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还没调查完,上财又来了——有些人,不配做“老师”

01

就在昨天,12月6日,有自媒体发文,称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教授钱某以讲题为由,

在校园内将一名女生锁进车内进行性骚扰。

北大还没调查完,上财又来了——有些人,不配做“老师”

该教授在第一堂课就主动添加了该女生的微信,此后多次发送一些暧昧信息。11月6日晚,最后一节课程结束后,他就以讲题为由,让该名女生上了车,开出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性骚扰。该女生在过程中进行了录音取证,此后几天,又在专业的律师指导下进行了取证。

然而这并不是偶然。就在此事发生不久前,北大也有一名男教师被举报与多人发生不正当关系,校方和警方对于此事仍在调查中。

其实活得久了,就知道有关性骚扰猥亵的事并不少见,荀子早在公元前就提出了“性恶论”,人性本恶,黄发垂髫,鸡犬相闻的桃花源本就不可能真正存在。但这两件事之所以如此让人心寒和震惊,就是因为犯下如此罪行的人是教育工作者,是有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称的“老师”!

谭嗣同说:“为学莫重于尊师。”是的,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老师本该是受人尊敬的职业,因为他们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他们品行端正,为人师表;他们桃李遍布,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但就是有这么些人,他们甚至连做人都没做好,就去做了老师。他们的可怕之处在于披着“老师”的外衣,肆无忌惮的去残害那些无辜的孩子。

02

韩国电影《熔炉》取材于2005年光州一所聋哑学校里的真实事件,电影一出,立刻引起巨大轰动,全世界为之震惊,直接推动了韩国法律变动。

该电影讲述的是一群聋哑学校中的孩子,他们长期遭受着老师的性侵和暴力。那所学校里,上至校长,下至宿管老师,所有人都串通一气,他们知道聋哑孩子本就受父母和外界的关注不多,同时又较难表达自己,所以肆无忌惮地对他们实施暴力——站在墙角被拳打脚踢、塞洗衣机、用水滋脸……

北大还没调查完,上财又来了——有些人,不配做“老师”

韩国电影《熔炉》

孩子在成人面前本就是弱势群体,更何况施暴的是极具权威的“老师”,他们更是不敢反抗,默默承受着这一切。若不是最后一位转来的美术老师发现了这一切,历经重重困难将其曝光,还有更多孩子会经历这样的“熔炉”。

然而他们还是幸运的。因为肉体上的伤害可以被治愈,一个行为恶劣的 “恶魔”可以被曝光,被判刑,但是精神上的伤害却将跟着孩子一生

台湾作家三毛以其浪漫的才情,自由的个性扬名文坛,但鲜为人知的是,她曾经有过重度抑郁症,极其害怕学校,甚至一度提到上学就会条件反射的昏倒并且失去知觉,而这一切,与她初中的数学老师有关。

我们都知道三毛偏文科,但对于数学的学习,三毛最初并没有想过要放弃。在初二时,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三毛靠自己惊人的记忆力,把课后的习题一道道背出来,因为她发现老师出题,都来自于课后习题。

就这样,三毛在那段时间连考了六个一百分。然而她的数学老师不仅没有表扬她的努力,还当着所有人的面怀疑她作弊,还在下课时间拿出了一张完全超纲的数学卷让三毛做。

当然,连题目都没见过的三毛考了零分,那个数学老师嘲笑之余,还拿着墨汁和毛笔在三毛的两只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圆圈,并且让她拿着试卷在操场上绕一圈“示众”。这件事在对年幼的三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此就她再也无法正常在学校上课,最终只能退学回家。

北大还没调查完,上财又来了——有些人,不配做“老师”

对于那个数学老师来说,这件事不过是他漫长教育生涯中的一个小插曲,甚至过两天就忘的一干二净。但对于三毛来说,当年的痛楚却跟了她一辈子,几十年后,当三毛在书中提起此事,仍然心有余悸。幸而三毛的父母在那时给了她最大的温暖和支持,自己在家里教三毛读书写字,后来又托熟人找到了三毛的人生导师,不然这个给中国文坛带来巨大影响的女子,就要被扼杀在初二的一节数学课上了。

03

下面是一些家长真实的吐槽——

“班里刚刚交了100元的班费,一个老师生日,花了500买了一个蛋糕,今天儿子回来又说要交班费去买礼物……”

“现在的老师已经不是当初的老师了,我的孩子一年级,老师除了上课布置作业其他什么都不做,孩子作业也不检查不批改……”

“班主任忙着自己考试,天天上课就是自习,孩子都已经很久没有上课了……”

北大还没调查完,上财又来了——有些人,不配做“老师”

各种捐款

我在想,这样子的人,同样有什么资格当老师?

的确,他们没有打骂学生,没有给他们造成明显的伤害,看上去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他们错就错在,他们是老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然而现在老师门槛越来越低,一张教师资格证随便什么人都能考出,国家也没有对老师教育理念的考核标准。这就导致了老师队伍中鱼龙混杂,既有像《死亡诗社》中拯救迷途孩子灵魂的基丁老师般的“天使”,也有收着礼搞腐败,滥用职权欺辱学生的“恶魔”。

那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和老师,和学校硬碰硬,最后两败俱伤头破血流吗?

不,《熔炉》中有这么一句话——我们拼尽全力,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让世界不改变我们。

我们要自己拯救自己的孩子。

04

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让孩子养成与父母交流的习惯。你如果连学校里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去帮助孩子了。

刘亦婷,一个同时被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最终选择了哈佛的奇女子,她在上学期间也多次遇到的“奇葩”老师,我们看下她的母亲是怎么做的。

早在幼儿园大班,刘亦婷的母亲就开始让婷儿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给她讲幼儿园里的“新闻”。第一是为了锻炼婷儿的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养成孩子和家长交流的习惯,以便让他们和父母保持密切的精神联系,当她遇到麻烦的时候,能即使得到个性化的指导。

只要大人肯听,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其实很乐意和家长谈论各种事情的,然而一旦错过了这个阶段,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特别是现在很多家长,平时不闻不问,非要等到考试出成绩,才开始疯狂盘问孩子平时都在干嘛?怎么会才考了这么点分等。那时候,孩子不仅不会乐意回答,久而久之,还会对和家长的沟通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变得什么事都不愿意和大人说。

北大还没调查完,上财又来了——有些人,不配做“老师”

学会沟通

第二,就是要无条件相信你的孩子。

很多时候,父母宁愿相信老师也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

比如之前的杨永信事件。孩子一开始也会告诉父母自己在“治疗所”遭遇电击,痛不欲生,但家长就是不相信,他们认为是自己的孩子在编谎话以此逃避去“戒网瘾”,强行将孩子送回那个“地狱”。几次下来,孩子再也不敢和父母提起此事了,因为不旦不能从这里逃脱,还会换来更大电流的惩罚。这也是为什么杨永信能猖獗这么长时间。

试想,一个孩子,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他的话了,他还有谁能指望呢?他以后的内心之门可能将永远不会再打开了。

05

最后,我想说,写这些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些事真实存在我们身边。但大家也不用过于惶恐,毕竟好老师也是非常多的,要知道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

只是在这个阳光和阴影并存的世界,作为父母,一定要打起精神,留个心眼。毕竟无论如何,我们才是孩子最后一道,但也是最坚实的一道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