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1天養成新習慣:走出心理舒適區有多難,以後就會有多感激自己

心理舒適區,是指人們習慣的一些心理模式,是你感到熟悉、駕輕就熟時的心理狀態,如果人們的行為超出了這些模式,就會感到不安全、焦慮,甚至恐懼。

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舒適區,在這個舒適區裡,我們安逸自在,不願離開。我們每天會小心翼翼的跟隨著固定的節奏、固定的頻率進行活動,生怕自己的行為會超出這個模式,那樣我們會覺得很不安,很焦慮,但,如果回到這個模式,就會覺得如釋重負。

“溫水煮青蛙”,要走出心理舒適區很難。

走出心理舒適區是在跟人的本能做鬥爭,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人天生的本能會趨向於安逸穩妥。你把自己從一個安逸穩妥的狀態中抽離出來,無疑是在跟自己的本能作對,所以,這需要很多的心理建設。

想象一下,你工作在一個朝九晚五的公司,每天上班下班都很輕鬆,你幹了十年這樣的工作,唯一的收穫就是工齡漲了,其他知識一概沒有增加,在工作了第十一年的時候,你們的公司突然裁員,你因為這十年對公司毫無貢獻被裁掉,接下來你會怎麼辦?


花21天養成新習慣:走出心理舒適區有多難,以後就會有多感激自己

失落的表情


不妨換個問題,如果讓你回到開始做這份工作的第一年,你預料到自己可能會被裁員,你會怎麼辦?你還會安逸的每天上班手機玩著,下班小酒喝著嗎?是不是覺得哪裡出現了問題?對的,生活不應該是這樣子的,最起碼,上進的生活不應如此。

在你工作了半年之後,你應該就可以察覺到,自己對於現狀已經很滿足了,對於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能推則推,對於不懂的知識還是不懂,但是你發現這一切好像對現在的生活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最多就是老闆在開會的時候多點了一次你的名字而已,你覺得完全可以接受。然而,現在你從十一年後回過頭去看,你還不覺得後悔嗎?你虛度了整整十一年的光陰,在這十一年裡你看似很安逸,看似很自在,看似很舒適,但是今天你卻不得不面臨被裁員的窘境。你在本應不惑的年紀開始疑惑,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不應該一直安逸下去嗎?怎麼就被裁員了呢?

你在細細的想了三天後,終於恍然大悟,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浮現在你的腦海中:這原來跟“溫水煮青蛙”是一個道理啊。多麼淺顯的道理,可是你卻花了十一年才明白。在溫水裡的青蛙不願動彈,它覺得這個溫度很舒適,很安逸,等到它察覺到情況不對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

因此,我們要在工作的第一年就開始準備“跳出溫水”,讓自己在安逸的環境裡也能保持清晰的頭腦,通過學習新的技能,瞭解新的知識,來讓自己具備“跳出溫水”的能力。

花21天養成一個新的習慣,擺脫對壞習慣的依賴。

我們習慣待在舒適區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習慣”。我們對舒適區裡的一切,太熟悉了,太習慣了:我們習慣每天早上在鬧鐘響第八遍的時候,才依依不捨的離開被窩;我們習慣在上班的時候偷偷的拿出手機來刷刷新聞八卦;我們習慣在工作的時候把不會的問題丟在腦後,不再過問,等等。這些千奇百怪的習慣無比默契的在舒適區裡待著不願出來,我們也樂意這樣,因為這些習慣太“省事”了。


花21天養成新習慣:走出心理舒適區有多難,以後就會有多感激自己

早上的鬧鐘


但是壞習慣終究是壞習慣,它們終將會告訴你什麼叫“壞習慣”:你的這些壞習慣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工作能力不足,被公司開除。

如果不想被這些壞習慣支配,你就得養成一個個新的好習慣。其實並不難:早上提前十分鐘起床,你會發現不用匆匆忙忙吃早餐的感覺真好;上班的時候,不偷偷的刷新聞八卦,原來也可以很充實;遇到了問題,不是拋在腦後,而是順手解決了問題,那麼工作中的問題就會愈來愈少,你會愈來愈輕鬆,能力愈來愈高。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

那麼養成這些很好的習慣很難嗎?答案是並不難,一般來說,21天就可以養成一個新的習慣,堅持下去,用一個個新的好習慣,去代替那些惱人的壞習慣,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越來越好。


花21天養成新習慣:走出心理舒適區有多難,以後就會有多感激自己

舒適的休閒時光


走出心理舒適區,以後你會感激自己。

如果你問我,走出心理舒適區難嗎?我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難。但是你要這樣想,就不會覺得很難了。你想:你現在走出的心理舒適區,未來會以更好的方式還給你。你現在所做的這一切辛苦的努力,都是為了未來自己的生活能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而不是本末倒置。你說,是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