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龙岭迷窟》中经常出现的摸金校尉在历史上真的存在么?

🐝铭


既然是小说,那肯定就是有虚有实,即使是《史记》这种很多事情我们也是无法考证的。按照小说里的说法盗墓门派之“摸金派”,弟子名称“摸金校尉",掌门祖师是曹操。

摸金派的来头可不小,据说当年曹操为了筹集军费,专门组建了一支盗墓军队,通俗点的说,就是国家盗墓办公室。而摸金校尉就是这办公室主任了,该门派曾成功盗取了西汉梁孝王之墓,并由掌门人亲自打开棺椁,久而久之,摸金派就变成一个门派,曹操也就成了这一门派的祖师爷。

跟其他门派相比,摸金派不专注外力破坏,而是以《易经》为宗旨,来确定墓穴的位置,并且依靠风水与形象来盗墓的门派。而摸金校尉只能对大的墓葬下手,普通平头老百姓的墓葬绝不能动;摸金校尉每次盗墓只能拿走一两件明器,一方面要给同行留口饭吃,另一方面摸金校尉做事不做绝,给自己留后路的表现。

发丘派的起源虽然比摸金派晚,但该派祖师爷伍子胥确是四大派门中资历最老的一位。据说,当年楚平王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后来伍子胥被逼逃亡吴国,并成为吴国大将,率领吴兵攻陷楚国东城,此时楚平王已死,但愤怒的伍子胥把他的坟墓挖开,暴打楚平王的尸体,因此伍子胥被发丘派拜为祖师爷。

卸岭派应该是盗墓门派中最富争议的,因为卸岭派门人的多面性,使得很多人对他们是又爱又恨。一方面卸岭派门人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卸岭力士在绿林好汉与盗墓贼是游走自如,谁也弄不清到底打家劫舍还是盗墓是他们的主业,据说作为卸岭的祖师项羽曾带人挖了古迹陵墓秦始皇陵。

搬山派是四大门派中危害最大的,因为他们眼中只有钱,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搬山道人之所以被称作“道人”是因为搬山门人身着道士装扮,而且会一些与茅山道士手法类似的法术,比如“搬山分甲术”,据说祖师是孙殿英,他曾把乾隆陵、慈禧陵洗劫一空。

这些都是出自小说,但也许无巧不成书,说不定还真有其事。


许姑姑视频


摸金校尉在历史上确曾真实存在过,不过这只是在特定的时期产生的特定产物。并非如小说《鬼吹灯》等文学作品中,传得神乎其神的盗墓组织。

东汉末年,各路军阀各自拉起队伍,甚至为了争夺地盘不惜挑起战事。可打仗就需要武器装备,士兵还得吃饭拿军饷,没钱啥事干不成,只有被动捱打的份。

曹操建立摸金校尉,其初衷只为筹措军饷

势力最大的袁绍,虽也雁过拔毛似地疯狂盗墓,可只属玩票性质的。而兵多将广财粗气大的董卓也曾就动过盗墓的勾当,且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皇陵一古脑端了个干干净净,墓中的宝物多用于军费开支。

当时势力较小的曹操,要想扩充队伍吸引人才增强战斗力,只能多搞钱。钱从哪里来?最快捷的方法自然是仿效董卓等人,实施盗墓行为。底子单薄的曹操,经济上早已捉襟见肘,对于盗墓一事自然倍加重视。

盗墓向为世人所不齿,适逢乱世一心只想着钱财的曹操也顾不了那么多。别的军阀盗墓只是找到古墓就盗,不会分出队伍专职干这事。而曹操就专门从部队中,拔出人员建立发丘中郎将和模金校尉,足见其十分重视盗墓所得财物,盗墓已成了曹操筹措军饷的最大希望。

考古界有句话,“汉墓考古靠运气”。指的就是这一时期,因为盗墓行为十分猖獗,没被盗过的汉墓少之又少,通过考古,能发现完好无损的汉代大墓,几乎全凭运气。


曹操是否设置盗墓部队,学界仍有不同的声音

最先揭发曹操盗墓一事的,是出自袁绍手下“建安七子” 之一的陈琳发布的檄文。檄文中不仅指出曹操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还言之凿凿地指出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

后世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单凭檄文不足以认定曹操设立专职盗墓部队,并从事盗墓活动。然而,在《水注经》里,又存有这样的记载,“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上世纪80年代末,在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时发现,墓葬群虽然曾被盗墓,但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

历史上的可考的摸金校尉,实际上是南北朝时期的暴君刘子业建立的。他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一职,更多的应是参考了当年陈琳的檄文。

据《南史卷二·宋本纪中第二》记载:“帝少好读书,颇识古事,粗有文才,自造《孝武帝诔》及杂篇章,往往有辞采。以魏武有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乃置此二官,以建安王休仁、山阳王休祐领之,其余事迹,分见诸列传。”


即便曹操没有设置摸金校尉,但并不等于就否定了其没有参与过盗墓活动。东汉末年盗墓成风,军阀大多都曾染指过。如袁绍、董卓、孙权等,陈琳指责曹操盗墓,除了作为敌对一方的恶意抹黑这一因素外,恐怕也并非全是空穴来风。

这从曹操对于陈琳的指责,并无作出反击便可得知。纵使没有盗取梁孝王墓,至少一般的贵族之墓也曾盗掘过。以曹操起兵之时的处境看,要支撑一支强大的军队,短期内光靠 “屯田制” 来解燃眉之急并不现实。

“摸金校尉” 仅是昙花一现,早就湮灭在历史中

曹操设置摸金校尉这一正规军事编制的说法,只出自陈琳的檄文。在天下三分后,这支盗墓部队就再没出现过。据说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时,即已取消所谓的摸金校尉。

自此以后,盗墓者皆各自为政,同行之间并无师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盗墓,均为摸金校尉。盗墓这种罪恶的行为,本身就被历代的法律所不容。所谓的 “摸金校尉” ,到了后世多是盗墓贼为掩人耳目的一种称谓罢了。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前几年小说《鬼吹灯》系列等一些盗墓小说盛行,为读者们打开了一扇地下世界的大门。书中情节惊悚刺激,刻画的环境精美绝伦,让读者从无限想象想中踏入这个世界。这几年电影电视行业发展迅速,盗墓题材类电影电视的层出不穷,今年疫情期间的《鬼吹灯之龙岭迷窟》算是良心剧,剧中多次提出摸金校尉,搬山道人等盗墓流派,历史中真有这样的门派么?今天给大家说说。

三国之初,军阀混战。当时曹操的势力版图还很小,城市也没有几座。就算打下了城市也是十室九空,城市之间易主频繁没有调整休养的时间。想要有军队攻略其他地方扩大地盘,就低有钱,没有钱军队不会给你卖命,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难题需要解决,所以曹操的目光就转向盗墓这个行当这个。当时的西汉的丧葬习俗是偏厚葬的,这就为曹操的突破底线去挖坟创造了条件。为了能在众军阀中脱颖而出,曹操在军中设立“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专职盗墓事宜。

为了得到大量的金钱,曹操动用了庞大的军事力量进行盗掘,有时还亲自下场指挥。曹操曾参与盗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琳在檄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在曹操之后,摸金校尉由官方,转向了私人经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