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窃取曹操五万精兵,难道精兵不知刘已反曹了吗?如何控制部队?

叼着香烟kiss你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历史中本无此事。

197年,刘备被吕布所败,投奔曹操。曹操为笼络刘备、防备吕布,便任命其为豫州牧。198年,刘备协助曹操击败吕布后回到许昌,被汉献帝任命为左将军、宜城亭侯。

此时的刘备虽然官爵一路“平步青云”,但由于身处曹操的控制之下,他这个左将军手中并无实权,形同傀儡。为保全自己,刘备深居简出,低调做人,逐渐让曹操对他放松了警惕。

199年,在淮南混不下去的袁术准备带着玉玺途经徐州投奔河北袁绍。曹操原本准备派遣朱灵和路招征讨袁术,可得到消息的刘备便主动向曹操请缨,也要求出战。可刘备一个光杆司令哪有什么兵,曹操也不好意思回绝,便让刘备这个有名无实的左将军来都督路招和朱灵所部兵马出征。

那么路招和朱灵有多少人马呢?《三国演义》说共有5万人,但实际上根本没有那么多。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可以找到一些线索:

204年,曹操将河北新兵5000人交给朱灵统领,可见朱灵统兵的权限为5000人左右。而朱灵、路招同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所属部队为曹操直属的“七军”(也就是之后于禁被关羽水淹的七军),其规模大致相同,为5000人左右。

可见路招和朱灵的兵力加起来差不多一万人左右。而刘备这个左将军虽然有名无实,但毕竟在徐州的时候也有些家底,投靠曹操的时候必然带着一些“部曲(私兵)”,但人数不多,估摸着不到千人的样子。

显而易见,路招和朱灵只听曹操的命令,刘备对他们根本没有指挥权。不过快到徐州的时候,袁术就半道病死了,路招朱灵二人没有和袁术交战,便带着本部兵马回去复命了。而刘备并没有回去复命,而是带着自己的私兵,杀掉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重新占据徐州,利用自己在徐州的影响力重新招募了万余人,并与反叛曹操的东海郡昌霸等人联合。所以正史中不存在刘备窃取曹操5万精兵的事情。

《演义》和历史的记载就大相径庭了。

《演义》中,刘备带着路招和朱灵进驻徐州,击败袁术后扣留了两人5万兵马,只让他们二人回去复命。随后,刘备又设计杀掉了徐州刺史车胄,彻底和曹操撕破了脸皮。那么这刘备是如何控制这5万曹军的呢?

因为刘备是朝廷任命的左将军,职位在那摆着,再加上刘备在徐州有人脉背景,刘备、关羽、张飞的实力远远超过路招、朱灵,所以路招、朱灵二人不敢造次,只能留下军队。而刘备也能够拿出粮饷来供养这些军队,这些士兵无非就是混口饭吃,所以便听命于刘备。

不过刘备在徐州也没能立足多久。衣带诏事发后,曹操亲征徐州,刘备手下以原来曹操兵马构成的徐州部队很快溃散,刘备灰溜溜地抛下妻子和关羽带着张飞投奔袁绍去了。


石头说历史


古代控制军队最直接的办法,那就是兵符。因为大boss不可能每次下达命令都要亲自到场,所以谁手里有兵符,谁就掌握了军权。

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能理解了,当初刘备背叛曹操,夺取徐州五万精兵的时候,难道这五万精兵不知道刘备反叛了曹操吗?还真不知道,因为刘备手里有兵符。

刘备到了徐州就把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给杀掉了,那些忠于车胄和曹操的将领有一部分不明就里,也就归顺了刘备,还有一部分不听话的,估计也就被杀了。

连将军都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还以为是车胄造反,刘备是得到了曹操的命令。那么普通士兵又能知道什么呢?

队伍实在是太庞大,兵符是真的管用。

古代行军打仗,通信是非常差劲的,可以说根本就没办法良好传达消息,为此兵符就成为了统领一支军队,最有效的东西。

所有的将士们,只认兵符不认人。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也担心将领们会谋反,所以没有曹操的兵符,将领们也调动不了士兵。

为此次一级别的军官们,绝大多数,看到兵符才会行事,因为这是硬通货。如果有些将领造反了,你跟着造反,那么必然是要杀头的。但是你跟着的不是将领,而是兵符的话,情况就不同了,你这是严守军纪,甚至还会得到夸奖。

曹公自出东征,助先主围布於下邳,生禽布。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三国志》

曹操和刘备都不可能出现在普通士卒身边,他们没办法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站在两军阵前互相叫板。所以士兵们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句不客气的话,士兵们只知道埋头听话,至于上层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懂个屁啊!军队是一层一层管辖下来的,每一层只听从上一层的命令,这样才不会乱。

所以刘备在夺取徐州五万精兵的时候,只需要控制上层将领,一切就好办多了。把不听话的都杀了,留下愿意卖命的,那么这五万人马可就直接到手了。这也是刘备敢这么做的重要原因,毕竟的确可行。

谁有粮饷,谁就有兵马。

刘备杀了车胄以后,夺取了徐州城。他原来就是徐州的领导,所以很快就掌握了这里的钱粮赋税。

我们看史书,会发现,二十四史当中,《三国志》是非常特别的一本史书,因为他完全没有按照其他史书的规格体系来写史书,尤其是没有写到食货。

其实熟悉史书的朋友们一定非常了解食货,因为这才是立国之本。所以食货,其实就是钱粮赋税,这是立国之本,也是一支军队所必须要拥有的东西。

先主据下邳。灵等还,先主乃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东海昌霸反,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遣孙乾与袁绍连和,曹公遣刘岱、王忠击之,不克。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先主败绩。曹公尽收其众,虏先主妻子,并禽关羽以归。---《三国志》

因为只有拥有了钱粮赋税,才会有足够的粮食和粮饷供应给当兵的。人家为什么要当兵?在三国时期,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有口饭吃,毕竟天下被黄巾起义给搞得乱糟糟的,谁都吃不上饭了。

车胄在的时候,徐州有粮饷,车胄被刘备杀了,刘备统治他们的时候,徐州还是有粮饷。而且说不定刘备发的粮饷比车胄还要多。

比如说过去军队里每个人一日三餐只有馒头可以吃,可是从刘备统治徐州以后,每顿饭加一个肉包子,那傻子才会去反对这样的领导呢!

谁有钱谁有粮食,谁就能够笼络住一帮可靠的士兵。忠诚这玩意儿,只存在于小范围之内的私交之中,真正统治大部队,想要靠忠诚,基本不能实现,毕竟每个人的心都不一样。

刘备原本就是徐州领袖,他深得徐州士绅的支持。

刘备夺取徐州,那是情有可原的。当年陶谦病逝之前,可是把徐州托付给了刘备,等于说刘备是徐州合理合法的领袖。

可是后来吕布强行夺取了徐州,曹操打败吕布以后,曹操又占领了徐州。这块地盘一直都是刘备的心头之痛。

他在领导徐州的时候,广布仁义,早就得到了一大帮人的支持,包括大财主糜竺糜芳家,还有绝顶的谋士陈珪陈登父子,以及一系列两边倒的豪强们。

登曰“公路骄豪,非治乱之主。今欲为使君合步骑十万,上可以匡主济民,成五霸之业,下可以割地守境,书功於竹帛。若使君不见听许,登亦未敢听使君也”北海相孔融谓先主曰“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与能,天与不取,悔不可追”先主遂领徐州。---《三国志》

这帮人就是刘备非常有利的帮手,他在斩杀车胄以后,宣布重新夺取了徐州,这帮人会立刻跑过来表示支持。

自己有兵权,再加上这帮人的帮忙,刘备在徐州的地位,那是相当稳固的。只不过当时他的实力远不及曹操,所以根本没办法在无险可守的徐州,留有一席之地。

总结:刘备夺取了五万人马,也守不住徐州。

刘备夺取徐州的时候,其实徐州早就已经是一片狼藉。当年曹操要找陶谦报仇的时候,一路屠城,光官方记载的就屠杀了三座城的所有百姓。

此后刘备与吕布交战、曹操与吕布交战,这一系列的战争过后,徐州再次陷入了人口危机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曹操才会让车胄带领五万大军镇守在徐州。

因为徐州没什么人了,曹操想要用士兵作为补充。我很怀疑,这五万人马,其实是刚刚招募的新兵,这帮人没有战斗能力,缺乏足够的军事素养,纯粹是曹操为了扩充徐州人口做出的人口迁徙策略。

刘备以手里的三千人马,很快统帅了这支没有战斗力的军队,而徐州又没什么天堑可以作为防守,自然是会被曹操再次攻破。


江湖小晓生


三国时期,相较于各路诸侯来说,刘备起步较晚。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讨伐吕布后,刘备随其回到了许都。此时曹操的眼中已经将刘备认定为一方豪杰,甚至产生拉拢之意。无奈刘备心怀壮志,岂能沦为曹操帐下臣子。

“青梅煮酒论英雄”便是发生于此时,曹操对待刘备的态度表达十分明确,如果刘备表现出不甘屈就的态度,其结果可想而知。刘备韬光养晦,但无时无刻不战战兢兢。此时的刘备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尽早脱身。当然,能从曹操身边带点什么离开固然最好。

不管是在演义还是正史之中,刘备都得到了天赐的良机。袁术投奔袁绍,刘备提出阻截,而曹操并未生疑,肯定了刘备的请求并派出五万精兵配合。刘备并未食言,带领五万人马截击袁术确实成功了。但是成功之后却并未回到曹营,而是直奔徐州。

此时的徐州是曹操地盘,为何五万将士会如此听刘备的话,攻向自己的“大本营”呢?有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刘备请领的兵符,但绝非仅此而已。

有一点不可否认,在古代时,兵符在谁的手上,军队的控制权就在谁的手中。毕竟皇帝或是诸侯不可能每场战役都亲力亲为。所以士兵只认兵符,不识将领,他们做的就是无条件地服从。而话说回来,曹操的五万精兵,最初也并非是听刘备的指挥,只是听兵符的调遣。士兵们对于征讨对象完全是无意识的状态,其决定权在于兵权,而行动的指挥在于小将领。这在最初截击袁术时没有问题,但是后期攻打徐州就会产生异样的声音,需要刘备解决。

兵符固然重要,但兵符只是所有权的代表。士兵们攻打徐州时必然知道是在攻打大本营,如果因为一个兵符,完全可以反了刘备。即使当时不知道,曹操带兵平叛的时候也断然不会蒙在鼓里,此时回头是岸也为时不晚。军队中的等级十分森严,高级将领发现刘备的二心时,完全可以将兵符架空,这一点是极有可能的。所以刘备面对发出反对声音的将领一定会做两件事,收买人心或将其铲除。在“仁义礼智信孝悌”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不仅仅产生了一个关羽,有志气的仁人志士颇多。刘备此时占据强势位置更掌握主动权,铲除好理解,但收买人心却不好解决。

攻打徐州的时候,想必很多人认为刘备是接到了命令,此时被认为反叛的应该是车胄,但有了大本营之后,刘备势必会展开行动。刘备掌握徐州钱粮之后,便得到了安身立命的根本。将士们也都需要生存,骨子硬的都已经被除掉,此时为了吃饱肚子,审时度势还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技能。更何况更换主公对将士来说很是平常,在乱世之下,能够安身立命已经实属不易。能够填饱肚子的同时谋求发展,已经不用过多的关注主公姓曹还是姓刘。况且在收买人心的过程中,刘备在军中重要岗位上迅速插入自己的心腹,不仅掌握了军队的控制权,更掌控了话语权。

刘备能够掌控五万精兵,同时占据徐州的主观因素大致如此,但是曹操方面并未涉及。以曹操的英明睿智,加上一丝心疑,难道对刘备丝毫没有防备吗?事实上,曹操也有防备刘备的举措,比如说派出监军,但是朱灵、路昭两人并无实权,起到监督作用又何妨。刘备仅是以简单的几句话,便以统帅的名义将其打发。这种结果对于二人也还是好的,至少刘备没有狠心将其除掉。

刘备向来以仁义自居,对待士兵的态度自然要超过曹操。拉拢人心并不需要多少金银,也许只是一口肉。可想而知,刘备在徐州时对待精兵的待遇,一定超过车胄数倍。刘备需要收买的仅是普通士兵,多以成功率提升,之后的曹操则在同样的事情上碰壁。对于刘备占据徐州之后的记载,演义与三国志大致相同。“留关羽守下邳,而身还小沛”而后曹操率兵攻打,刘备不敌,而关羽就是此时被曹操抓回营盘的。此时的曹操并未像东吴一样斩了关羽,而是重金吸引,以礼相待。但即使如此关羽最后还是上演了一出“千里走单骑”。

手下精兵五万解决了,徐州的守将也需要解决。从历史根源来看,在吕布强行攻取徐州,随后引来曹操,刘备就失去了对徐州的掌控权,率领精兵五万直奔徐州也是报了当年的仇。除此之外,刘备在徐州有天然优势,因为当年陶谦病逝之后,徐州就是托付给了刘备,而刘备在徐州也是深得人心,其中就包括糜竺、糜芳、陈珪、陈登。这一系列当地豪绅、名臣在当地颇有名望,且都有自己的心腹,这一部分人都因刘备的到来而加入,直接壮大了刘备阵营,否则凭刘备的能力,据守徐州也成为难事。

徐州对于刘备固然重要,但事实上徐州除了战略地位,几乎没什么价值了。经过曹操报复性攻打,吕布攻打刘备,曹操攻打吕布等一系列行为之后,徐州百废待兴。曹操之所以让车胄临时守卫,主要是为了恢复生产,而没有预料到会祸起萧墙。已经残破的徐州几经折腾,虽然刘备从曹操处“借”精兵弥补,但是短时间内无法使其恢复生机。刘备原本兵马就少,加上一个残破却没有天险作为防御的徐州,随后遭遇曹操强攻,刘备自然无能为力。

很多人将放走刘备算作曹操一大失误,但事实上曹操不能在统一北方之后顺势南下,并非全是刘备之功,所以刘备“借”精兵“有借无还”的仇算是报了,曹操此举最多也就是折腾了一番。而曹操也在刘备身上学到了经验——外姓将领不得不防,这也是之后为什么曹操很少将大规模将士交给某一外姓将领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