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网瘾娃,妈妈很烦恼,家长该如何帮助网瘾娃戒掉网瘾呢?

用户58642483931


孩子沉迷电子设备上网或者玩游戏估计是现在非常普遍的问题了,我家娃11岁了,不仅沉迷,还会跟你斗智斗勇,不管你怎么把程序禁止,他总能找到看视频玩游戏的方法。当时想着是完全禁止他能碰到电子设备,但如今不管上课还是作业还是日常的知识储备,都需要电子设备,根本无法完全禁止。

既然无法完全禁止,只能引导他合理使用了。孩子的爸爸首先是把手机、pad和电脑使用儿童管制设置或程序进行管控,从硬件上尽量让他无法接触到不想让他接触的内容。其次,对孩子进行分数管理,因为现在孩子都在家上网课,我们给孩子设置了一个表格,表格中包括学习、生活两个方面,学校的必学内容占一部分分数,课外学习占一部分分数,比如练琴、读书、听英语小故事等等,生活中的包括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等等,分数用来换取娱乐时间,每天兑现。这个方法已经使用了大概三个月,还是很有效果的,一个是他逐渐自己能管理自己的时间(但经常还是需要家长提醒),另一个既然能光明正大的玩儿,他就很少再偷着玩儿了(但偶尔也会开小差)。

另外,就是爸爸妈妈也要一起努力,我平时管理孩子的学习,帮助他控制时间,爸爸在周末的时候会带着孩子一起使用电脑,教教他编程,或者陪他一起打游戏,并且在孩子能够做到某项任务时,就不停的夸奖他。等疫情过去了,有空闲时间多带孩子出去走走,都能很好的控制他使用电子设备的频率,当他能够从其他地方获得乐趣,就不会经常想着去自己玩手机玩游戏。

希望这种方法能对你有一些启发,每个孩子性格脾气都不太一样,方法也得各不相同,在陪伴孩子的这段时间里,我发现真的是需要“陪伴”,如果你让他在父母这里能够“得到”且发现乐趣,你就能很好的“控制”他了,而且会发现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千崇雪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几乎是手机不离身,甚至在吃法和上厕所的时候也要拿着手机看。可想而知,大人尚且如此,何况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孩子呢!所以我认为想要帮助孩子戒掉网瘾首先要从家长开始做起,家长要起到表率作用,给孩子做出榜样。下面是我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家长做到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这一点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不容易,现在手机对人们来说已经并不仅仅是一个通讯工具,有些人工作和学习都会用到手机,所以要想做到不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就要求家长合理的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多抽出一些时间来陪伴孩子。

2、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

既然已经成瘾,那么就说明已经不是轻易的就能戒掉的了。如果干脆利落的直接断掉孩子的网,这样是不可取的,有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应该循序渐进一点点的减少孩子的上网时间,慢慢的把孩子从痴迷中解救出来。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上网,先规定时间,时间到了立即停下(现在有些APP有这个功能)。然后去做别的事情,比如做一些亲子游戏,这样还可以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所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是非常容易的。只要家长做好引导,自然而然就会引起孩子的兴趣。当他的这个兴趣爱好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自己就会把上网抛之脑后了。

以上的几点建议只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嘟嘟爱成语


我有一个5岁半的孩子,在她3岁时特别爱看电视,玩pad上的游戏。

我那时候很是担忧,感觉自己做父母好失败。于是找各种攻略,想帮助孩子、帮助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孩子每天看电视40分钟,偶尔会玩半小时“小伴龙”,她最喜欢的事是绘画和读书,生活丰富有趣。

周围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大多特别爱上网,喜欢用手机打游戏,总跟家长斗智斗勇,想尽办法也要玩一会儿。这好像是现下许多孩子的通病。

他们向我取经,回想起来,我当时在孩子身上也是煞费苦心,最终得以“扭转局面”得益于3方面的努力——了解孩子、营造家庭环境、给孩子控制感。

具体如何做?现在分享一下。

1 搞明白孩子的“瘾”

孩子爱上网,爱打游戏,爱看电视,在这上面耗费太长时间。这不是一个孩子的问题,许多孩子都有这样的行为。

难道这都是上瘾了?如果是,为何会这样呢?咱先从心理学和科学方面了解一下。

其实,成瘾远没有这么简单。


当生物大脑中的奖励机制塑造了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性格,形成了兴趣与爱好,当对这种奖励产生习惯性或依赖性,即为“成瘾”。

也就是说,这种行为从生理层面影响了我们,即便我们用尽“洪荒之力”来控制自己,但我们的主观意识能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这才叫成瘾。比如吸毒。毒品伤害、改变了人的大脑。大脑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愉悦感——分泌多巴胺。这条通路形成、稳固,其他方式带不来欢乐,人就特别想通过这种方式安抚自己。如此反复。

大多数孩子只是被网络吸引,他们并没有达到成瘾的程度。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孩子确实“上瘾”了,根据以下标准判断一下。

判断网瘾或网络游戏成瘾,美国精神病学会有一个标准,一共9条:

1 过度沉溺(网络、游戏成为日常主要活动);

2 戒断(当网络游戏停止,表现烦躁、焦虑、悲伤。);

3 耐受(原来的时长和游戏内容,已经不能很大的引起兴趣。对网络游戏产生耐受性,需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参与网络游戏才能带来欢乐。);

4 失控(对网络游戏没有控制力);

5 失去其他兴趣;

6 继续使用(明知不好,却停不下来);

7 误导他人(就是怕家长和老师批评,在自己玩游戏上的时长和内容上等,进行欺骗)

8 作为逃避手段(通过网络游戏逃避自己的负面情绪)

9 不惜失去机会(为玩网络游戏,牺牲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上学时间等。)

满足这其中的5个,然后再加一条,不上网就非常痛苦,那这就形成了网瘾。可以被叫做“网瘾患者”。这个比例,在被别人认定为网络成瘾的人群中,只占千分之6.3。也就是1000个特别爱上网的人中,只有6.3个是成瘾患者。

对这些人的大脑进行扫描,确实发现异常,他们的大脑在情绪处理区和额叶皮层显著减少,大脑多巴胺转运戴白浓度减少,大脑只在网络游戏状态下才分泌多巴胺,只习惯网络游戏带来的欢乐。

他们进一步被这些生理限制住,好像住在牢笼里。

进一步的实验

1979年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的心理学家,拿小白鼠设计了实验。

把小白鼠分为4组,放在a,b两个房子中。

a生活场景狭窄,里面只有加了吗啡的水和食物。

b设施豪华,采光好,食物多,有玩具,提供两种水,一种是普通水,一种含吗啡的水。

第一组老鼠在a房子80天,第二组在b房间80天,第三组在a房子65天,然后再挪到b15天,第四组在b房间养65天,再放到a房间15天。

结果是这样的,不论以前生活在哪里,只要到a房间,就会染上毒瘾;那些生活在b房间的老鼠,尽管有两种水,却对“吗啡水”不感兴趣。

后来还有一系列实验重复验证了这个结果:成不成瘾,关键是环境。生活到处都有快乐的老鼠,就不容易陷入“毒瘾”。

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上网、看电视,多是被吸引,生活中其他欢乐太少。

2 了解之后,我发展的策略一:丰富家庭环境,给孩子多样欢乐

孩子爱看电视那会儿,其实我是有责任的:那时我在考试,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儿。就让她看电视,这一来二去……

后来,根据自己学到的信息。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营造家庭环境。

首先是自己不看电视,家人不准看电视,要看也绝对不当着孩子的面儿;拿起书本,给孩子提供各种有趣的故事书;然后给孩子买了各种玩具,做手工的、益智的、做实验的;带孩子烘焙;经常带孩子出去玩儿;认真陪孩子玩耍……

反正就是自己带头,丰富孩子的生活。

说句实话,花费比以前增多。光手工类的,我感觉自己家里就比幼儿园还多。什么毛根,彩纸,胶水,毛球……我甚至因为孩子想看细菌,就买了一个高倍显微镜。

这一切都挺值的,孩子每天有各种东西可以玩儿,渐渐对电视不感兴趣了。

3 定计划,给孩子控制感

其实孩子们自己看电视,玩网络游戏,我们在旁边说个没完,他们也觉得不对,觉得没意思,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觉得很被动。

被动的时候人容易有各种负面情绪。为了摆脱这些情绪,会进一步沉浸在“虚假的欢乐”中。

与其如此,不如就让给孩子开开心心地看一会儿,自己掌控自己的时间。

于是,我跟孩子说,你可以看电视,但你看一会儿得歇歇眼睛,玩半个小时,再看。

这样并不难,孩子同意。

我还说,你最好做个计划,每天要看什么,什么时间看,看多长时间,然后把计划贴出来,按照计划执行。孩子不会写字,每天就画出来。

过了一段时间,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就减少了。

有这么神奇?

有的。

计划贴出来,大脑里就有报备了,大脑自己就倾向于默默地提醒自己。

然后呢,既然说出来,就不会跟自己说的有出入。人不想表现得跟自己的话相反。

我并不是反对她看,她也有看动画的时间。她不至于太反抗,现在只是换了一个方式,计划一下如何看而已。计划是对生活的主动出击。

这就是掌控感。

当一个人从被动地被吸引这看电视、玩游戏,在别人的数落中进行,会越陷越深,有一种无力感;当一个人掌控了自己什么时候可以看,什么时间进行后,她就是主人。主人做啥事自己说了算。这种胜任感,让人很得意,于是对这项活动就没有特别的偏执了。她反而会更喜欢自己控制了自己,掌控了生活的感觉。

这些就是我的经历,我的方法。

孩子还小的时候,千万不能被某种行为模式控制了,比如“网络游戏”。

想让孩子告别电视和网络游戏,必须给孩子提供多元的欢乐。生活幸福欢乐多,就不容易被网络控制。

家长要自己做表率,给孩子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和多样的欢乐。还要学会给孩子做计划、掌控自己的生活和计划。

这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