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培養習慣就從微習慣開始

你有沒有這樣的一個經歷,只要到了每年年初,你都會為自己制定一個新年計劃,可是到後來完成的任務卻很少。每當這樣,我們常常責備自己不夠自律。

如果你有這樣的經歷,想培養好習慣,但是堅持不了幾天就放棄,之後又重新開始,又放棄,總是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中,那麼,這本書就是你的不二之選。

《微習慣》一書由 [美]斯蒂芬·蓋斯 所著,後浪出版公司·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培養習慣就從微習慣開始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你需要每天強迫自己完成它。微習慣太小,小到不可能失敗。正是因為這個特性,它不會給你造成任何負擔,而且具有超強的“欺騙性”,它也因此成了極具優勢的習慣養成策略。

本書作者斯蒂芬·蓋斯是個天生的懶蟲。為了改變這一點,他開始研究各種習慣養成策略,從2004年起在美國各大自我成長類網站上發表了許多文章。2011年,他開始運營自己的博客Deep Existence,為讀者提供自我成長策略方面的建議。


怎樣才能形成微習慣呢?主要有以下八個步驟。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培養習慣就從微習慣開始


一,選擇適合你的微習慣和計劃


建立微習慣的第一步,首先要考慮你想擁有哪些習慣,並將它們列成一張清單。你可以一開始就寫下你的完整目標,比如“每天寫50個字”

想要建立的微習慣在兩到三個最為合適,不要超過四個。儘管這些微習慣都很小,數量越多,我們的精力也會越分散。試想一下,一天有100個微目標會怎樣?單單是想到要實現這麼多的目標,我們的意志力就要跟我們抗議了。

當你選好你想要養成的習慣後,就要挑選適合你的計劃。作者一共介紹了3種計劃。

一週彈性計劃

這個計劃適合想嘗試微習慣策略,但不確定哪個微習慣適合自己的人

如果你很容易完成目標,也能輕鬆超額完成任務,那麼這項目標對你來說就沒有挑戰性,你也可以繼續這個微習慣。

單一微計劃

如果你的自控力比較弱,不能專注於多個微習慣,或者,你現在想要實現某一個目標的意願,遠遠超過了其他目標,比如,你想讀書身的意願大於你想寫作的意願。那麼,你最適合單一微計劃。

多項微計劃

如果你想剛開始就嘗試多個微習慣,並不滿足於只培養一個微習慣,那麼,多項微計劃就很適合你。比如你想寫作、讀書、健身,那麼可以採用多項微計劃。

二,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


我們要知道的是,我們為什麼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培養微習慣?是因為同齡人帶來的壓力和別人的期許,還是因為你內心真正想培養這個習慣。如果你是因為前者,那麼你可能會有強烈的內心牴觸。

在前段時間,許多朋友都在朋友圈曬早起讀書。我就覺得我千萬不能落後,於是就加入了早起讀書打卡了,其實我壓根就不想早起看書,只是盲目跟風。我在這樣的情況下,受到別人的影響而強迫自己改變,反而讓我更加牴觸早起讀書了。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培養習慣就從微習慣開始


當你列好微習慣後先不要著急實施,要先問自己為什麼想要實現他們?接著再問為什麼?不斷地問下去,直到形成循環和重複為止,因為這時候你已經找到了核心了。

假如我想每天閱讀,這時我要問:“為什麼要閱讀?”

因為我熱愛閱讀,為什麼?

因為讀書可以促進我和作者的溝通,為什麼

因為這能使我學到知識,為什麼?

因為我認為讀書是我最重視的事。

就這樣一直問下去,你就會找到問題的核心,就能知道你為什麼要養成這樣習慣的深沉原因。

一定要記住,改變是以自己為中心,不要因別人而強迫自己改變。

三,明確習慣依據,將其納入日程

明確具體習慣的依據分為依據時間和依據行為方式。

依據時間,制定日程安排比較嚴格,不含糊,缺乏靈活度。比如說你本來安排下午2點鍛鍊的,可是你朋友突然來你家,導致你錯過了習慣依據。最後就算你完成了目標,可是心裡還是很內疚自己沒有按時完成目標。

依據行為方式,制定日程安排比較靈活,但比較含糊,無法判斷一項活動什麼時候結束,另一項活動什麼時候開始。

比如說你打算在吃過晚飯後開始閱讀,你可能會想我要不要準備一下,讓自己進入閱讀狀態。可是你可能發現書桌很亂,就開始收拾起來,就這樣磨蹭著,你才想起來該閱讀了。

無論是時間還是行為方式依據,都是具體的習慣依據。

如果你覺得具體習慣會束縛你,那你可以採用非具體習慣。

你可能會發現生活中許多壞習慣都比只有一個依據,比如抽菸,無聊時抽,看電視時抽,上廁所時抽,睡前抽。因為我們一直重複抽菸的這個習慣,導致這個壞習慣越來越多,難怪許多人難以戒菸。

壞習慣可以有多個依據,好習慣亦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不斷重複來壯大我們的好習慣。比如看書,我們可以在無聊時看,可以在睡前看。

非具體習慣要去我們每天完成一個微小目標,我們可以選擇在一天當中任何時候完成,我們最好在睡覺前想一想,今天的微目標完成了嗎?比如每天背一個單詞,可以在任何時候,只要在睡覺前完成就行。

無論選擇的依據是具體習慣還是非具體習慣,這都取決於你的需求,我覺得只要能幫助我完成微目標的,那麼這個依據就是適合我的。

四,建立回報機制,以獎勵提升成就感

如果你想養成在地上打滾的習慣,我覺得你可能做不到,因為“誰會怎麼幹”。從人類大腦運作方式的角度看原因是“這麼做有什麼好處。”這個行為沒有相關回報,這更像是一種懲罰,你的大腦會非常堅決地反對。

雖然我們不斷重複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看到相應的回報。就像寫作一樣,練習一段時間後,漸漸發現自己下筆如有神,出手成章。

可是我們第一次完成微習慣時,離這些回報還還早著呢,因此,當我們對最終結果的期待還不能給大腦足夠的回報時,那我們就需要建立回報關聯。 我喜歡練瑜伽,有時候會在堅持完成任務一個月後給自己買一本關於瑜伽的書。

建立習慣的訣竅就是把它想象成教孩子騎自行車。剛開始,你一邊讓孩子蹬自行車一邊向他保證你在穩穩地扶著他。可是在某個時候你把手鬆開後,孩子沒有你的扶持也能繼續騎車了。與此類似,剛開始我會在完成任務後給大腦額外提供一個回報,但是最終滿足感就足以讓大腦自己維持這個行為了。

比如你寫作一段時間後,你能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

慢慢的你會發現這些回報帶了的回報,比我們建立的回報更加牢固,讓人更有滿足感。

五,記錄與追蹤完成情況

當你想到某件事時,立即把它寫下來,就意味著你把它提升到比其他想法更重要的位置上,畢竟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那要怎樣記錄進度呢?有兩種方法,一是大日曆方式,二是數字化追蹤。

我給自己設定每天讀一頁書的微計劃,我自己畫了一個日曆表格,每天完成計劃後就在相應的位置畫上應該五角星,每天看著自己在日曆後面畫的五角星,就感覺特別興奮。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數字化追蹤,就是用手機進行記錄。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取決於你的習慣,不管你選擇什麼策略,建議你到睡前再檢查自己是否成功,因為過早檢查,如果你還沒有完成目標,就會有內疚感。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培養習慣就從微習慣開始


六,微量開始,超額完成

千萬不要覺得微習慣太小最後什麼都不能改變,就是因為微習慣很小,小到不可能失敗,從而增加我們的信心。如果你的微習慣是每天寫50個字,但你基本上不會只寫50個字,都會超額完成任務。

在制定微習慣時不要擔心會不會太小了,微習慣是越小越好,因為微習慣很少會消耗我們的意志力,就算意志力低下時我們也能完成任務。


七,服從計劃安排,擺脫高期望值。

我們常常對自己有較高的期望值,比如你的微目標是每天跑100米,你今天跑了1000米,那麼你可能還會希望明天跑2000米,這樣你的目標就會暗中膨脹。所以,你一定要提醒自己,你明天的目標並沒有改變,這一點很重要。

我們要把期待值和精力放到堅持目標上,而不要對任務量抱有較高的期待

。生活中最強大的武器就是堅持,因為這是讓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唯一途徑,而且當非習慣變成習慣,也就意味著你確實從與大腦對抗變成與其合作了。

八,留意習慣養成的標誌

沒有牴觸情緒:該行為似乎做起來容易,不做反而更難。

行動時無須考慮:你不需要做出執行的決定就能開始該行為。你不會想:“好吧,我決定去閱讀。”

你不再擔心了: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擔心自己漏掉一天或者早早放棄,可當行為變成習慣後,你知道你會一直做這件事,除非出現緊急情況。

常態化:習慣是非情緒化的。一旦一件事成為習慣,你不會因為“你真的在做這件事”而激動不已。

它很無聊:好的習慣並不會讓人興奮,它們只是對你有好處而已。


羅傑·馮·歐克曾經說過“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念頭只會消亡”。不管你的目標是多麼偉大,如果你不能完成它,那麼一切都是空談。要記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英國大作家王爾德曾說過:“起初是我們造就了習慣,後來是習慣造就了我們。”由此可見習慣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極大,它左右著我們的行為。


微習慣小到不可能失敗,培養習慣就從微習慣開始

王爾德照片


最後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微習慣實現自己的目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