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分享—從走1萬步到晨跑1萬米

我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真正踐行運動健身的理念:少吃多運。


一開始我選擇的是徒步運動,每天下班就去公園走路,定的目標是至少1萬步,後來發現目標很容易實現,我開始把重心放在跑步上。


多謝我家人及時給我配置了運動手環,並常常提醒我跑步前重視熱身動作,一直鼓勵和支持我運動。


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漸形成了一些重要的觀念,如“”跑步需要目標”,“”注意心率和節奏”,“熱身保護好膝蓋”,“”完成比完美重要”,“堅持最重要”等。


我在運動中反覆踐行這些理念,讓我受益匪淺。兩三個月下來,早起跑步對我來說,已不需要苦哈哈或咬著牙去堅持,而是生活的必需部分。


我已經開始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樂,包括跑完後大汗淋漓的痛快,步伐的輕快,洗完澡後的清爽,一天積極的精神狀態。


從外形上看,我真的變瘦了,無論是從電子秤的顯示數字,還是從身邊朋友和同事反饋,都說明了這一點。


運動手環記載我的運動數據,9月10號開始,我晨跑了14次,平均每次5公里。10月份晨跑16次,平均每次7公里,11月1號截止今天11月15號,總共晨跑11次,平均每次接近10公里。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我的運動量和運動頻次不斷在增加,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耐力得到明顯提升,跑步的習慣初步養成!


在跑步的過程中,我經常反思:“跑步的意義是什麼?”


最基礎就是保持身體健康,早起鍛鍊為一天注入活力。


很多知名公司為員工創造環境晨跑,比如萬科鬱亮就自己出資在辦公室門口修建一公里的跑道供員工跑步,還成立跑步俱樂部。


鬱亮堅持跑步很多年,每週五次10公里,週末還要來一次20公里,成功完成減肥的目標,兌現對家人的承諾,從大腹便便到現在120多斤,前幾天就有報道說,他以三小時的優異成績完成紐約馬拉松。


晨跑讓人變得更“自律”,只有自律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好。


恆大集團任澤平在《致謝:感恩時代貢獻社會》一文中,表達他積極的人生態度,“從年初開始,爭取每天跑步十公里。哪有什麼天生如此,只是我們天天堅持。自律給我自由。只要保持對學習、鍛鍊和工作的熱情,心態將永遠年輕。只有擁有旺盛的精力和強大的內心,才能經得起世事的磨練。”


很多人羨慕他年薪千萬和首席經濟學家的地位和名聲,而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內在的精神追求。


跑步可以“解壓”,現代生活節奏快,每個人都會面對各種生活和工作壓力。跑步能緩解壓力,讓人變得更加積極和樂觀。


跑步會累,但跑完很輕鬆,感覺很快樂,完成目標帶來“自我掌控感”讓我們對生活充滿自信和希望。


對我來說,一天到晚有很多事情要做,唯一能自主支配且不被打擾的“黃金時間”就是早晨了,我不想把它浪費在睡懶覺上面,而是應該做有意義的事情。跑步讓早晨這段時光變得充實和有意義。


娛樂圈裡面就有喜歡跑步的陳意涵,晨跑輕輕鬆鬆就能跑完12.8公里,即時懷孕了,也繼續跑。她說:“運動就是解決煩惱、擁抱生活的良藥,沒有什麼事情用一次運動解決不了,如果有,那就再運動一次。”


以上就是我對“”晨跑""的體會和思考。如果你想改變自己,並掌控自己的人生,那麼讓我們一起努力,從養成“晨跑”的習慣開始!

運動分享—從走1萬步到晨跑1萬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