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我为什么要吐槽这个“流行音乐”?因为现在一些所谓的“流行音乐”实在难以入耳,咣咣铛铛,嘟嘟囔囔,哼哼唧唧,念经一样,都不知道在唱的是啥?大街小巷,到处魔音肆虐,情歌泛滥,让人听的心烦意乱。

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旋律单调乏味,歌词粗鄙低俗,毫无意义,不是情就是爱,让人听的浑身起鸡皮疙瘩,除了把人扰的意乱情迷,乱人心神之外,毫无营养。

想起曾经少不经事时,也曾沉迷于这些“流行音乐”,听的如痴如醉,神往不已,梦想与心中所爱也来场轰轰烈烈,鬼哭神嚎的恋爱。

偶尔也高歌一曲,狂拽一番,自恋不已!幻想有一天自己也成为万众瞩目的大明星,站在舞台中央享受潮水般的掌声和鲜花,接受粉丝们的膜拜。

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感觉自己不是个喜欢喧嚣的人,更觉得嘴上谈情说爱是多么的肤浅!所谓繁华终归要落幕,平平淡淡或许更真实。

世间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的所谓爱情?大多不过是文学作品里鼓吹出来的,言情小说里瞎编的,爱情歌曲里瞎唱的,人世间多少痴男怨女受此荼毒,更别提那少不经事的少男少女了。

我不否定这世间有美好的爱情,谁不憧憬美好的爱情?但情和爱是需要真心来承载的,需要细水长流的,太过直白的表达则容易流于肤浅,天天甜言蜜语就会变得油腻。

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比较含蓄的民族,谈情说爱讲究眉目传情,秋波暗送,男欢女爱也会用歌声来表达,爱情也会用歌曲来赞美,但终究不会像现代流行音乐那般露骨,歌词如此出位,如此艳俗。

爱情是美好的,情歌是动听的,但也是需要铺垫的,需要故事去丰满的,如果太过庸俗化就会招人厌烦,一件美好的事物如果失去了丰富的内涵,只是用露骨的香艳词汇来堆砌,就会变成低级粗俗文化。

想想如今的所谓“流行歌曲”有几首有内涵的?能让人听完神清气爽的?无不粗制滥造,包括港台音乐,无一例外都是情和爱的咿咿呀呀,难道除了情和爱就没有别的什么值得歌颂了吗?

即使再好听的“情歌”听多了,也会让人反胃,再美好的事物过于宣说,歌唱,也会变的烂大街。

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我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礼乐之邦,就不能多创作一些盛世的华美乐章,激人奋进的励志之歌,又或是让人听了不那么浮躁的安神曲,成天只知沉醉于小儿女的男欢女爱之中,流行一些“靡靡之音”。

以前也是极不理解,为什么会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如此悦耳动听的音乐怎么就成了“靡靡之音”?是不是太过迂腐了?现在想来,确实是自己悟性不够,轻易受到六根之耳的欺骗,入了坑都不知道,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潮流如此。

《孝经》上讲:“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对人心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便可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乃至心志,使一个地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风气大变样。

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尤其是一些少男少女,涉世未深,极容易受到一些浅薄文化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变得畸形,就拿现在的“流行音乐”来说,歌词里面充斥着大量三观不正的东西,肤浅堕落的价值导向,满满的负能量。

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情歌”,其主题除了分手还是分手,挑拨人的情欲,轻言分手,对待爱情随随便便,拿恋爱当儿戏。

“情歌”本是用来赞美爱情的,使人对真情充满向往,成为人们甜美生活调味剂的,现在却充斥着大量露骨肤浅的直白歌词。

情歌的主旋律也成了伤别离,哀哀戚戚,幽幽怨怨,似乎人人都成了深闺怨妇,好像人生的意义就只剩谈情说爱了,简直是肉麻透顶!加上阴霾颓废的曲风,让人听得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情乱不堪!

情和爱本来就是最让人上瘾的东西,也是最容易使人生活堕落的催化剂,加上“靡靡之音”的催情作用,整个社会受此“靡靡之风”的肆虐,风气必定会变得迷乱不堪。

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我们这个时代,本来就理想和信仰严重缺失,人人忙于追名逐利,如果终日沉迷于“低俗文化”,沉醉于“靡靡之音”,麻醉在“轻歌曼舞”之中,真的用不了几代,社会就会变得“莺歌燕舞”,重新自我麻痹。

浑不知,在当今世界,我们还身处“群狼环伺”之中。

所以,孔老夫子为什么特别批判郑国的音乐,说“郑声淫”,称其为“乱世之音”,因为郑国的音乐相当前卫,也非常的悦耳动听,使人听了不自觉沉迷其中,不思进取。

今日之“流行音乐”可能比“郑声”更加出格,有过之而无不及,圣人就是圣人,一眼就能看出社会问题的所在,而凡夫俗子却仍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为何管“流行音乐”叫“靡靡之音”?

当然,文化是需要交流互通的,需要多元化的,不然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音乐也是如此。

不管是来自外国的音乐也好,港台音乐也好,内地音乐也好,都应该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创作出更加令人身心愉悦的歌曲,更加正能量的歌曲。

而不是老是写一些悲伤的,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的,情乱的,充满负能量的歌曲,让原本就情绪低落的人听了这类歌更加悲观厌世。

所以,“流行音乐”要少一些“靡靡之音”,多一些“醒世之音”,让社会多一些积极向上的能量,让“风清正气”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