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6年,秦軍攻克邯鄲,俘虜了趙國末代國君趙遷。然而趙國並沒有亡國,倖存的王室成員趙嘉跑到趙國北部的代地,自立為代王,延續趙氏社稷,繼續抵抗了秦軍六年。丟了國君與國都,還能堅持六年,六國中唯趙國這一份,成為這片大地上慷慨悲歌的真實寫照。趙人之所以能再秦軍的強勢攻擊下再堅守六年,和趙國擁有代地這個後備基地大有關係,但楚燕一樣有廣闊的戰略縱深,卻沒能發揮多大作用,代地何以就能成為趙人的最後抗秦堡壘呢?
趙氏吞代
代地位於趙國北部,相當於現今河北西北至山西東北,核心區域在張家口蔚縣西南一帶。先秦時期這裡是華夏世界與遊牧部落的交界地帶,境內地形以山地和草原為主,胡漢雜居,半耕半牧,民風剽悍。在中原華夏諸侯眼中,這裡是蠻荒偏遠之地。
事實上,代地雖處邊境,但並不蠻荒。傳說商湯上位後,封代子於此,故名代國,其歷史之久遠超過絕大多數週室諸侯。代國西面和北面是匈奴等遊牧部落,東、南則是燕晉等姬姓諸侯。這裡是連接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紐帶,各種文化在這裡交匯,諸民族在這裡互換商品,各取所需,商貿活動的繁榮造就了代國的興盛,延續千年。
進入東周以後,北方遊牧部落逐漸興盛,侵襲燕、代、邢、衛等北地諸侯,代國作為前線國家,承受到了最多的攻擊,國力迅速衰落。至春秋中後期,晉國崛起,成為北方第一大國,代國便依附晉國,應對來自草原的威脅。是時晉國卿權膨脹,朝政大權被六家卿族瓜分,他們各有封地,形同國中之國。其中趙氏的封地靠近代國,代人便把寶壓在了趙氏身上,末代代王還與趙氏聯姻,鞏固晉代的同盟關係。
春秋中後期,趙氏迎來號稱“簡襄之烈”興盛期,期間積極向外擴大勢力範圍。趙簡子父子把目標放在了代國身上,意圖將代國建成趙氏的大後方,然而趙氏吞併代國的過程並不光彩。
趙簡子曾做過一個神奇的夢,據他說見到了天帝,天帝還送給他一條翟犬。後來有人解夢,翟犬是代國的圖騰,上天的意思是令他攻取代國。趙簡子當時身子骨已經不行了,便把吞併代國的任務交給了繼承人趙毋恤。傳說趙簡子曾為了考驗諸子的能力,告訴他們在常山有趙氏的寶物,誰能尋來誰又是趙氏的大功臣。諸子一番尋覓,並沒有找到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趙毋恤最有慧根,領悟了父親的意思。登上常山北眺,便能看到代國,他回稟父親,代國正是趙氏的寶物。趙簡子很是欣慰,故放心地將位子傳給了趙襄子趙毋恤。
趙襄子的姊姊在趙代聯姻時嫁給了代國國君,兩家正處在蜜月期。趙襄子掌控局勢後,藉口串親戚邀代王到夏屋山相會,代王不疑有他,僅帶少量侍衛赴宴。酒席上趙襄子預先設下埋伏,宴飲正酣時,他親自給代王斟酒,趁代王不備,用酒具砸暈了他。之後趙襄子的伏兵立即殺出,將代王和亂作一團的代國侍從全部殺死。
代國上下對趙襄子的突然發難都全無準備,防備甚為空虛,趙氏趁機進兵攻佔了整個代國。自此代國成為趙氏領地的一部分,趙襄子終於完成了父親的遺願。
趙氏幾乎是兵不血刃就吞併了代國,但代價並不是沒有,首先就是損失了信譽,諸侯沒人再敢輕易相信趙氏的承諾。其次趙氏領地驟然增加,為晉國國內其他卿族忌憚,最終釀成智韓魏三家圍趙事件,趙氏一度危如累卵。除此之外,代王后趙姬接受不了丈夫被親弟殺死的現實,自殺而亡。趙襄子也因趙姬之死而在族內備受詬病,為趙氏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嗣位之爭
代王后的死節說明了一個事實,代國人並不歡迎趙氏的到來。
趙襄子自然也清楚這一現實,代地的體量不遜此時的趙氏,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反噬,趙氏要想穩固新地盤,必須慎之又慎。趙襄子的舉措是派自己的嫡子趙嘉鎮守代地,並駐以重兵,統御北境,宣示趙氏對代地的永久擁有。
在代地逐漸融入趙氏領地的時候,趙襄子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將趙氏帶向另一高峰的雄主內心其實一直很自卑:他是個庶子。趙毋恤的母親只是趙氏的奴婢,而且還是狄女,他出生後就不被重視,他面目普通甚至有點兒醜,加上性格有些軟弱,在趙家從小低調異常,甚至趙簡子都不記得有這樣一個兒子。但趙毋恤勤奮好學,謙和穩重,被趙家的相師看重,並推薦給了趙簡子。趙簡子經過一些列考察,認定他便是子嗣中最優秀的那一個。臨終前趙簡子廢黜了長子趙伯魯的繼承人身份,將家主之位交給了趙毋恤。
趙毋恤恪守禮法,始終認為按規矩應由長兄繼位,但又不能違抗父命推脫。他最後想出的兩全之策是:自己在退位前將家主之位還給趙伯魯一脈的子嗣。趙襄子臨終前,趙伯魯及其子已死,家主之位便交給了趙伯魯的長孫趙浣,是為趙獻侯。
然而趙襄子留在代地的兒子趙嘉並不認同父親的安排,他繼承父親的遺產合理合法,憑什麼讓給一個堂侄。趙浣一登位,趙嘉立即從代地帶兵南下晉陽,驅逐了趙獻侯,並自立為趙氏家主,是為趙桓子。
趙桓子在代地經營良久,加上趙襄子的支持,因此實力雄厚,代地的軍力甚至蓋過了中原的本家。此時代地已經融入趙氏大家庭,併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趙桓子運氣並不好,入主晉陽一年後就病逝了,他的子嗣不能掌控局勢,被親獻侯的勢力推倒,迎回了趙獻侯,趙氏家主的位子迴歸趙伯魯一系。趙獻侯鑑於晉陽地近代地,而代人系殘餘勢力仍舊強大,為避鋒芒,趙氏遷都到了太行山東麓的中牟。趙氏的核心地至此從山西轉移到太行山以東。不久之後,趙人又遷都邯鄲,雖然位置靠北了些,但依舊和代地保持距離。
趙獻侯及其子嗣對代地始終心存芥蒂,而代人對邯鄲也毫無認同感。在若即若離之間,趙國成為名列天下的諸侯,進入了戰國時代。
武靈王之光
趙氏立為諸侯後,對外擴展始終盯在中原方向,北疆的代地被日益邊緣化,很長時間內幾乎在史書上消失。
直到趙武靈王時期,代地重新回到了趙國的主舞臺。先是燕人進犯代地,趙武靈王親自領兵,從邯鄲出發進行救援,成功擊退了燕軍,保住了代地,代地和邯鄲的關係至此開始緩和。
後來趙國的發展方向發生戰略轉移,趙武靈王放棄了中原諸侯間的爭霸,轉而對付位於腹心的中山國和西北的林胡、樓煩等遊牧部落。而要完成這兩大戰略目標,代地都不可或缺。
代地位於中山國之北,代地可以和邯鄲相互呼應,對中山國進行南北夾擊,如此事半功倍。而欲征服西北遊牧部落,地近草原且盛產騎兵的代地又是最佳的前進基地。除此之外,代地地接燕國,一個強大的代地可以威脅燕國的側翼,從而為邯鄲的後院提供保護。趙武靈王自然很是看重代地,數次親赴代地,彌合兩地關係,代地和邯鄲就此重新成為一個整體。
趙武靈王時期,代地在趙國舉足輕重,很好地完成了夾擊中山和遠征樓煩的任務,趙國也因此拓地千里,聲威大震。
然而隨著趙武靈王的離去,趙國的戰略目標重新投向中原,代地再次消失在舞臺。
代地的這次失寵仍然和慘烈的政變有關,趙武靈王為了集中精力發展軍事,將王位傳給了次子趙何,是為趙文惠王。然而沒多久他又後悔了,覺得虧待了長子趙章,趙武靈王於是打算另立趙章為代王。趙武靈王此舉不僅僅是要補償長子,也有進一步提高代地的用意,繼續拓展趙國的北部空間。然而趙武靈王的分國之舉遭到了趙國權貴的集體反對,最後在沙丘之變中,趙武靈王和趙章全部死難,代王也就無從說起。
趙國失去了一代雄主,但也免於分裂。
隔岸觀火
在武靈王時代,代地再次被邊緣化。代人懷念武靈王時期的光輝,對趙惠文王的弒君弒父行為很是不滿,新朝的君臣也對武靈王擁泵集聚的代地懷有戒心,代地與邯鄲的關係急轉直下。
但即使沒有代地做依託,趙國仍然迎來了興盛期。此時魏、楚業已衰落,齊國也在樂毅伐齊後一蹶不振,此消彼長之下,趙國成為東方第一軍事強國,成為山東諸國抵抗秦軍東侵的中堅。終於趙國與秦國迎來了決定天下走勢的長平之戰。
趙秦兩國都是傾國而戰,兩國幾乎動員了國內所有壯丁,然而始終沒有代地軍隊參戰的記錄。長平之戰曠日持久,不可能是代地來不及救援。四十餘萬趙軍全軍覆沒後,秦軍兵圍邯鄲,趙國命垂一線,趙人不停地向山東五國求救,卻仍然沒見代人南下支援。唯一能解釋通的是代地與邯鄲離心離德,趙人賭國運時,代人選擇隔岸觀火。
秦人似乎也清楚代人與邯鄲的微妙關係,秦軍奪下晉陽後,徑直向東翻越太行山攻擊邯鄲,並沒有向北掃清側翼威脅的舉動。事實上代地的軍事實力並不弱,大概在同一時期,邊將李牧曾在代地動員了十五萬士兵對戰匈奴,還取得了殲敵十餘萬的戰績,代軍的戰力可見一斑。
然而就算代地需要應付匈奴的威脅,也決不至於抽不出一兵一卒去支援國都。代人的見死不救,邯鄲自然也是看不慣,邯鄲和代地的關係降到最低點。
唇亡齒寒
秦軍圍攻邯鄲之戰最終被山東諸侯聯軍解圍,趙國前後損失五十餘萬兵丁,領土又被秦軍多次掃蕩,民生凋敝,元氣大傷。燕人趁火打劫,襲擾趙國。然而趙人憑著僅剩的老弱病殘,屢敗燕軍,甚至能反攻進燕境,逼燕人割地賠款。趙人表現的實在過於神奇,以致於令人無法相信,最大的可能是代地軍隊參與了反擊燕國的行動。
燕人進犯趙國時,趙國的領地只剩邯鄲周遭和代地。代人也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無法再自矜下去,又或許是代人解除了外患,可以騰出手來救援本土。代地軍隊和邯鄲軍精誠合作合作,這才能乾淨利落地擊敗燕軍。邯鄲自然會領代人的情,兩地關係迅速升溫。
在代人的幫助下,趙國逐漸恢復了生氣。長平之戰後四十餘年,趙秦又多次大戰,趙軍並沒有完全落於下風,雙方互有勝負,有來有往,比其他五國的表現高出不止一個檔次。
在強大的外部威脅下,邯鄲和代地頭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結成一個整體。在趙人救亡圖存的過程中,代地邊軍出身的名將李牧,表現尤其搶眼。李牧在肥之戰和番吾之戰中連接挫敗秦軍的滅趙企圖,可以說憑一己之力將秦國的統一推後了十餘年。
然而趙國的綜合國力終究不敵秦國,代地代表李牧也死於趙國內部的權力壓軋,邯鄲最終城陷。李牧沒死在抗秦前線,而是白白死在自己人手中,實在殊為可惜。代人再次被邯鄲坑害,但這次代人沒有選擇放棄趙國。
殘存的趙氏宗族逃向代地堅持抵抗,帶頭的正是末代趙王遷之兄趙嘉。趙嘉被支持者擁立為代王,向國人宣示抵抗到底的決心。代地很快匯聚了大批趙國遺民,和臨近的燕國抱團取暖,共御強秦。
秦人或許是看不上偏遠的代地和燕國,佔領邯鄲後,秦軍兵鋒南下,進攻魏國和楚國。等魏國和楚國相繼淪陷後,十分天下秦有其八,代國和燕國作為秦國最後的敵國,再無倖存之理。公元前222年,秦軍主力北上攻代,代國在堅持了六年後最終亡國。
代地或者說代國有一點很有意思,代地納入趙氏領地後,第一任主官是趙襄子的兒子趙嘉,而趙氏代國的最後也是唯一的國主也叫趙嘉。歷史就是如此神奇,有的時候巧合的令人髮指。冥冥之中,或許老天給趙氏和代地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