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電視劇《小歡喜》播出後,引起社會上眾多家長的熱議。其中季楊楊跟父母甩臉色,無視爸媽的關心,忽略爸爸精心做的早餐……這個場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開始我看到季楊楊跟爸媽搞冷戰的樣子,心裡的火氣直往上鑽。但是視頻後半部分才瞭解到季楊楊爸爸因為工作上的競爭不斷換城市工作,媽媽也隨著爸爸一同外出,從小親子關係疏離,沒有建立深厚的感情。現在爸媽迴歸和揚揚在一起,孩子就用一系列“不回家”“半夜開車”“摔門”等事件來無視父母的關心和存在。父母開始反思:當初不應該為了升官離開孩子,官位再高也不及關心和陪伴孩子重要。很多父母看到這裡很扎心,因為從揚揚父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為了工作或謀生把孩子從小放在家裡外出打工,忽視了對孩子的陪伴,等到有一天再想跟孩子溝通時卻沒有辦法再相處。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劇情中值得慶幸的是:揚揚的無視、冷戰,引起了爸媽的愧疚,進而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走出誤區,來彌補親子關係的不足。這些“無視、冷戰”,以及父母的“愧疚”都是消極情緒,在這裡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正是這些情緒讓爸媽明白了一個道理:陪伴比工作和升官發財更重要。

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發現孩子叛逆的時候卻沒有去挖掘孩子消極情緒背後的原因,沒有從自己的角度去反思,進而使親子關係矛盾升級,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什麼是情緒、消極情緒、積極情緒?

  • 情緒是身體對行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應上的評價和體驗,包括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
  • 消極情緒

它是指在某種具體行為中,由外因或內因影響而產生的不利於你繼續完成工作或者正常的思考的情感,其與積極情緒相對。消極情緒包括:憂愁、悲傷、憤怒、緊張、焦慮、痛苦、恐懼、憎恨等。消極情緒的產生是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產生的原因:對“應激源”產生的反應;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受到了他人的挖苦或諷刺;莫名其妙的情緒低落等。

  • 積極情緒

積極情緒與消極情緒是相對而言的,面對生活的壓力與歷練,若積極情緒戰勝了消極情緒即會促進人的進步,激發人性的優點使之為善;若消極情緒戰勝了積極情緒即會阻礙人的進步,激發人性的缺點使之為惡。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我們需要保持聆聽孩子情緒的能力

  1. 父母原本都具有深層次聆聽孩子情緒的能力

我們每位父母天生都有深層次聆聽孩子情緒的能力,回想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每當孩子哭鬧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孩子是“餓了”還是“困了”,當晚上只要感覺到孩子動就知道孩子可能是想“撒尿了”;不停地動有可能是尿床需要換“尿布”了,以上的“哭、鬧”都是孩子表現的消極情緒,此時父母並沒有因為這些消極情緒而去責怪孩子,而是從這些情緒中積極感知了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並主動去滿足孩子。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2. 隨著孩子的長大,家長們失去了深層次聆聽孩子情緒的能力,只關注孩子當下情緒的行為,從而使親子關係緊張、惡化,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孩子逐漸長大,進了幼兒園,接著進入了小學學習階段,漸漸地孩子的成績成為了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孩子是否在努力學習以及考試的結果排名,忽視了孩子在此過程中的情緒是什麼。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不禁讓我想起暑假前發生的一起事件:一所小學的期中檢測中,一位三年級的女孩兒突然嘔吐,監考老師告訴班主任,班主任立即讓孩子直接給媽媽打電話,打通電話孩子哭著說:“媽媽我頭疼的厲害!”媽媽聽後第一句話是:寶貝,你的試題答完了嗎?答完試卷咱們再去看病。”女兒此時有氣無力地說:“媽媽,我堅持不下去了。”誰知這位媽媽還是說:“寶貝,媽媽相信你肯定能堅持到最後。”孩子無奈繼續答題去了,結果在交試卷10分鐘前孩子暈倒在考場。後來媽媽帶孩子去醫院急診,是急性大腦炎,因為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孩子落下了後遺症,那位媽媽後悔地大哭。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事件中當孩子哭著祈求媽媽的時候,媽媽沒有意識到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是病痛的厲害,需要馬上去醫院治療,媽媽盯著的只有考試的結果,這直接給孩子造成了身體上的傷害。

情緒沒有對錯,只是一個信號

在家庭裡,我們每個人都是凡人,不可能每天都積極向上,生活也不可能沒有摩擦,因此消極情緒的出現也是不可避免的。並且消極情緒並不是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只有消極的作用。

有研究發現,母親接納並與幼兒討論消極情緒,有助於幼兒對情緒的理解和接納;並且父母適當表達積極情緒、理性處理情緒,會成為孩子觀察、模仿的對象,進而促進孩子對情緒地認知和理解。情緒沒有對錯,只是在傳遞孩子內心感受的一個信號。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實際生活中,我們卻常常把消極情緒看得太過消極,甚至不容忍孩子鬧情緒,孩子的情緒不能及時表達和發洩,長期憋在心裡,進而釀成悲劇。

美國心理雪家托馬斯.摩爾給人們建議:你最好只和表達憤怒的人做朋友。這話聽來是有道理的。

今年八月份發生的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人們眼裡樣樣優秀的孩子最後走上了弒母的道路,可見心理畸形到何等地步。後來我們得知,吳謝宇從小跟隨單親媽媽一起生活,媽媽性格孤僻強勢,對他要求特別嚴格,連他交朋友都受到母親的限制,而吳謝宇竟然表現的特別溫和,那麼他的負面情緒無法釋放,長期憋在心裡久了,最後就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形式回擊母親。這一事件真的給我們做家長的一個提醒,允許接納孩子的消極的情緒,做好自身的情緒表達、理性冷靜的處理消極情緒,從而引領和促進孩子對情緒的認知和理解。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我們如何來化解

當孩子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往往我們也跟著產生更強烈的對抗情緒,進而使矛盾升級,親子關係惡化。我們需要怎麼做來幫助孩子處理好消極情緒呢?

  • 正念呼吸法先穩定自己的情緒,阻止矛盾升級

回想一下,我們是否曾經出現過這樣的場景:帶孩子去超市,孩子的購物袋已經裝滿了,這時候孩子又準備拿一個家裡已經有了的玩具,你制止了他:買什麼買,家裡不是有一個了嗎?但孩子還是堅持想要,於是開始大聲哭鬧,撒潑打滾。記得我當時一下子就生氣了。感覺超市裡那麼多人,場面太尷尬,就對孩子吼道:你越哭越不給你買!說完自顧自往外走去,結果孩子哭聲更大了,最後硬把孩子拽走,回家還打了孩子一頓。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幾年過後和孩子談及此事,孩子跟我說:媽媽,那次我想買一個家裡已經有了的玩具,是想把它送給我的同桌小明,他過生日爸媽不在家,我想當作禮物送給他。當我聽到這裡的時候,我驀然地驚愕了:我沒有去察覺孩子情緒背後的需求,導致傷害了孩子那顆從小萌發的愛心。

再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正念呼吸法,給予我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且可以有效阻止矛盾升級。例如在上面的場景中,面對孩子哭鬧不止,我們可以採取深呼吸平緩一下心情,體驗自己此時的情緒,憤怒也好,無奈也罷,全然接受它,再去感受孩子哭鬧背後的需求:他為什麼這麼想要這個玩具?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 情緒沒有對錯,要接納它

前面我們談到對情緒的一個新的認知:情緒沒有對錯,只是一個信號。無論這個情緒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我們要做的是去接納去包容。勇敢地去承認自己或他人的情緒,接納情緒,並不會讓我們變得軟弱無能,不論快樂還是憂傷,興奮還是焦慮,他們都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

  • 針對消極情緒,我們可以轉換它

當我們或孩子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聯想三件感恩的事情來轉化消極情緒,從而降低消極情緒的負面影響。比如:每天寫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可以是任何讓你感覺到美好或者因之感恩的事物。可以是睡了一個滿足的午覺,聽了朋友的一個笑話,也可以是下班回家吃到的熱騰騰的飯菜等等, 這樣當你產生消極情緒的時候,用正念呼吸法平復了情緒,然後接納它,接著聯想到身上發生的好事,就能及時轉化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

“季楊楊在家甩臉色,無視爸媽關心搞冷戰”,父母們看後很扎心

作為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時,我們首先要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瞭解情緒背後的原因和孩子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親子關係。我們千萬不要粗暴地處理孩子的消極情緒,以免釀成我們無法挽回的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