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加速落地,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央行數字貨幣加速落地,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陳根

4月14日,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曝光,引起網絡熱議。隨後,有媒體消息稱,蘇州相城區是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重要試點地區。

這即是一次貨幣的變革,一次支付的變革,也是一次技術的變革,基於區塊鏈的法幣級應用。而這次銀行數字貨幣的推出,不僅讓我們看到接下來基於數字貨幣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方式的變化,同時讓我們看到基於區塊鏈技術所派生的相關應用技術與場景將會迎來爆發期。

4月17日晚間,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就央行數字貨幣內測一事做出最新回應。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稱,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其實這種澄清是官方對於未正式全國普及推行事務的一種常規官方性語言表述,我們可以預見一旦測試完成,就將逐步普及。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信息由來已久,不過這麼直觀的信息曝光還是歷史性的第一次胎動,那麼,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央行首發的數字貨幣與微信、支付寶有什麼區別?再者,從紙質貨幣到數字貨幣,什麼才是我們的最好選擇?

央行首發數字貨幣

央行對於數字貨幣的籌劃可以追溯到2014年,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支持下,央行成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專門研究小組。這些年數字貨幣開發的消息一直在持續披露,2019年11月,中國央行副行長範一飛表示數字貨幣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按照時間計算,央行在今年落地數字貨幣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央行數字貨幣全稱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Digtal currency and electronic payment),即DCEP,具有國家信用,與法定貨幣等值(我國的法定貨幣就是人民幣)。

要了解央行首發的數字貨幣,首先要明晰三個概念,M0、M1和M2。

M0:一般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

M1 :一般包括 M0 + 各單位的活期存款

M2:包括 M1 + 居民儲蓄存款 + 單位定期存款 + 單位其他存款 + 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

定位上,央行數字貨幣(DECP)是流通中的現金(M0)的替代,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表示,“其功能屬性與紙鈔完全一樣,只不過是數字化形態”,“是具有價值特徵的數字支付工具”。

具體來看,央行數字貨幣不計付利息,可用於小額、零售、高頻的業務場景;使用時應遵守現行的所有關於現鈔管理和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定,對央行數字貨幣涉及大額及可疑交易需向人民銀行報告。

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幣,具有法償性,也就是說,不能拒絕接受數字貨幣。從法權性講,其效力和安全性是最高的。一般的商業銀行的非現金支付和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走的是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結算,屬於M1和M2級別的數字化不具有M0級別的法律效力,更不可能取代M0。

其次,央行數字貨幣採取的是雙層運營體系,先把數字貨幣兌換給銀行或者是其他運營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

簡單講就是人民幣的形式變了,不再是現金,而是變成了一種數字化的貨幣。DCEP的歷史地位可想而知,在未來,將成為RMB的代名詞。

從“搖一搖”到“碰一碰”

既然央行的數字貨幣也是電子形式,那麼與微信、支付寶又有何區別?DCEP的落地是否會代替微信、支付寶?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認為DCEP並不會對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地位產生影響。

我們在使用微信、支付寶進行支付的時候,都是需要綁定自己的銀行卡賬戶才能使用。這就表示,微信和支付寶是屬於M1(M0+各單位的活期存款)或者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儲蓄存款、其他存款),而DCEP具有M0屬性,可以替代流通中的現金。

DCEP在使用的時候,不需要綁定銀行卡,但需要你提前將存款換成DCEP。如同你從銀行卡中取出了部分錢(成為M0),但這部分錢變成了“看不見的現金”DCEP,這個錢會進入到你的數字錢包APP裡,並且此時並沒有消費掉。

央行數字貨幣加速落地,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兌換DCEP就是一個從銀行取款的行為,這就是央行數字貨幣替代M0的意思,而微信、支付寶等則是直接從你的儲蓄卡里減掉了消費的部分。

這看起來似乎沒多少差別,我們在使用當中也不會直接的感受到不同,但DCEP是具有法償性的電子貨幣,任何個人和商家都不能拒絕。法幣最大的信用就是貨幣所代表的國家信用,這是所有企業級數字貨幣無法獲取的“權力”。我們都遇到只支持微信或者只支持支付寶的商家,但DCEP是具有法償性,只要你能進行電子收費,就必須接受DCEP。

更為實際的區別是,DCEP可以在雙方都離線、無網的情況下完成支付,這也是現金交易的特點。這也是未來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DCEP與微信、支付寶最大的區別和優勢。

從網上流出的農行數字貨幣錢包截圖看,其顯示的主要功能與銀行電子賬戶日常支付與管理功能基本相似,如農行數字貨幣錢包中,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碰一碰”四大常用功能。

碰一碰功能即為離線支付,這對無網的偏遠山區或者網絡不好的地下車庫等場景將會很有很大的幫助。從這些角度看,對於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而言,除開離線支付的優勢,DCEP與支付寶、微信並無多大區別。無非是我們在付賬時,選擇打開微信、支付寶,還是打開你的數字錢包,也就是說,雖然支付工具變了,功能也增加了,但渠道和場景並沒有變化。

從紙質貨幣到數字貨幣

貨幣產生後,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貨幣形式經歷了從實物貨幣、金屬貨幣到紙質貨幣(信用貨幣)、電子貨幣的演變過程,充當貨幣的材料從最初的各種實物發展到統一的金屬,再發展到紙幣,進而出現電子貨幣,直至數字貨幣。

紙質貨幣的出現,是貨幣發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因為它結束了黃金的“黃金時代”,第一次使紙幣上升到本位貨幣的地位,從而使它能夠活躍於整個商品世界。同時,它也結束了貨幣的“黃金”時代,第一次用沒有價值的符號直接代表價值,從而使貨幣不再是真正的一般等價物。

但是,當我們回顧歷史的時候會發現,人類最早的交易方式是以物易物,到後來使用貝殼充當貨幣,再後來是銅、黃金和白銀,直到紙幣的出現。

從歷史的角度,我們有理由相信,如同任何事物都有產生、發展、滅亡的週期一樣,在不遠的將來,紙質貨幣的消失完全有可能,從紙質貨幣到數字貨幣,是一種大勢所趨。尤其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成熟與深入,以及5G所帶來物聯網生活的變革,讓這個時代的人類更易於接受數字化的生活,這其中就包括貨幣的數字化,及基於數字化貨幣所構建的數字化生活。

實際上,早在2014年5月,以色列就宣佈擬廢止現金交易,而現在的很多國家的大部分交易都已經通過電子設備支付。

相比於數字貨幣,紙幣的確存在著諸多的弊端與極大的安全隱患:

1.浪費資源巨大。紙幣的使用壽命,相對於其他形式貨幣是最短的。一張紙幣只要流通到三年就不再用了,一般一張紙幣使用期為18—20個月。如果紙幣長期不用,或者埋在地下或者長期存放,會發黴、腐爛。這就是為什麼國家要不斷髮行新紙幣的原因。

2.由於紙幣長期在人們手中使用和流轉,紙幣成了最容易傳播細菌和病毒的媒介,紙幣上面細菌極多,它們都是人類健康和生命的殺手。

3.大額鈔票,不僅不易攜帶,而且是一種極大的安全隱患和危險。

4.紙幣的有形性和要使用就必須隨身攜帶的特點,使得紙幣成了各類犯罪分子最容易得手的貨幣。但是,具有高科技保障的電子貨幣,如果不借助於高科技手段和特殊的手法,一般犯罪分子無法輕易得到的。數字貨幣的安全性,要遠遠高出紙幣。

同時,數字貨幣還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獨到優勢:

1.對政府來說,數字貨幣是反腐的一道利器;對企業來說,財務造假則成了泡沫;對社會來說,金融犯罪將無處遁形。

2.數字貨幣有相對安全的密碼系統。尤其是隨著芯片銀行卡的出現,其安全性能會不斷地提高。

3.電子貨幣的使用壽命要比現金長很多,更加耐用,降低了國家維護紙幣的成本。

當然,現階段央行首推的數字貨幣還未實現落地,雖然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優勢很大,但是在一些偏遠的地方,還是存在一些認知率低的人群(比如不會用智能手機微信支付寶等老人)。一些上規模的正規的大企業可能會比較認同數字貨幣,一些遊走在灰色地帶生存困難的小企業卻並不會馬上接受。從紙質貨幣到數字貨幣必然存在一定的過渡,正如周小川說的那樣,實體貨幣和數字貨幣有可能會長期共存。

但我們可以預見,基於區塊鏈技術所打造的數字貨幣,不論是從安全性上、可靠性上、支付便捷性上 、法償性等層面來說,都具有紙質貨幣無可比擬的優勢,也是科技時代的必然趨勢。技術上的困難也會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而逐步得到解決,毋庸置疑,電子貨幣取代紙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就如同實物貨幣被金屬貨幣取代,金屬貨幣被信用貨幣取代一樣。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轉動,人類也必然走向遠方。不論我們接受與否,歷史的車輪也必將帶著我們駛向遠方。而我們唯有敞開胸懷,擁抱時代的變革,享受科技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