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农村——这片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土地上,同样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它用那富有中国特色的大手,演奏着春天的主旋律,谱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时代强音。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水的变奏

清冽的水,随着纵横交错的管道流进了千家万户,上了年纪的老人再也不用为水而发愁,再也不用为水而流泪。这是甘甜的水,这是幸福的水。

记得小时候,一到枯水季节,劳累了一天的爷爷,还要拖着沉重的身躯翻过屋后的那座山梁,到很远的花马湖去挑湖水吃。即便村里的水井有水,那水也是浑浊不堪的。每次走两三里地去挑回来,还要进行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那就是爷爷要把明矾锤碎了,放进水缸里用瓢尽力地搅动,等杂质沉淀了才能够饮用,每每水缸底部都会浮现出厚厚的一层泥浆来。

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喝到放心水、卫生水这一决策提上了议事日程。前几年,饮水工程开工了,老百姓心头乐开了花,再也不用羡慕城里的人。打开水龙头,洁净的水流到了咱老百姓的心窝。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火的变奏

那串炊烟,已经随着时代的脚步走得很远了。可我每次经过农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炊烟弥漫的情形。每到做饭的时候,家家户户烟囱冒出的那道白烟,成了农村生活中最深刻的写照。

过去,我家一年四季的柴火,都是母亲历尽千辛万苦从很远的山上砍回来。每年的秋季,是柴火收割的最好季节。天还没亮,母亲就起床带上干粮和收割的工具上山,一直要忙到月上柳梢才到家。这样的忙碌,母亲至少要干一个星期,直到把一年的柴火储备得差不多了才罢手。为了减轻负重,柴草要在山上晒蔫才能捆了挑回家。回到家,母亲还要用稻草把所有的柴火扎成一个一个把子,以便放进灶膛里燃烧。

如今,这样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用上了电饭煲,烧起了坛子气,安上了太阳能,洁净的能源成了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

炊烟,只是成了过往的记忆。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住房的变奏

今天,城里人的生活气息,在农村也能找得到了!

一排排整齐宽敞的楼房在农村随处可见,一幢幢造型雅致的别墅点缀其间。屋内的陈设空调、彩电、冰霜以是司空见惯;花园似的庭院中,有的家庭还泊着属于自己的小轿车。这些,让我这个在城里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的人,满眼都是羡慕的神色。

父亲那一代人,想要造一幢住房(八十年代前农村基本都是土坯瓦房),往往要付出几代人的艰辛努力,造房工程的复杂是让人难以想象的。首先要完成砖坯的制作,找一块自家的稻田,把水滤干了,用石磨在上面来来回回地碾压结实,然后用砖模一口一口地切出来,再把砖坯码成排晒干,这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二步是雇人把砖坯搬运到屋基堆放,即使是晒干了的砖坯,一口也有十五六公斤重,这得费时十天半月才能够搬完。第三步是挑选一个良辰吉日,请来造房的工匠挖地基(农村俗称下脚),这是相当讲究的,要烧香放鞭摆供品,十分浓重,主要是祈求造房中一切顺利吧。从挖地基到盖瓦,房子建起来,也得一个月左右。这样,整个造房的过程,大概需要两至三个月的时间。

现在,农村造房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一栋二、三百平米的房子,最多只要半个月就可以完工。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通信的变奏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前,农村与外界的联系基本上是闭塞的。想要发封信件或者打个电话,得走几公里路到镇上的邮政所才能办到。

八十年代末,叔伯的一个堂妹考上了一所大学。那时能够考上大学,在农村来说,是一件非常了不起和轰动的事情。整个村子,都会很长时间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可堂妹还差一点错过了学校报到的日子。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录取通知书发出来后,通过邮路传到了镇上的邮政所。

因为那时到村塆的路都相当的难走,邮递员一般将信件只送到大队部(现在改为了村支部) ,然后再由塆里到大队办事的人顺便带回, (可那时是经常有很长时间没有人到大队部办事的)这样就转了几次手了。堂妹的录取通知书,就是经过辗转反侧才到达她的手上的。

经过这么多来回,有的信件还会在中途丢失。打一个电话就更难了。那时就邮政所有一部电话机,而且是手摇式的。走几公路里赶到镇上,人多的时候,还要等着排队。接通一个电话,要等待很长很长的时间。

到了今天,通信在农村来说,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无论是电话,还是手机,都覆盖到了农村的每个角落,平均每户都有了一部手机。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路的变奏

我是从乡下走向城里的。对于童年走过的那段路,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候从家里到集镇,只有区区三里多路程,可每次要走两个小时,对于孩子的我,有多远了。有一年秋天,爷爷带着我到镇上去玩,回来的时候,天下起了雨。我走了几步,就不愿意走了,因为鞋子沾上了厚厚的一层泥巴,像是脚底灌了铅似的,挪都挪不动了。

我闹着要爷爷背,爷爷岁数大了,走走歇歇。从下午三点一直走到傍晚时分才到家,爷爷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的,说再也不带我去镇上了。可以想象,家乡过去的路是多么的崎岖不平,是多么的泥泞难行啊!

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贫瘠的家乡也沐浴着这股春风。逐渐富裕起来的家乡父老,没有忘掉改变出行的艰难。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家乡掀起了一股铺路的热潮。我作为家乡走出来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忘掉生我养我的故乡,我也贡献了我的绵薄之力。

路建好后,父老乡亲特地雇了一辆车把我接回家乡,参加通车庆典。一路走来,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过去的那条羊肠小道,于今变成了一条平坦而宽阔的大道。从镇上到村里只需要短短的十来分钟,这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大地,演奏出一首欢快的农村变奏曲

农村--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每天都被赋予了新的定义。随着农业税的减免,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全民医疗保障的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蓝图……新世纪的农村,将展开轻盈的翅膀,迎着灿烂的朝霞一起腾飞。

本文为蒹葭读诗原创,如发现有人恶意盗用,必将追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