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語》細解:概述以及作者呂近溪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只是很多古文很多人都如我一般已經生疏至極,所幸機緣巧合開始帶孩子一起學習傳統文化。只因知識淺薄雖跟隨張老師從最簡單的《小兒語》開始學習。《小兒語》隨是寫給孩子的童謠,但是字字珠璣,句句都是人生哲理。

《小兒語》細解:概述以及作者呂近溪

《小兒語》概述:

作者:呂得勝,又稱呂近溪,明代大儒,嘉靖時期寧陵人。寧陵是如今的河南。作者用四言、六言、雜言的通俗語言形式,弘揚經典中做人處事的道理。

序:

而只有知而能言也,皆有歌謠以遂其樂。群相習,代相傳,不知作者所自。如梁宋間,"盤腳盤"、"東屋點燈西屋明"之類。學焉而與童子無補,餘每笑之。夫蒙以養正,有知識時,便是養正時也。是俚語者固無害,胡為乎習哉。

餘不愧淺末,乃以立身要務,諧之音聲,如其鄙俚,使童子樂聞而易曉焉,名曰《小兒語》,是歡呼戲笑之間,莫非義理身心之學。一兒習之,可謂諸兒流佈;童時習之,可為終身體認,庶幾有小補雲。縱無補也,視所謂"盤腳盤"者,不猶愈乎。沙隨近溪漁隱書。

知:懂事

遂:達成

自:從

補:助益

俚:俗。俚語就是俗語。

淺末:卑微

立:安

諧:和

如:順

是:因此

庶幾:或可

視:比較

愈:勝

沙隨:地名,在今河南寧陵東北,作者故鄉。近溪漁隱是作者別號。

語譯:小孩懂點事能說話之後,都會有歌謠來讓他們念著玩兒,小孩們在一起學唱歌謠,代代相傳,欲不知歌謠出自那個作者之手。比如梁宋年間就有"盤腳盤,東屋點燈西屋明"之類的歌謠。學唱這類歌謠對小孩沒有什麼用處,我常常笑他們。從孩童時期開始就要涵養正氣有知識的時候,便是涵養正氣之時。這樣的歌謠俚語本來也沒什麼害處,但是學習它又有什麼用處呢?

我不揣淺陋,於是將為人處世最重要的事情配合上音韻,弄得通俗易懂,讓小孩子喜歡聽而且還容易明白,起名為《小兒語》。這樣的話,孩子們在歡呼嬉笑之間,不知不覺全都在學習符合倫理道德的處世準則了。一個孩子學了,就可以傳播開來;小時候學習它,終生都會有新的體察和認識,也許有點小小的用處。即使沒有什麼用處,比起那些所謂的"盤腳盤"這樣的歌謠,不是還好些嗎?

《小兒語》細解:概述以及作者呂近溪

清,陳弘謀《養正遺規》收錄了《小兒語》。弘謀按語:滄浪之歌,孺子歌耳。孔子嘆為自取。且呼小子聽之。當是時,不復計其歌之出自孺子也。近溪先生,思所以語小兒。而因自為《小兒語》,若規若刺,若諷若嘲,衝口而出,自然成音,小兒聞之,果小兒語也。嗟乎!兒固有不兒時,兒時熟之復之,不兒時思之味之,雖欲終視為小兒語,不可得已。或曰:言之毋乃不文,夫以小兒語語小兒,亦焉用文為哉?

孺子:小孩子

小子:學生

規:勸說

刺:諷

諷:諫

嘲:笑

不兒:長大

味:體會

文:文采

焉:何

滄浪之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意思就是滄浪之水清澈乾淨的時候,可以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渾濁的時候,可以洗我的雙腳。孔子曾對弟子說: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小兒語》細解:概述以及作者呂近溪

與其說小兒語細解,不如說我是在復講張清泉老師的講解。小兒語雖然語言簡單,但是讀起來押韻好聽,每一句都蘊含了為人處世的哲理,不要說小兒讀,就算是我們這些大人讀起來也是受益無窮。其實有些道理我們都懂,可以做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正所謂三歲兒童猶可知,八旬老翁做不到!

最後感恩張清泉老師,雖不相識,卻已成吾師!感恩臺灣極樂寺,雖不曾去,卻教我善知識!感恩老和尚,必將依教奉行,弘揚傳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