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為什麼沒有代漢自立?

肆草堂主人


回答:周勃沒有帝王魅力!當時漢室江山的架構穩固!反呂后一族不反漢室的大旗吸引力!

帝王魅力我主要就講三條:

第一條吸鐵石的人格魅力:

這種個人魅力真的無法說嘴,確實第一有自身天生帶來的天性,第二有自身的社會交集交流。每一代開國明君剛開始身邊沒有什麼人才下屬,但本身他有一定人格魅力才能吸引一些人才追隨他,而且越來越多人投靠他。首先他就和普通人一樣有能讓人感覺靠的住的人品,才能聚集一幫朋友互幫互助。例如貧民皇帝朱元璋擁有徐達常遇春一幫生死弟兄的幫助。小吏皇帝劉邦有樊噲蕭何周勃等一幫沛縣兄弟簇擁他起兵。李世民雖然出身官宦之家但是禮賢下士,喜歡結交秦叔寶程咬金一幫草莽英雄和謀士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有這幫人幫助他到處廝殺立下無人比擬的戰功,為後面奪皇位打下厚實的基礎。

後來因為他們在世間人群裡闖蕩鍛鍊顯現出來的的人品,心智,能力,志向等成長非常了不起,擁有雄才大略,高瞻遠矚,深謀遠慮和尊賢下士的優秀能力和良好品德,獨特的個性魅力,超常的團結聚合人才能力,知人善用的眼光,分辨大勢小體的洞察力等綜合能力。本人魅力加上天資稟賦,努力奮鬥與識人利勢,抓住機遇,藉助天時地利人和,利用特有的天賦和性格充分發揮自己的綜合能力,取得天下這樣的宏偉目標。千古帝王的制勝絕學,百代風流的傑出智慧。有著狐狸的智慧、獅子的勇猛、狼的攻擊性、聖賢的明德……這些集合一身的眾多品質不是誰都全有的。

第二條綜合素質能力:

我們看歷史上的很多有名帝王,他的武功不見得是第一,他的文略智謀也不見得是第一。這些當代數一數二的人物基本在他的文成武將臣子之中,那為什麼他能當皇帝呢?我們借用漢朝開國皇帝漢高帝劉邦的一段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以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劉邦說,運籌謀略決勝千里他不如張良,安撫百姓籌措糧草他不如蕭何,帶兵打仗他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這三方面的頂尖豪傑精英,但是我會使用他們,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資本。這充分說明君王不一定非得有單獨一項頂尖的才能。劉邦識大體、懂大體、用大體為目標。同時知人善用,任人所長;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知道君為舟,民為水,可載舟可覆舟等這些識大體、懂民心、曉用人等等這些綜合素質高,這就是他得天下的資本。

第三條知人善用的馭人之術:

知人善用是身為帝王的第一明智之舉,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不是亡國就是昏君居多。(三國時的哲學家劉邵在他寫的《人物誌》中說:“一個官員的責任是一味協調無味,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是以無味調和五味。大臣們以自己能勝任某種工作為有才能;帝王卻以會用人為有才能。大臣們以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為才能;帝王以善於聽取臣民們的意見為有才能。大臣們以能身體力行為有才能;帝王以賞罰得當為有才能。最高統治者正是因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統籌眾多的有才能的人”)所以說,知人是君道;知事,是臣道。掌握君道真諦就是知人善用,知道一個人有啥才能本領,把合適的人才放到合適的位置,讓他發揮他本身最大的能力,這是明君最明白的馭人之術。

例如周文王用姜子牙等人,劉邦用韓信蕭何張良等人,秦始皇用白起等人,李世民用李靖秦叔寶魏徵等人,劉備用諸葛亮趙雲黃忠等人,朱元璋用劉伯溫徐達等人……每代開國皇帝都懂得知人善用,人盡其才的道理,並很好的駕馭這些各方面的頂尖人才和英雄豪傑,才能夠打下一片江山。

周勃個人特質:

周勃是跟隨劉邦起兵的一員悍將,其少年時家貧,靠編織養蠶的蠶箔為生,還常給辦喪事的人家吹簫。但是弓馬嫻熟,跟隨劉邦起兵他的能征善戰,帶兵打仗衝鋒在前的勇猛就顯露出來了。可以說在一軍之將裡周勃是佼佼者,但其為人憨厚剛直,不習經術,鄙薄儒生,不愛說話,比較沉默寡言又是直率急性子,不喜歡咬文嚼字。也就是說作為武將周勃絕對合格,但他看不起文人,這一點就讓他無法成為帝王。戰場廝殺靠武將,謀略安邦靠文臣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你看不起文人,文人如何能跟隨你服從你。就如劉邦打下天下之後,蕭何文臣謀士得官位比樊噲武將都高,樊噲不服,去問劉邦。劉邦說“蕭何等是功人,你等武將只能稱為功狗。”就用一個獵人帶著獵狗打獵的故事來比喻:“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那意思就是有文人謀士的智慧指揮,才有你們這些武將的立下戰功的機會。這說明一個在勇猛的武將,沒有文人謀略之士的輔助你是無法多的天下這樣的大位的。例如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武功方面帶兵打仗天下第一,可是他們知道要想奪取天下當皇帝,就必須還要一批有才能的文人謀士之人,文臣武將缺一不可才行。周勃對這些文人謀士就沒有吸引人才謀士的能力和魅力,所以成不了大氣候,更何況是當帝王更不行了。

還有周勃缺少大謀略家的大氣魄之外,還缺少知人善用的馭人之術能力。在他和陳平幫助漢室宗親奪回漢朝天下後,功勞可謂很大,被任命為右丞相之職,可謂位高權重。可是當漢文帝問他:“全國一年之中要審理、判決的大大小小案件一共有多少件?”周勃發愣,老實回答不知道。漢文帝問他:“全國上下每年收入和支出的金錢又是多少?”周勃還不知道,急出了一身冷汗,汗水把衣服都溼透了。於是有了“汗流浹背”這個成語和典故。漢文帝又問左臣相陳平,陳平也不知道,但是他說:“這些事情都分別有掌管的人,問審理案子的事問廷尉;問財務的事,有內史,只要把他們都找來,一問就知道了。”這件事充分說明周勃是一勇將莽夫,打仗行。掌控天下是需要管理各方面人才的,帝王是第一位的管理才能專家,周勃都不知道什麼事歸誰管理,缺少這種管理才能如何做的了皇帝呢?周勃的武功方面確實不低但只屬於將才,比不上韓信的帥才吧?更比不上王才項羽吧?項羽失敗最大原因就是持武狂傲,不識文人謀士之謀略這是一方面,偏武輕文,不會知人善用,不會聚賢納才,不懂為君王之道!更何況比不上他的周勃呢!之所以周勃能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右丞相,是反呂后恢復漢室之功,僅盡了武力之功,管理謀略當然不如陳平。沒有陳平的輔助是根本不行的。當然還有以下其他的原因。

漢室江山當時的整個形態:

第一對內外部剿平的安定:

漢高祖劉邦經過最後的楚漢相爭打下天下建國以後,封了八個異性王。這八個王沒有一個是劉邦起兵的老弟兄,都是後來在征戰中的一點點收服的驕兵悍將。對於開國帝王來說,能跟隨他打天下的英雄豪傑和智謀名臣也只有他能降服,而他的繼承者不一定能降服他們,為了漢室劉家江山的傳承穩固,劉邦也就幹了清除異性王的行動。這些異姓王確實也非常厲害,不但有自己的自管領域還有自己的軍隊,劉邦害怕他們造反也是很正常的事。而且他知道他們的能力,誰也不敢保證在他去世後這幫王不造反。所以先消滅了功勞最大,威望最大的韓信,給後人留下了兔死狗烹的諺語。劉邦建國以後注重人民的休養生息,放士兵回家,解放因飢貧賣身的奴婢,這都是明智之舉。前後消滅八王之亂劉邦整整用了十二年,也說明這些異姓王的厲害之處,就連他自己也傷在英布之下,還因此傷病而亡。要這樣看,消滅八異性王也是穩固劉氏皇權的明智之舉。殺這幫功臣也不光是他自己的擔憂,還有那些文臣謀士的攛掇。當時國家外部有匈奴襲擾,和匈奴的戰爭也沒佔到啥便宜,為國家的安定,不得不採取了和親政策,當國家穩定了,他也死了。

第二內部百姓的安居樂業:

秦朝暴政讓老百姓苦不堪言,紛紛揭竿而起,秦國短命,兩代就亡了,也說明了全靠武力和皇權強勢是無法長治久安的,還得全天下的百姓心順臣服才可以持續下去。劉邦很明智這一點,所以打下天下就幹了釋放士兵,釋放奴婢,減輕賦稅徭役之舉,讓老百姓得以安居樂業,進行耕種經商。整體亂世和局部戰爭,劉邦一直打到死,對於全天下的老百姓來講,到達安定和平的穩定局面是渴望的,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樣的局面是全天下百姓珍惜可求的。至於誰當皇帝到是其次,對老百姓整個的明智與否的態度才是最大的形態,而劉邦做到了這一點,安定了天下大多數百姓階層的生活和平持續,和平時代造反十有八九不成功,就是不知道老百姓大多數的訴求,不得民心就得不到最廣大的人力支持,就很難造反成功,而漢朝初期就是這個情景。造反派無法獲得天下大多數百姓的支持,只是統治階級之間的爭權奪勢,而作為最大的皇權朝廷當然有最大的取勝優勢。

第三統治階層的幫派分化:

劉邦建立國家,先消除了異王威脅,又和親了匈奴外部之患。最大的隱患就是他的兒子們爭奪皇位,老年的劉邦還真有拿掉呂后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他根據打天下的經驗認為劉盈過於軟弱,想更換鍾愛的戚夫人兒子趙王劉如意。但呂后呂雉可不是個簡單人物,在劉邦還是個沛縣小吏時被呂雉父親呂公一眼相中,覺得劉邦將來會是個非凡人物,於是把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而當時劉邦有私生子卻沒有婚配,自己還不得志。呂雉也算下嫁給他,他算佔便宜了。後來劉邦開始打天下,呂雉不但做好了他老婆的位子,還為劉邦坐過牢,為劉邦被項羽俘虜差點死了。這一切經歷都教會了呂雉對人性、對權勢、對帝位的看重,所以她要保自己的兒子劉盈當上皇帝才可以保全自己這一脈。她知道最好謀略家是張良,就找挾持張良問計,張良不得已就給她出謀劃策尋找到商山四皓輔助太子,說明張良太瞭解劉邦了,當劉邦看到四個八十歲的所謂聖賢智老輔佐劉盈,就誤認為活到這樣久的老頭都是很懂世事的,他們都輔佐太子,那說明劉盈實力不低,再加上其他臣子反對廢長立幼,勸他把皇位還是傳給劉盈。恍惚看到劉盈實力豐滿,如果自己不屈從大家的意識走向,很可能帶來內亂,那當然不是他想看到的,因為這些原因劉盈總算坐上了皇位。這一切都是呂雉的聰明才智的實施結果,從而也讓皇權順利傳承。

反呂后不反漢室的大旗吸引力:

但是劉邦沒看錯劉盈,劉盈確實太過於懦弱,呂雉當然也清楚,但她要穩固皇權天下,於是她親自出馬,聰明的呂雉為了鞏固自己的勢力權勢,開始殺人立威,幹掉韓信可以說是在她一手操謀之下推動的。劉盈雖然順利當了皇帝,其實所有實權全落入了呂后的手裡,呂雉也是真有兩把刷子,對有威脅的人心狠手辣,乾淨利落的處理。對政律也有自己的明智之舉,對外也有修長城保長治久安的策略。劉盈雖然當了皇帝卻是很窩囊,實權在母親手裡,連老婆都是呂后選的親外甥女。劉盈確實比較仁慈,看不慣母親呂雉的兇暴,不但保護過戚夫人的兒子自己的異母兄弟劉如意(劉如意雖然最終被呂雉抓到機會殺死了,但劉盈的本性善良還是為人稱讚的)。也保護過其他兄弟,而且看到戚夫人被呂后整成人彘慘狀非常悲痛,對於一個男人,對於一個身為帝王的男人多麼憋屈,身為皇帝卻受母親桎梏,無法反抗最終憂鬱而死。

呂雉唯一親生兒子死了,她害怕別的劉家子孫接掌帝位對她不利。於是給她藉機給孃家呂氏一族很多族親入朝執掌很多權位,又立據傳一個來路不明的號稱劉盈兒子的劉恭為帝,實際所有的皇權實權全落入呂后和呂家的手中。好在曹參,陳平他們面上附和呂雉,沒讓劉邦和蕭何修養生息的國策大道的以延續。呂雉立個幼兒皇帝,自己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呂太后,為中國太后專政的第一個開始的女人,開起了外戚專權的先河。呂后臨朝重用呂家一脈和自己的寵臣,採取“無為而治”,讓國家持續執行劉邦和蕭何的安邦定國之策,也算讓老百姓安定繼續。但她立的劉恭皇帝長大略微懂事後,知道自己並不是皇后親生兒子,而自己的親生母親死在呂雉之手,就口出怨言,號稱長大之後要造反。呂雉聽到這孩子的怨言當然害怕,於是廢了劉恭帝位,並暗殺了他,改立常山王劉義為皇帝,改名劉弘。呂雉執掌控制朝廷達八年之久,臨死之前告誡呂家人,當初漢高帝和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所以要呂家牢把兵權。不然她一死,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病變。也不可離開皇宮給她送葬,要掌握軍隊守衛宮殿,不要被人扼制。這說明呂雉很聰明,洞察文臣武將們的心機,也儘量採取辦法開穩固呂家掌控權力。例如死後遺詔重賞群臣,大赦天下等。

可是呂雉一死,劉氏皇族集團和忠於劉家的老臣們立刻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鬥爭。周勃這個莽漢將軍當然是忠於劉家的,打天下出身的周勃而且在軍隊裡很有威望,文丞相陳平是智慧謀臣,於是二人謀劃,陳平聯繫劉氏皇族的諸王在外行動;周勃跑到軍營赤臂疾呼,問士兵們是擁護劉家還是呂家?士兵將領大多數都是和劉邦艱苦賣命打天下的,呂家屁本事沒有,如同搶摘勞動果實的猴子,掌權以後狂妄不說還打壓劉氏皇族和其他忠臣名將,有啥威望可言,於是很多人跟著周勃反了,配合外面的劉氏王族滅了呂家一族,重新擁立了代王劉恆為漢文帝。

總結:

至於問題說周勃為啥不代漢稱王當然有很多原因,例如:

一、莽漢周勃只是忠於劉邦的一個武將臣子,有忠心在心。

二、周勃只是一個將才,沒有帝王魅力,更沒有帝王有的雄才大略。

三、周勃只是一員武將,上陣衝鋒可以,管理天下還不如陳平。平起平坐和持平威望的人很多,無法服眾,而他是沒有能幹的文臣支持他當帝王的。

四、周勃本人性格敦厚寡言少語,說話直率心機稀少,頭腦簡單。這樣的人當朋友當下屬絕對合格,就是沒有當帝王的本質特性的。

五、當時的劉家天下已經穩如泰山,百姓安居樂業,沒有戰亂那種造反基礎,沒有最廣大的支持率。雖然呂雉後面一族掌控大權一時,但並沒有掌控天下的能力,呂雉一死,其族人的平庸就顯現出來了。完全在統治階層的爭權奪勢情況裡,劉氏一族還有很多王,加強其他老臣明將,實力雄厚,打敗呂氏一族資本足夠。所以反呂扶漢大旗打的起來。

六、而周勃個人沒有帝王才能,沒有自身資本積厚,沒有管理天下本事,在加上當時時局,劉氏一族的實力。根本沒有周勃什麼事!

綜合以上原因,周勃是沒有帝王之才,沒有實力和能力取代漢而自己成王的。(當然不止這些原因,歡迎大家討論各抒己見),(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借用)


說客先生dys123


周勃不可能通過政變來掌握大權廢立天子,更不可能更不會像司馬氏篡位自立。具體原因請聽小牛一一道來。


一、周勃對漢室劉邦忠心耿耿,他從沒有非分之想。

周勃的性格是木強敦厚,厚重少文,早年認準了劉邦,就一輩子追隨他。不僅為劉邦攻城拔寨,滅敵興邦,而且肩負起託孤重任,輔佐惠帝劉盈,制衡呂氏。呂后掌權之時,大肆迫害劉氏諸王,排擠劉邦舊臣,同時大力培植呂氏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周勃不忘囑託,隱忍藏鋒,一帶時機。呂后去世後,諸呂手握兵權,準備謀亂觀眾,進而篡奪漢室。在此緊要關頭,周勃挺身而出,與右丞相陳平一起力挽狂瀾。周勃冒著生命危險,馳入北軍,高喊“為劉氏左袒”,從而贏得兵權,為剪除諸呂創造了條件。

試想一下,周勃若對劉邦有二心,早就會利用劉邦去世後的一個又一個機會,嘗試篡權奪位了,而不會不顧身家性命與諸呂鬥爭,並想方設法迎來代王劉恆繼位了。


二、周勃有自知之明,若篡位,肯定失敗。

不光是周勃,與他同時代的人對白馬之盟都是銘刻在心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在劉邦建立的漢朝,飽經戰亂之苦的人們好不容易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享受著他與民休息國策帶來的福祉,感受著大一統王朝的新氣息和便利。在他們心中,劉氏就是國家統一、天下太平的象徵,任何推翻劉氏取而代之的想法都是大逆不道的,是不可能獲得天下人支持和響應的。諸呂被夷滅,說到底就是違背盟誓,違背了天下人的意願的。

任何人都可能在劉氏江山不絕如縷時候一時得計,篡奪君權,然而終究不會長久,因為他們在正統性合法性方面過不了關,老百姓不認可,各種政治力量也不會認可。一旦如此,天下共擊之的畫面就會呈現在眼前。正想司馬遷所說那樣,周勃不僅有伊尹、周公一樣的忠心,也有他們一樣的見識,絕不會走上謀篡之路的。

三、周勃也明白,即便想謀篡,自己沒有那樣的實力。

前面說了,周勃對漢室忠心耿耿,他從沒有想擁有謀篡的實力,也不可能擁有。周勃作為一員武將,跟隨劉邦起義,南征北戰,斬將搴旗,所向披靡,屢立戰功。他先後做了將軍和太尉,成為大漢首席軍事長官。但是,他從未培植黨羽,安插親信,暗地裡建立一支自己的隊伍。因為他知道,這樣做,只會樹敵過多,自己會在眾人圍剿之下而喪失一切。

呂后去世前後,漢朝各種勢力即將絞殺起來。京城內外有呂氏集團的力量,有忠於劉邦的舊臣集團的力量,還有分封到各地的同姓王力量。無論哪種力量,都是都是周勃難以搞定的。周勃若像篡位,朝中的左右丞相申食其、陳平會反對,朱虛侯會反對,大將灌嬰等會反對,齊王劉肥等諸侯會反對……那樣的話,就算周勃利用太尉職權,掌握了北軍等禁衛軍,這點兵力面對四面八方殺來的大軍也只算是杯水車薪,很快就會陷入四面楚歌之境,結局將是悲慘的。


莽原文士


周勃是漢朝太尉,呂后活著的時候,他各種獻殷勤,這才保住了自己的職權。等到呂后掛了以後,周勃就發力了。

漢文帝就是周勃和陳平接回來的,他們認為漢文帝老媽薄姬不厲害,是好欺負的對象,所以才會選漢文帝劉恆做皇帝。

萬萬沒想到,劉恆不是個孬種,你們會裝,難道我就不會裝?一向懦弱的劉恆,當了皇帝以後,便奪取了權力,周勃只恨當初瞎了眼,不過事已至此,只能繼續裝下去了。

人生就是一場戲,大家都是影帝。

周勃和陳平堪稱演藝界的翹楚,放到現在,那絕對是拿金馬獎拿到手軟的那種演員。呂后活著的時候,這兩位恨不得成為呂后的孝子賢孫。

沒辦法,活在屋簷之下,哪有不低頭的道理呢?贏得了呂后的信任以後,周勃這才稍微安心了一點,你說他這麼做是為了漢朝的江山嗎?

諸大臣相與陰謀曰:“少帝及梁、淮陽、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後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後,及諸王,以彊呂氏。今皆已夷滅諸呂,而置所立,即長用事,吾屬無類矣。不如視諸王最賢者立之。”---《史記》

那就太天真了,周勃的歲數不小了,如果呂后再晚點死,周勃這輩子都沒辦法洗刷自己投靠諸呂的事實,人家這麼做,純粹是生存技能,為了保命。

別以為打下了天下,你就真的能夠安享榮華富貴了。那些被呂后誅殺的功臣,數不勝數,如果周勃不懂得韜光養晦的話,哪裡能躲過呂后的毒手呢?

  1. 誅滅諸呂以後,周勃和陳平在一起嘰嘰歪歪地商量起了立哪個皇子皇孫做皇帝的事情。他們必須要考慮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不能傷害到他們的利益。
  2. 說到底這兩個人是誅殺呂氏一族的罪魁禍首,只要跟老呂家沾親帶故的任何人,那都不能成為繼承人,哪怕是劉邦的親孫子也不行。
  3. 為此周勃狠心把漢惠帝劉盈留下的幾個兒子全都給殺了,甚至還敗壞漢惠帝的名聲,說他是不孕不育,生下來的6個兒子全都是抱來的。
  4. 這種卑劣的事情都做得出來,難怪後來漢文帝對周勃沒什麼好臉色。漢文帝在呂后活著的時候也是演技派,他和他老媽薄姬甚至博得了呂后的同情。

不過劉邦的娃,不跟老呂家聯姻,那是不現實的。所以漢文帝的原配夫人,肯定是呂家的女兒,只是後來為了和呂家撇清關係,她便從歷史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等到漢文帝上臺以後,周勃立刻發覺自己上當了。這小子哪是什麼韜光養晦的人啊?分明就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可惜已經來不及了,只好為了自己的名聲,甘願蟄伏。

老劉家那麼多諸侯王不是吃素的。

周勃雖說是太尉,能夠調動天下兵馬,可是劉邦當年還是比較機智的,他分封天下諸侯以後,把異姓王都給滅了,並且聲稱非劉姓不能稱王。

也就是說周勃當朝的時候,天下的諸侯王,全都是老劉家的人。這些人手裡都有兵馬錢糧,絕對不可小覷。

尤其是齊哀王劉襄,手握重兵,在誅滅諸呂的活動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差一點就成為了大漢朝的皇帝。

或言“齊悼惠王高帝長子,今其適子為齊王,推本言之,高帝適長孫,可立也”。大臣皆曰:“呂氏以外家惡而幾危宗廟,亂功臣今齊王母家駟,駟鈞,惡人也。即立齊王,則復為呂氏。”---《史記》

周勃想要自立為王的話,必須要考慮這些老劉家的諸侯王。只要有把握滅了這幫人,周勃才能安心上位。

可惜周勃沒有這個把握,首先他必須要有一幫完全忠於自己的人。當時灌嬰手握兵權,可是灌嬰能真正聽周勃的話嗎?周勃心裡沒底。

漢朝大臣們不會答應讓周勃上位。

大漢朝除了周勃以外,還有不少大臣。比如說陳平就是其中之一,他也是誅滅諸呂中的重要人物,他會支持周勃上位嗎?當然不會。

他們都是跟隨漢高帝劉邦一起打江山的人,而且在誅滅諸呂這場戰爭中,大家都是有功之臣。憑什麼你做皇帝,我就要做臣子呢?

欲立淮南王,以為少,母家又惡。乃曰:“代王方今高帝見子,最長,仁孝寬厚。太后家薄氏謹良。且立長故順,以仁孝聞於天下,便。”乃相與共陰使人召代王。代王使人辭謝。再反,然後乘六乘傳。後九月晦日己酉,至長安,舍代邸。大臣皆往謁,奉天子璽上代王,共尊立為天子。代王數讓,群臣固請,然後聽。---《史記》

陳平第一個不會答應,除了陳平以外,那些曾經追隨過劉邦的老臣們,沒有一個會答應讓周勃做皇帝的。

所以這件事周勃根本就沒辦法實現,他要想登基,就必須要說服這幫老臣。可是這幫人跟自己沒什麼兩樣。

君權神授的思想,在漢朝是比較濃厚的。

漢朝皇帝被稱為大漢天子,所謂天子,那就是老天爺的兒子。當年漢高帝劉邦斬白蛇起義的時候,被傳說是赤帝之子,可見他是老天爺的兒子。

劉邦的後代們,流淌著劉邦的血液,所以他們也是老天爺的子孫後代。周勃、陳平這些人雖然知道這都是胡編亂造的,但是天下人並不知道。

天下大定以後,劉家已經成為了深入人心的皇室家族。這個時候周勃想要篡奪老劉家的皇位,必須要改變天下人的思想。

這需要很複雜的準備工作,當時周勃歲數也不小了,這麼折騰下來,可能會把自己給玩死。他只想做個權臣,至於皇位,想都不要想了。

總結:周勃的權臣夢,也破碎了。

周勃幫漢文帝登基以後,其實小日子過得非常慘淡。每天都害怕被漢文帝清算,畢竟權傾朝野,有篡位的嫌疑。

在這種壓力之下,周勃只好辭去了丞相之位,漢文帝立刻笑呵呵地答應了這件事。等到陳平死了以後,周勃再次被封為丞相。不過這次小日子還是不好過,沒多久又被趕回自己的封地了。

此後周勃每天都戰戰兢兢的,朝廷的官吏前來巡查的時候,他總是身穿鎧甲,以防被朝廷捉了去,為此落下了謀反的罪名。

周勃被抓了以後,在多方幫助之下,才給自己洗脫了罪名,從此不敢再過問任何國家大事,甚至對獄卒都是戰戰兢兢。


分享到:


相關文章: