高于普通人群,高达19

%。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孩子,我该如保护你?


我非常同意中科院心理所龙迪教授的建议:“预防儿童性侵害,不仅仅是教自我保护那么简单”


  1.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努力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可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将防性侵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是最薄弱的防线让他们暴露在不受约束的侵害者面前,是成年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变相的告诉孩子,你要为自己的失误担责。


所以除了进行必须的性教育安全教育以外,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思考如何构筑防性侵防线。


2.比如建立入职筛查程序,对求职人员进行人格测验,在面试中了解求职者的求职动机,对待儿童的态度,是否懂得清晰的身体界限或关系界限,是否有违法犯罪经历等。


3.限制1对1交往,建立安全的空间环境,如禁止员工与儿童1对1接触,与个别儿童会谈要安排在其他成人和儿童都能看到的地方,单独谈话时要打开房门,在所有外出和旅途中要至少有两名成年人在场。


4.为防止儿童间可能发生性侵犯行为,更衣室,盥洗室至少要有两名与儿童同性别的工作人员在场监督。


5.儿童活动场地要安排在光线充足别人容易看见的地方等等。


——《综合防治儿童性侵犯专业指南》


林奕含离开的3年:她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世上再无“房思琪”

龙迪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年11月出版

写在最后

林奕含走了,对于她本人而言可能真的是一种解脱,但是她为我们留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


这本书就是一个警示,时时刻刻提醒着人们世界上还有很多“李国华”,这些道貌岸然的罪犯吃准了很多孩子的心理——自尊心不容许自己把所经历的说出去,甚至羞耻感,罪恶感使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难以逃离施暴者的控制。


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林奕含,虽然她的希望是——终有一天人们不再因这样的原因想起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