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的祕密,藏在口腔裡

長壽的秘密,藏在口腔裡


今日專家


長壽的秘密,藏在口腔裡

戴永雨 北京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教授



在我們的嘴巴里,隱藏著一個特殊的長壽指標。這個指標的高低與否,可為我們能否長壽提供參考。


北京醫院口腔科的戴永雨主任就做過這項特殊的長壽檢測。研究數據表明:這項長壽指標越低,70歲後的7年死亡率就越高。


長壽的秘密,藏在口腔裡


這個指標,就是我們功能牙的數量。


01 長在嘴裡的長壽指標


功能牙的定義比較苛刻,只有上下牙齒可以咬合在一起的牙齒,才能稱為功能牙。如果下牙對應的上牙缺失,那麼下牙也不屬於功能牙。


研究表明:70歲以後,每多一顆功能牙,會使7年死亡率下降4%,由此根據北京市老年人的平均年齡折算出,每多一顆功能牙,壽命可延長1.8年。


02 不容小覷的牙周炎


牙周炎與功能牙的數量息息相關。


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在我們的牙齒和牙槽骨之間有一層纖維膜,又被稱為牙周膜,它的作用是把牙齒固定在牙槽骨上。


牙周病反覆發作就會破壞牙周膜,久而久之牙齒會慢慢變得鬆動。而且牙周病每發作一次,牙齒的鬆動程度就更多一分。


長壽的秘密,藏在口腔裡


03 牙周炎的四大隱患


No.1 增加心臟病、腦卒中的風險


研究數據表明:牙周病患者冠心病的死亡率或入院率,比沒有牙周病的人群平均高出25%。


心臟的主動脈瓣和肺動脈瓣是最容易受細菌侵蝕的部位,細菌侵蝕會導致它們腫脹變形,這樣瘢痕和瓣膜錯位之處就無法完全閉合,會導致主動脈瓣、二尖瓣、三尖瓣關閉不全等情況的發生。


除了瓣膜關閉不全,這些受炎症侵蝕的瓣膜更容易被細菌附著,也更容易成為血小板的聚集之所,血小板和細菌若在此凝聚成塊,在一定的情況下脫落後便會隨血液進入其他臟器。


當脫落的細菌斑塊或血小板凝聚塊進入供應心肌的血管時,就會引起供血不足,輕者出現心絞痛,重者可能出現局部的心肌梗死,危及生命。引發腦卒中的原理也是如此。


No.2 加重糖尿病


牙周組織間的炎性因子可隨著血液循環進入全身,導致身體對降糖藥物的敏感性降低。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果同時患有牙周疾病,血糖的控制會難上加難,更會造成嚴重的全身併發症。


No.3 影響消化功能


牙齒脫落會讓我們感到咀嚼無力,讓我們總想著把食物搗爛了再吃,但這樣其實是增加了胃的負擔,因為第一步的口腔消化沒有發生或沒有充分進行。


牙齒在咀嚼的過程中,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會對很多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唾液把食物攪拌成食團,更利於吞嚥,食團進入胃裡也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如果牙齒特別不好,食物沒有得到第一步的消化,就相當於生吞了很多大塊的食物。久而久之,就會引發一些胃部的不適。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也沒有被身體吸收。


No.4 增加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


阿爾茨海默病和牙周病看起來完全不搭邊, 但有學者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結果:在咀嚼過程中,人體腦組織很多區域血管的血流量會增加。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咀嚼時間,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腦部的血流灌注,從而使海馬體的腦細胞經常處於興奮狀態,這對預防阿爾茨海默病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04 四招遠離牙周病


想遠離牙周病,首先要從正確刷牙開始,而牙刷、牙膏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我們該怎麼選呢?


No.1選牙刷


記住兩個原則:


1⃣️ 一定要選小頭的牙刷,小頭的牙刷更容易伸入到後槽牙的位置,能清潔到牙齒的每一個部位;


2⃣️ 要選擇軟毛的牙刷,軟毛的牙刷對牙齦的損害更小。


No.2 選牙膏


牙膏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普通牙膏,一類是藥物牙膏。


普通牙膏裡會加入各種各樣的香料和添加劑來調節牙膏的口感。


藥物牙膏需要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不要自行購買,比如美白、脫敏、止血等作用的牙膏。因為這些牙膏裡都含有特殊的藥物,如果盲目選擇,可能會耽誤口腔疾病的病情。


No.3 1分鐘阻止長壽指標下降


“1分鐘阻止長壽指標下降”的寶貝就是牙線。


使用方式

把牙線放在兩顆牙齒中間, 把兩邊牙齒分別刮一刮,就可以把相鄰牙齒中間的髒東西刮乾淨。

除了便宜的牙線棒之外, 現在還有一種水牙線,打開開關產生瞬間壓力,可把牙縫中的髒東西沖洗乾淨,可在飯後使用。


專家提醒

水牙線中可以放純淨水或漱口水,但漱口水不可長期使用,因為漱口水中的抗生素會使口腔內的正常菌群失調,所以只能作為臨時潔牙時使用。


No.4 40分鐘逆轉長壽指標


“40分鐘就能逆轉長壽指標”的寶貝,就是種植牙。


所謂種植牙,是在牙齒缺失的部位植入一顆人工牙根,等到人工牙根和骨頭長結實後,就可以在上面鑲牙了,整個過程都是無痛的。


從現在開始,好好保護你的牙齒吧!


編輯:楊白

文章選載於2020年第1期《祝您健康·養生堂》

微信公眾號:鳳凰養身研究所(WeChat ID:znjk2833)

原標題:逆轉下滑的“長壽指標”

原編輯:車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