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俄狄浦斯王劇照

希臘悲劇《俄狄浦斯王》,雖貴為一國之王,卻怎麼也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

年輕時不懂,書本一翻而過。

如今,才漸漸知道,希臘悲劇對人類是何等透徹的悲憫——每個人都前路迷惘,以為是自己選擇的一切,最終發現,不過是命運的捉弄。

最痛苦的還在於,上天聽不到任何人的聲音,所有的人都在命運的狂潮裹脅中,不知將會去向何處。



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王夫之

1619年秋天。

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湖南衡陽的回雁峰下王衙坪,王家又添新丁。

誰也不知道,這個才呱呱落地的王家第三個兒子,會在二百年後,影響整個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從而影響了整個民族的走向。

這個王家第三子,就是王夫之,字而農,號姜齋,晚年隱居衡陽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世稱王船山。

人生不幸,莫過生於末世。

王夫之二十五歲,大明王朝滅亡,即隱身山林。空有一生抱負,唯有付諸筆端,寫下千萬言手稿。1692年,王夫之帶著一腔悲憤離開人世,臨死前叮囑兒子,將手稿藏好,不能輕易示人,“吾書二百年後始顯。”

誰也不知道,他這二百年,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鄧顯鶴

鄧顯鶴,號湘皋。湖南新化人。《清史稿》說他“勤於文獻考訂、編纂,平生以蒐集楚南文獻自任,常以書相隨,老而更勤”。他自己也說蒐集整理文獻,走遍三湘四水,“下至荒村古寺,委巷農家,村學傳鈔,老僧粘壁,亦有名章,可資採錄”。“偶得片語,如獲異珍,驚喜狂拜,至於泣下”。

一天,他在衡陽鄉紳馬倚元處,購得了幾冊名為《莊子解》、《春秋世論》及《楚辭通釋》的手稿。馬倚元說,這手稿的作者是本鄉的王夫之,似乎是清初的一個隱士。

當時王夫之並不為世人所知。但鄧顯鶴在讀完上述幾本書後,感覺如石破天驚,王夫之博大精深的思想,穿越二百年的時空,如閃電一般,照亮沉沉黑夜。於是,鄧顯鶴“慨然發憤,思購求先生全書,精審鋟木,嘉惠來學”。

這一年,是1819年,正是王夫之誕生二百週年。

誰也沒想到,王夫之說“吾書二百年後始顯”,是從他的誕生之日算起。



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船山遺書

但是,時過二百年,王夫之後人已到第六世,滄海桑田,輾轉遷移,要找全這些手稿,談何容易!

王夫之手稿自1819年驚鴻一現,又重新陷入沉寂。

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

一天,大雨。

長沙城南書院裡,幽深的小徑旁,蕉葉舒展,萬花綻放。雨中匆匆行走著兩個人,卻無心欣賞,徑直推開了鄧顯鶴寓所的大門。當時鄧顯鶴寓居長沙城南書院,正在編輯《沅湘耆舊集》。

來人一個是鄧顯鶴的朋友,歐陽兆熊。

另一個人,從懷中掏出一油紙包裹,一層層打開來,是一疊書稿。鄧顯鶴一看,老淚縱橫,二十年,終於等來了王夫之的詩集。這個人,名叫王世全,王夫之第六世孫,當時居湘潭。他還說,王夫之另一個六世孫王承佺,家裡藏有王夫之的全部遺書。

鄧顯鶴大喜過望。

第二年,即1840年春天,由鄧顯鶴的弟子鄒漢勳主持校訂,《船山遺書》開雕於長沙。

王夫之隱居,正是由於大明王朝滅亡,滿族以區區幾十萬人,席捲全國,吞併八荒。於是憤而著書,總結堂堂中華被異族佔領教訓,驅夷排滿思想,盡在字裡行間。

就在《船山遺書》開雕不久後的1840年夏天,貢國人義律率領英國軍艦16艘、武裝輪船4艘、運輸艦28艦、陸軍4,000人,抵達廣州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華民族再次面臨外族威脅。

歷史往往遇見如此弔詭之處,不知是巧合,還是命運的安排?



長沙城南舊事:他生前默默無聞,死後二百年成大V

湘軍

1851年,太平天國金田起義。隨後,曾國藩練湘軍,當時湘軍將帥,大多為書生,幾乎人人都讀《船山遺書》,成為湘軍統一思想的精神武器。

1862年,湘軍與太平天國鏖戰到最後關頭。曾國荃建議重刻《船山遺書》,曾國藩於是設安慶官書局,開版雕刻,還是請歐陽兆熊總攬編撰事宜。曾國荃在戰事緊要關頭,卻建議重刻《船山遺書》,而且曾國藩立刻批准,馬上開工。尚無資料說明當時曾國藩、曾國荃兄弟是何等心態,何等考慮,但《船山遺書》對於湘軍,是重要的意識形態來源,卻是毋庸置疑的了。

1894年,歲在甲午。日本進犯遼東半島,是戰是和,清廷搖擺不定。湖南巡撫吳大澂主動請纓,招募湘勇,親赴前線,借湘軍餘勇,夢想重溫四十年前湘軍輝煌。不料一敗於牛莊,二敗於營口,三敗於田莊臺。僅存的湖南中興名將劉坤一出任前線總指揮,亦無所作為。

甲午戰爭以清廷割地賠款,日本全勝結束。湘軍四十年神話終於破滅,全國震驚。失敗帶來反省,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的著作被晚清的維新變法人士當作思想武器,風靡全國。王夫之更是被譚嗣同評價為“萬物招蘇天地曙,要憑南嶽一聲雷”。章太炎也稱道:當清之季,卓然能興起頑懦,以成光復之績者,獨賴而農一家而已。

1894年,王夫之逝世二百零二年。如果說“吾書二百年後始顯”,這個“顯”字,是指“顯赫”的話,王夫之又說對了。


所以,有人說,《船山遺書》是先知的書——他彷彿提前知道命運的安排。


今年是船山先生誕辰四百週年,謹以此文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