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權友:練太極拳妙用腰襠勁

馬權友:練太極拳妙用腰襠勁

馬權友,天津市寧河區人,大學文化,天津作家會員、天津濱海攝影家會員,中國武術七段,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師承王西安,至今已習武三十多年,有深厚內功和高超武技,多次在天津和國際武術太極拳比賽中摘金奪銀,培養弟子眾多,為全民健身做出了貢獻,多次在國家級雜誌《中華武術》上發表有關太極拳論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天津濱海電視臺、寧河電視臺、《今晚報》、《渤海早報》、《天津政法報》、北方網等媒體曾報道了馬權友傳授太極拳的事蹟。


馬權友:練太極拳妙用腰襠勁

練太極拳妙用腰襠勁
作者馬權友

太極拳運動講究下盤穩固,襠內合勁;發勁提倡松活彈抖,意氣勁相合,而這些技法的應用都在於行拳中腰襠勁的妙用。運用好腰襠勁會讓練出的太極拳韻味十足,推手實用內勁發揮淋漓盡致。
什麼是腰襠勁?我所說的腰襠勁其實是指腰、胯、襠、丹田綜合發出的勁。一是腰勁,指命門的後撐之勁;二是胯勁,指盆骨帶動全身之勁;三是襠勁,指下丹田氣炸之勁。
一、腰勁主宰妙用
太極拳的動作,強調以腰為軸,這是對行拳中盤靈活的要求。腰活是必要的,但主宰作用更為重要。中定在於腰的主宰,穩身控制在命門穴。命門穴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著平衡人體重心的作用。練拳和推手都應時刻注意腰脊命門穴內勁後撐,這樣不僅能中定身體,而且還能讓內氣由腰脊達於四梢,內勁節節貫穿。太極拳論就要求:“刻刻留心在腰間。”
懂得後撐命門是應該的,關鍵是如何做到。這須要放鬆練拳,讓內氣沉入丹田,充盈腰腹。有了充足的內氣,再氣衝命門,逼挺腰脊,使脊柱有了崩彈之勁,我把它叫做“撐勁”。撐勁要以“沉勁"為基礎,而沉勁是通過放鬆練拳,使自重下墜,加上意念引領內勁下抻身體,共同作用形成的。內勁下抻是神秘的"千斤墜”形成之秘,我知曉並能體會到。與人搭手,經常有人問:“馬權友老師,你手怎麼這麼沉。”這也許正是"千斤墜”作用的結果。


二、胯勁帶動妙用
當太極拳練到一定水平,會把內勁練到胯上,勁蓄於盆骨。打拳時,意念控制,把人體最大塊骨頭,既骨盆當作"大拳頭”打出,其實是用盆骨帶動身體,助推拳頭,其威力可想而之。胯勁不僅體現在發勁上,而且在行拳中,處處體現。
行拳邁步時,重心腿根內側要打開,我把這叫開胯,從而使骶骨下落,髕骨上升,並隨腰轉的方向內收下沉,這一側的腰腎內氣充實,小腹的丹田之氣下沉腳下,達到實腿穩固有蹬勁,使虛腿邁出輕靈貓步。
做發勁動作時,腰襠勁運用非常關鍵。拳諺就有:"襠內自有彈簧勁,靈機一動鳥難飛。”如何讓彈簧勁充分發揮呢?這裡有一個技巧。發勁前先蓄勁,沉實虛腿,再泛臀後轉,內勁走螺旋下弧勁,再虛實輕重轉換,將內勁傳導到另一腳,蹬地借地力,氣勁往上節節貫穿,勁達末梢,抖胯前送,帶動手臂冷脆前發。
三、盆骨氣炸勁妙用
上面說的胯勁帶動身體在發勁時會顯威力,如果再加上盒骨內氣膨炸助推胯骨,那麼發勁威力會更大。我所說的丹田之炸勁是指下丹田之勁,即會陰穴、盆骨一線,內氣膨炸,也是人體爆發力的來源。這說起來容易,但做到很不易。因為,一是要苦練、巧練出充足的內氣,二是要懂得並會做內氣下沉到會陰穴一線。有了這兩方面做保障,再加上發勁時開胯圓襠,氣炸效果明顯。


發勁時把襠撐圓很關鍵。襠是指會陰穴兩大腿之間的部位。襠撐圓是指兩大腿根有如鬆開,會陰穴有如橫向拉開,襠口如橋拱,兩腿之間有如夾著大氣球。發勁要求腰胯旋轉一致,當兩胯鬆開時,旋轉就靈活。蓄勢時襠要開,發勢時襠要合。合襠時塌腰落胯,兩膝微向內合,氣沉下丹田,帶脈充盈膨脹,腳下生根,形成整勁。(文/馬權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