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输液怎么才能不出错?医疗事故怎么预防?这项制度很重要

最近一则医疗事故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5岁患儿朱某某因病毒性脑炎入住宜兴市人民医院。护士误将甲硝唑当成甘露醇给予静脉输液,后来患儿在其他医院因抢救无效死亡。尽管甲硝唑和患儿死亡有没有直接关系目前尚无结论,但是护理工作的严谨性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视。

护士输液怎么才能不出错?医疗事故怎么预防?这项制度很重要

医院里护士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领药、配药、输液、测体温、量血压......小小的护士站承担着一个科室七八十个患者的护理工作。如何在百忙的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怎么样才能做到不给患者输错药?三查七对制度很重要。

三查是: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具体内容为:

查药品的有效期,配伍禁忌。

查药品有无变质、浑浊。

查药品的安瓿有无破损,瓶盖有无松动。

七对指的是:查对床号、查对姓名、查对药名、查对剂量、查对时间、查对浓度、查对用法。

一注意:注意药物过敏史,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三查七对是护理学界的老前辈黎秀芳教授在五十年代提出来的,逐渐成为全国各个医院的核心护理制度。

护士输液怎么才能不出错?医疗事故怎么预防?这项制度很重要

现阶段“三查七对”在不同医院有所演化,逐渐变成“三查八对”、“三查九对”、“三查十对”等等,比如“八对”把药品的有效期纳入,“九对”把过敏史纳入,“十对”把性别纳入。

即便在同一家医院,不同科室的查对内容也是有所差异的。比如,精神科把患者的表情纳入查对,输血科把血型和交叉结果纳入查对。

查对制度不仅在病房输液时很重要,在手术室它演变成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的安全核查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师三方共同完成。

护士输液怎么才能不出错?医疗事故怎么预防?这项制度很重要

麻醉实施前: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进行核查。

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风险预警等内容进行核查。

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过去由于核查制度不完善,执行不严格,手术部位错误,纱布块、止血钳遗留患者体内的医疗事故报道曾经屡见不鲜,现在由于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严格执行,这类医疗事故已经很少见。

随着我国的医疗管理越来越科学,查对制度越来越完善,我希望宜兴患儿的悲剧不再发生。

注:本文引用了《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卫办医政发〔2010〕41号)的内容。#我为中医药代言#

#清风计划##健康真相馆#@健康真相官@头条健康@微头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