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反思一:企業經營者如何改造我們的學習

(一)

如此一場疫情,讓十幾億中國人宅在家裡至少1個月左右,估計沒有多少人經歷過這麼長時間的閉門不出,

而這恰恰是一次最好的歸零與反思——全民的被動歸零與閉門反思!

作為一名企業人,我更關注思考企業的問題。疫情給中國企業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大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生存的危機。除了積極應對外,我想更重要的就是學習和積累了,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應對危機和迎接危機過後的持續發展!

1941年毛主席曾在延安寫了《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指出應對當時中國共產黨的學習方法和學習制度進行改造。我回顧反思中國企業界的學習歷程與各類課程、模式,認為中國企業經營者的學習目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也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造的地步了!

疫情中的反思一:企業經營者如何改造我們的學習

(二)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企開始新一輪的股份制改造(是耶非耶,另再論之),民營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掀起了對現代企業管理學習的熱潮,各種工商管理班不斷開辦,繼之而起的是各大院校的MBA、EMBA。這些課程與學習,提升了中國企業經營者的管理理念與管理水平。

但MBA課程畢竟源於西方,我的老師王紹璠先生在美國生活二十餘年,他在X大、X華的企業家班中多次講到,MBA的背後是美國清教徒博愛、奉獻、迴歸社會的基督教文化精神,以及現代的資本主義工商文明,中國的企業界和企業家不能照搬。但我們豈止是照搬而已,有多少MBA、EMBA已淪落為XX傍大款、投機份子沆瀣一氣的大垃圾場!

那就學學中國式管理吧(中國企業的發展還沒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思想、理念、模式,哪談得上中國式管理呢???),於是各種總裁國學班粉墨上場,儒釋道墨兵法禪、易經識人風水預測。。。一個滿漢全席就端上來了,每門課程3、5天,一年多時間結束,學費10萬甚至更高。從X大、X華到XX書院,十餘年來中國企業家的國學課程從內容到模式就沒有什麼變化。那是否真的就對自己本國學術的大成、文化的精華能掌握並運用了呢?我與多位參加過這類課程的企業家交流過,反饋的結果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內容魯莽,學得滅裂,只有相期邈雲漢了!

然後學日本,學稻盛和夫,因為稻盛先生講我的經營哲學在你們的文化中都有。但人家做出了兩個世界500強,其對中國文化的學習是深入的、身體力行的、發自骨子裡和靈魂深處的!

學過稻盛,瞭解了中國文化特別是陽明心學對日本的影響,國內又掀起了陽明學熱,這對當下這個充滿功利,缺乏誠信與良知的中國企業界,確實如一股清流。但陽明心學根底在四書五經,融匯了道、佛,經過陽明先生獨特的人生實踐和歷練,針對理學的拘執與偏狹而出,有它的時代背景。我在《我們到底向王陽明先生學什麼》一文提出了兩個問題:陽明心學為什麼沒能挽救明王朝?信奉陽明心學的蔣介石為什麼被毛主席趕到那麼一個小島上去了?如果沒有四書五經及佛家、道家、兵家的文化底蘊和視野,很可能學陽明心學就變成了另外一種心靈雞湯,甚至被利用來洗腦。“致良知XX院”把“心即是道”師心自用改為“心決定道,道決定德,德決定事”,並強迫學員不近人性的所謂“懺悔”,正是這種無根無源的學習的寫照!

這二十年來,還流行了成功學、教練技術、身心靈等各類課程,隨著高價拜師、洗腦傳銷、師生糾葛、神秘體驗(特指身心靈類課程,這些國內外的大師導師們,動輒前世今生、宇宙能量、消災化難,就是不能殺滅冠狀病毒),大多已是昨日黃花,流水落花去也。至於各種講模式的、制度的、頂層設計的、銷售的、金融的、互聯網加的,真是“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疫情中的反思一:企業經營者如何改造我們的學習

(三)

回顧這麼多,我們可以總結出兩點:

一是中國企業經營者的學習太急功近利,追求短平快,希望拿來就能用,只想馬上解決問題,沒有對學習的目的、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方法和時間規劃進行深入思考研究;

二是學習的內容雜、亂、多,且不成體系。所學不成系統,學後也很難總結形成自己的有系統的理論、思想、修養和方法體系,這樣的學習如何能指導自己的企業經營管理與發展創新呢?

難怪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7年,中小企業平均壽命更是隻有2.5年,而在美國與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分別為8.2年、12.5年。除了外部環境的原因,根本原因是中國企業經營者文化素質普遍比歐美日本偏低。

(四)

那如何改造我們的學習呢?

一、關於學習目的。企業經營是考驗一個人綜合素質、修養與能力的系統工作,而且是一個永續工程,因此我們學習的目的不能只是為了解決當前面臨的經營問題,而應著眼於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文化修養,以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智慧能力上,並要樹立終身永續學習的認識。

二、關於學習內容。不能只侷限於企業經營管理相關的內容,因為道理很簡單——“功夫在詩外”。如,企業經營者首先要有良好的身心體魄,因此關於身心修養的學理與方法要不要學呢?其次家庭會影響到工作與事業,那關於婚姻家庭和諧、親子關係與教育的內容要不要學呢?第三、經營要有自己的哲學指導思想,才能對公司的管理、發展、用人、研發等形成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那東西方的哲學要不要學呢?第四、經營涉及到團隊打造與文化建設,有關人際關係的倫理學,文化建設相關的禮儀、制度、藝術等要不要學呢?最後,我們是在中國經營企業,關於中國的文化、歷史、政治、經濟乃至民俗更要學。而且面對全球一體化和互聯網時代,國際的和前沿的也要學!

這麼多內容,如何體系化呢?我後面會談到。

三、關於學習的方法。能深入思想、影響靈魂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情感體驗和浮在面上的蜻蜓點水,引用《中庸》的話,是紮紮實實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博則古今中外、各門各類都要涉獵;問則不盲從不輕信,發現問題帶著疑問;繼而思,獨立思考,多方聯繫論證;辯則師友交流、問難辯論,逐漸形成自己明確清晰的體系、立場、觀點和方法;最後篤定的行之於實踐——個人修身的實踐,家庭和諧的實踐,企業經營及創新的實踐,乃至回饋社會國家的實踐!

而且傳統“誦數以貫之”這一方法(反覆誦讀以求貫通),一定要重拾起來,它是保障學習的有效性和高效性的基礎(關於這一方法的論述,見拙文“疫情中的反思二:焦慮的中國教育”)。

疫情中的反思一:企業經營者如何改造我們的學習

(五)

那這裡面有個根本問題和矛盾要解決——企業經營者事務繁多,時間有限,怎麼能做到以上五點呢?這就涉及到傳承文化和知識的學術範式問題及時間安排和技術問題。

首先談談學術範式。我們這一百多年來,由於對自己民族文化失去信心造成了文化的斷層,我們丟掉了幾千年來中國特有的“六藝通學”的學術傳承範式,我們引進並迷信西方的“科學分科”的學術範式,於是在我們的思維定式裡,認為知識一定是分科的,要博學就一定要學習各個不同的學科才可以,這把我們現代中國人帶進了一個誤區。中國傳統的書院上千年來秉承“六藝通學”的範式,教育內容始終圍繞易、書、詩、禮、樂、春秋展開,培養了無數經世治國的棟樑之才,我們的學習應該回歸這一傳統(關於這一問題也請詳見拙文“疫情中的反思二:焦慮的中國教育”)。

有人要說了,易、書、詩、禮、樂、春秋不都是儒家的經典嗎?你這是要開倒車崇儒嗎?

嗚呼!這是目前中國人關於自己文化歷史認知上最偏頗的一個錯誤。須知孔子編訂這六經,是對夏商周三代文化文明的一個總結和集大成,其後諸子百家都宗奉並廣引六經,奠定了中國其後二千五百年的學術範式基礎,哪裡只是儒家的書呢?且六經語言精煉、義理宏深、境界廣大,由他延伸旁及貫通諸子百家和西方文化,在互聯網信息資訊爆炸的時代,正可以簡馭繁、由博返約呢!

我們可以通過對《易經》的學習,繼承發展式的貫通古今中外的哲學思想與科學精神,建立企業經營的指導思想,把握企業的主要矛盾與陰陽五行的動態平衡,探索企業生命成長的規律,並用之於戰略決策;通過對《書經》的學習,繼承發展式的貫通東西方管理思想,真正迴歸以人為本的精神,民主集中,上下一體;通過對《詩經》和《樂》的學習,涵養詩歌文學與音樂藝術的修養,提高審美情趣,構建和樂積極的企業文化;通過對《禮記》的學習,深化對企業制度、崗位職責和人事管理的研究,提升個人禮儀修養,讓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通過對《春秋》大義的學習,貫通東西方歷史的同時建立良好的企業倫理,真正為百年企業打下根基。再加上毛澤東思想,因為這是東西方文化在當代的融合,通過幾十年血與火的實踐而成,是中華文化當代的內聖外王之學。此之謂通學範式,方可培養出通才,而成功的企業經營者必是通才方可!

其次談談時間安排和技術問題。時間安排上要集中學習和零碎學習相結合,技術上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在線學習技術。集中學習可每月1次,每次1—2天,有師友有氛圍有相互砥礪,則易於堅持永續學習;零碎學習可每天10—20分鐘,利用互聯網在線的音頻視頻資源及群互動,如此可氣不間斷,積少成多,漸至融會貫通。我測算過,真肯用心下來學習,兩年左右時間即可(易約6個月,書約2個月,詩樂約3個月,禮約3個月,春秋約4個月,毛澤東思想6個月)。如此規劃安排,也不妨礙在這期間對其他新生及有益課程的學習,但主旨既定,枝葉自可順勢滋茂,更相得益彰也!

與其花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如無頭蒼蠅一樣四處就羶,荒以時日,不知所終,中國的企業經營者何不花個2年時間來改造我們的學習,以全副功夫向大本大源來探討呢?本源若得,事業經營上自可根深蒂固、左右逢源,這可是事半而功倍的便宜事啊!何不乘興而為之呢?

(按:毛澤東主席正是在二十八歲前以全副功伕力學東西方文化精華,探得本源,方才通過幾十年的實踐,帶領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創建了一個超越任何一家世界500強的超級“大公司”——中華人民共和國。推薦大家閱讀毛主席1917年寫的《論大本大源》一文。)

疫情中的反思一:企業經營者如何改造我們的學習

(六)

荀子的千古名篇《勸學》在最後提出,“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中國的企業經營者若能通過對學習的改造,真積力久,一旦豁然貫通,養成德操,具有獨立思考、批判精神和創新能力,能系統周密的研究我們的經營環境,研究行業的歷史與變革,研究自己企業經營的實際問題,不短視、不盲從、不跟風,能定能應,就可成為一個真正的成熟的企業家(王紹璠先生對成熟的企業家提出四個標準:一應有哲學思想,二有東西方文化深厚的修養,三現代企業管理專業技能,四回饋社會的精神),從而引領行業,叱吒風雲,並回報國家和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