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01

司马穰苴,本名田穰苴,齐国田氏老祖宗田完(陈完)的庶出后代。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历史上田氏宗族但凡露过脸的,名字都是一个字,而唯独田穰苴的名字是两个字,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另类之人必有另类之处。

齐景公时期,晋、燕两国同时来犯。晋攻阿城和甄城,燕侵黄河南岸一带。

此时的齐国军队也是早已不复当年齐桓公争霸时的勇武,不仅一战而败,而且是溃不成军。

事实上,景公一朝并不颓废,朝堂上能臣武将不少,赫赫有名的晏婴便是在这一时期出任的相国。而齐景公本人,也颇有些雄心勃勃,一心想要恢复昔日的霸业,出现了如此事件,实在是让这位老牌霸主国的君侯有些脸面扫地。

危急关头,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了田穰苴。

这个晏婴就是《晏子使楚》中的那个晏子了,

也是他后来最先断定田氏必将对姜氏齐国取而代之的,当然这就是后话了。

他对齐景公说:"田穰苴虽然是田氏门中偏室所生,但他这个人文能令人信服,武能威慑敌人,可以一试。"

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02

非常时期不拘礼数,齐景公召见田穰苴当面一谈,果然非常欣赏,便立刻授予他帅印,命他领兵抗敌。

按理说,在那个还非常讲求出身的春秋时期,庶出的田穰苴突然一下子被授予要职,当欣喜异常才对,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他却当场谦虚了起来。

他以自己出身卑微为由,向齐景公申请一名在朝里朝外都能说得上话的监军。

国难当头,估计齐景公要啥都得给啥,更莫说是让委派一个对国君来说百利无一害的监军了。

于是,齐景公的宠臣庄贾便一同得到了任命。

后来的事实证明,田穰苴如此是给齐景公设了一个套,也是给庄贾挖了一个坑。

为什么这么说呢?

田穰苴出身不算高贵,短期内难以在军中树立起足够的威信自然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今的齐国军队军纪涣散,早已没有了当年"尊王攘夷"时的风范,带着这样的军队出征,前番的溃败就是先例。

说明白点,田穰苴需要杀鸡儆猴,在军队内树立起令行禁止的铁的纪律。

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庄贾一贯骄横,同时出征的军队又是来自日常自己的麾下,自然是不会把田穰苴和他设定的军纪放在眼里。而这,恰恰是他被田穰苴选中为儆猴之"鸡"的原因。

03

一切都如田穰苴所料,自持有国君撑腰的庄贾,不仅把和田穰苴约定的集合时间完全抛诸脑后,而且在自己的府邸与前来饯行的亲戚朋友们恣意地吆五喝六起来(齐军的军纪涣散由此也大概可以窥见一斑了)。

等到他醉醺醺的到达军营的时候,天都快黑了,且前方恰同时传来战报,又有一城失守,田穰苴怒了:

"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於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於君,何谓相送乎!"

打仗是要玩儿命的。现在晋、燕两国入侵,国君睡不着觉,将士疲惫不堪,老百姓朝不保夕,您作为国君近臣,不想着为君分忧,却躲在家里搞一些无用的场面!

义正辞严,估计连齐景公自己来了都挑不出毛病。

那还有什么说的,他招来军正(军中负责执法的军官)问明法纪,直接就把庄贾咔嚓了。

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实际例子证明:军事家玩起套路来,大有政治家的风范。

等到齐景公收到消息,快马加鞭派人拿着符节来救时,就已经晚了。

事情还没有完,齐景公派来的使者因为救人心切,在军营内骑马驰骋,也成了被立威的对象。

所谓"将在军,军令有所不受。"

虽然田穰苴没敢杀持节的使者本人,却是将他的随从给砍头了。

一下子,三军动容了,个个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晋、燕两国的军队听到这个消息,连打都不打,就直接退回去了。

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於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04

凯旋归来,齐景公也还算是明君,非但没有拿他杀自己宠臣这件事说事,反而直接拜他为大司马,以执掌齐国军政大权。

从此,田穰苴便被称为了司马穰苴,后世子孙也以此为姓。

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后来呢,虽然这田穰苴是庶出,毕竟属于田家的人,他的飞黄腾达自然促进了田氏家族在齐国的势力膨胀,这引起了其他家族鲍氏、国氏和高氏的不满,在他们的进谗下,齐景公便把田穰苴给罢职了。

其实,谗言固然是个引子,但真正想撵人回家的恐怕还是齐景公本人吧——毕竟卸了磨的驴早晚还是要杀的。

而后,虽然司马穰苴被贬后不久就抑郁而终,但他"治军贵在严,领军须有威"的军事思想却以《司马法》的形式流传了下来,对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百多年后,大汉朝有一位叫周亚夫的将军在河内守的位置上,复制了他的这一套治军方法。

匈奴大举叩边, 当汉文帝亲自前往三处前线军营劳军,前两处军营大大小小的军官都是列队相迎,唯独在周亚夫的细柳军那里,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一个个精神饱满,而且面对汉文帝的前探竟喊出了"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口号 。

前两处军营的大小将官都只想着一睹皇帝的真容和拍皇帝的马屁,而只有周亚夫的细柳军营里,将士们不仅个个“甲不卸身、器不离手”,而且对皇帝的前探毫无怯意。

正如汉文帝事后所说,周亚夫"真将军也"!

耀眼于兵法史的司马穰苴:突然崛起于微末,又倏忽湮灭于乡野

遗憾的是,多年后为大汉朝平定了"七国之乱"的周亚夫,却被汉景帝随便找了个借口投进了监狱。

叱咤疆场一生的条侯周亚夫,因为不堪受辱,最终竟绝食五日而死。

司马穰苴与周亚夫,同样是非嫡子,同样是突然崛起,又同样是倏忽间湮灭,诉说了一段相似的历史。

可叹功臣名将看似叱咤风云,终究不过帝王手中的一颗棋子,有用时摆在棋盘上,无用时便随时丢弃。

反正棋盘只有一个,而棋子却有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