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分级L0~L5,你可能赶不上智能网联车的时代了

说起自动驾驶等级,现在L0~L5的分级方法已经很普及了。但这个叫法在中国已经过时了。

1.基础名词解释

自动驾驶:是能够在人类部分干预/完全不进行干预的情况下,进行安全自主行驶的技术的汽车技术的称呼。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 Connected Vehicle, ICV):顾名思义名称拆解可以得到三个要素:智能、网联、汽车。相比以前自动驾驶或无人车,哪种宽泛、指代不明的叫法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更加精准明确。

为什么这么说智能网联汽车比自动驾驶的称呼更好?首先,智能网联汽车所指的是一种实物、一种产品。无论怎样的技术,其最终载体都必然回归实物、产品。其次,智能网联汽车给出了一条了明确的技术路线。单独发展网联汽车,单独发展智能汽车都是可行可操作的,只有当两者各自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机后,共同组成的的平台才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清晰,分级明确。


自动驾驶分级L0~L5,你可能赶不上智能网联车的时代了

智能车+网联车=智能网联车


2.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自动驾驶分级L0~L5,你可能赶不上智能网联车的时代了

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


中国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目前取了2016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战略咨询委员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所提及的划分方法。

汽车的智能等级(自动化等级),目前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标准来自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学会(SAE)的标准。采取L0~L5标准分级方法。


自动驾驶分级L0~L5,你可能赶不上智能网联车的时代了

SAE L0~L5标准


2016年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时,技术图中第一次定义了两个大的方向:网联化等级和智能化等级。网联化等级概念是中国首次提出并且给出了明确网联化分级制度。在该技术图中首次明确了提出了网联化等级的概念。同时也给出了中国特有的智能化等级划分。

3.汽车智能化等级

智能网联汽车中智能化等级的标准的制定参考了美国SAE、NHTAS、德国VDA等组织的分级法案,以美国SAE分级定义为基础,并考虑中国道路交通情况的复杂性,加入对应级别下智能系统能够适应的典型工况特征,最终给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智能化分级。

技术图将车辆智能化细分为5个等级:1.辅助驾驶(DA,)、2.部分自动驾驶(PA)、3.有条件自动驾驶(CA)、4.高度自动驾驶(HA)、5.完全自动驾驶(FA)。

技术图中对每个驾驶等级有细化定义:


自动驾驶分级L0~L5,你可能赶不上智能网联车的时代了


智能化定义典型:

DA:辅助驾驶系统根据环境信息执行转向和加减速中的一项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车道内正常行驶,高速公路无车道干涉路段,泊车工况。PA:部分自动驾驶系统根据环境信息执行转向和加减速操作,其他驾驶操作都由人完成。高速公路及市区无车道干涉路段,换道、环岛绕行、拥堵跟车等工况。
CA:有条件自动驾驶有条件自动驾驶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根据系统请求,驾驶员需要提供适当的干预。HA:高度自动驾驶系统完成所有驾驶操作,特定环境下系统会向驾驶员提出响应请求,驾驶员可以对系统请求不进行响应。高速公路全部工况及市区有车道干涉路段。FA: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以完成驾驶员能够完成的所有道路环境下的操作,不需要驾驶员介入。所有行驶工况

4.智能化路线图

技术路线中对未来智能化的实现给出了清晰的图景:

1.到2020年,汽车DA、PA、CA 新车装配率超过50 %,网联式驾驶辅助系统装配率达到10 %。

2.到2025年,汽车DA、PA、CA 新车装配率达80 %,其中PA、CA新车装配率达25%,HA/FA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3.到2030年,汽车汽车 DA 及以上级别的智能驾驶系统成为新车标配,100%,HA/FA级自动驾驶新车装配率达10 %。

5.两者对比

先后关系上,中国的分级制度很大程度上参考并借鉴了SAE/NHTSA思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对起始等级的划分上

SAE标准中L0~L5级车辆只有传感器介入。形成这个情况原因是早期车辆安全法规中是不准许执行机构(油门、刹车、转向)直接介入车辆行驶。

当国内DA/FA分级制定时ADAS市场已经相对成熟。相关基础法律法规的完善和自动驾驶技术推进,已经没必要再对基础等级做特定区分。智能网联化的DA级可以看成是SAE中的L1级。而原L0级自动化已经是目前市场车辆的常态,没必要再做特定分级。这种变更也是一种标准随时代进步的表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